间歇式充气气动 压力治疗仪系统 预防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 2

间歇式充气气动 压力治疗仪系统 预防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1罗琼, 2柳玉晨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10000 柳玉晨 2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410000

摘要:目的:针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对比两组DVT形成率以及股静脉平均流速和峰值流速。结果:实验组DVT形成率(5.56%)低于参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股静脉平均流速(16.07±3.25)和峰值流速(21.42±5.78)均高于参照组股静脉平均流速(14.36±3.12)和峰值流速(18.08±4.1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论:在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可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有效降低DVT形成,效果确切。

关键词: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中出现不正常的凝结,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静脉,主要以下肢为多。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最常见的症状为患肢肿胀。由于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以及堵塞静脉,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压痛以及浅静脉曲张,严重者有可能出现血栓脱落,引起脑、肺等重要器官的栓塞,带来严重后果。脑血管意外后的偏瘫患者由于行动受限,长期卧床,易导致DVT形成[1]。近年来,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预防DVT的形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针对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72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研究了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的应用效果。以下为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61~74岁,平均年龄(67.5±2.3)岁;参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2.5±1.9)岁。从性别、年龄等一般信息上比较,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各种康复训练,练习关节内翻、外翻、旋内、旋外等动作,每次30分钟,每日4次;另对将患者下肢抬高,自上而下进行腓肠肌按摩,每次15分钟,每日3次。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洁定医疗器械(苏州)深圳原位医疗设备有限公司,DVT-603,型号FlowtronExce苏粤械注進准2018226035443)。首先将套筒正确地连在主机上,然后给患者戴好套筒,如果流出物或者防止交叉感染,可以穿戴一次性无纺布。检查好治疗的工作模式以及说明书提及的注意事项后,可以对患者进行治疗。设置压力参数(30~60mmHg),将套筒套在患肢脚踝处,进行充气,随后移至小腿、大腿部位,通过挤压使静脉血流流出下肢,再进行放气,使血流流入下肢,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患者每日使用治疗仪2次,每次60分钟,每1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0天[2]

1.3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DVT形成情况,并进行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查,包括平均流速和峰值流速。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n/%),检验方法用5e744c056f9ca_html_a46b54329101cfeb.gif ²检验;计量数据表现形式为(5e744c056f9ca_html_7e6a9e15730fd0c4.gif ),行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DVT形成率

实验组DVT形成率为5.56%,参照组为25.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DVT形成率比较[(n/%)]

组别

n

DVT形成例数

DVT形成率

实验组

36

2

5.56%

参照组

36

9

25.00%

5e744c056f9ca_html_85d4483c3137b805.gif

-

-

5.2578

P

-

-

0.0218

2.2对比两组股静脉平均流速和峰值流速

实验组股静脉平均流速和峰值流速均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股静脉平均流速和峰值流速比较5e744c056f9ca_html_7e6a9e15730fd0c4.gif

组别

n

平均流速(cm/s)

峰值流速(cm/s)

实验组

36

16.07±3.25

21.42±5.78

参照组

36

14.36±3.12

18.08±4.11

t

-

2.2774

2.8256

P

-

0.0258

0.0061

3讨论

长期卧床是DVT形成的常见原因。脑血管意外患者在发病后造成偏瘫,需要长期卧床,同时,由于该类患者大都属于脑动脉硬化继发脑血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大大增加了DVT形成的几率。对于急性DVT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治,有可能造成血栓脱落,引起脑、肺等重要器官的栓塞,带来严重后果,对于一些慢性DVT患者,则有可能出现DVT的后遗症,长期忍受病痛,极大地降低了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采取合理措施加速下肢静脉血的回流,加速血液流动,对预防DVT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属于机械性治疗法,具有操作方便、无创、无副作用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骨科 、神经外科 、血管外科等具有深静脉血栓高发风险的科室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预防DVT的效果。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加压,增加纤溶酶活性,对下肢肌肉、静脉血管等进行挤压和刺激,清空腿部的血液,确保血液流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再通过突然减压,使血液迅速流入静脉,使血管保持良好的再充盈状态,为周边组织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有毒物质,缓解肿胀,起到预防DVT形成的效果[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DVT形成率(5.56%)低于参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股静脉平均流速(16.07±3.25)和峰值流速(21.42±5.78)均高于参照组股静脉平均流速(14.36±3.12)和峰值流速(18.08±4.1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间歇式气动压力系统可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有效降低DVT形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雷晓丽. 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 2016,45(2):250-250.

  2. 初紫晶, 刘艳. 间歇式充气加压仪预防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有效性的Meta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26):3775-3778.

  3. 范羽飞, 常芸, et al. 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在预防主动脉球囊反搏泵置入病人下肢循环障碍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 2016, 30(29):3617-3621.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