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1
/ 2

大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的研究

林葳 陈婕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在建筑施工领域,机械设备是顺利开展施工活动的重要保障,机械设备管理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如今,随着工程项目经营规模的扩大、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设备管理环境的复杂化,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上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企业必须跟随行业变化趋势不断改进工程机械管理方法,合理化调整企业机械管理内部组织结构,细化管理措施,才能够紧跟行业形势,随时随地为工程项目的推进配备其所需的机械设备。在本文中,将就大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大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研究

1、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2)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设备维修手段滞后,浪费严重

机械设备的维修是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机械设备的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再加上自然环境、外力等因素的影响,对机械设备的损坏十分严重,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和修理,将对设备造成很大的损伤。随着机械化程度的加深,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专业化的维修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缺少优秀的技术骨干,维修设备和手段滞后,也严重制约着维修进程。现在的维修理念大都是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对机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未能提前发觉、早期预防、提前修理,导致了人、财、物不必要的浪费,加大了维修成本。再有部分设备管理人员对本可以维修的旧件主观的报废掉,更换新的零件,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

1.3、机械设备的使用环节与维修保养环节脱轨

在目前施工企业的设备使用中,往往采取的是定机定人的使用管理制度,即制定专门的操作人员操作某一台机械,但是这种制度却没有将设备维修和保养纳入其中,有专人使用却没有专人保养。当出现问题时,维修人员往往与操作人员相互推诿,相互推卸责任,不仅导致机械维护和运转费用增加,同时还造成施工和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由于许多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上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所以在具体使用中,为最大限度发挥机械设备的经济价值,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成本,所以在赶工期、抢进度的过程中,往往无视机械设备使用规范,机械超负荷运转和带病作业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机械设备老化严重,维修费用增加,使用寿命降低。

2、加强大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①建立并完善设备管理各种管理制度,专人负责,明确管理者、操作人员、修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进行机械设备专项综合管理,以制度来确保管理的效果。②不随意变动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保证机械设备组织机构的稳定性。还应该完善各类考核机制,明确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③严令禁止没有机械设备专业知识的人员兼管,导致弱化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影响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④管理制度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施工进度、施工安全、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等,因此要监督与管理并举,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制度。

2.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1)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2.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的科技水平含量在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工业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也相应地提高了对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应更新管理理念,加大对管理人员及设备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同时注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此外,施工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相关人员共同参加的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还可采用示范表演、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推广、宣传有实效的设备管理经验,从而逐步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4、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完善技术台账

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合理配置设备。机械设备从购买审批开始,一直到设备的购买、进场、使用、保养、维修、报废为止,要建立完善的“一机一档”的设备技术档案、机械进出场台账、台班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大修折旧统计、报废处置统计等相关档案,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资料基础。

总之,在现今施工企业发展中,机械设备管理是现今大型施工企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内容,作为大型施工企业,需要在内部积极开展机械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以科学管理方式的应用保障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孟宝.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建筑机械化,2008(10):61-62+6.

[2]胡小欣.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水利技术监督,2008(04):47-49.

[3]林飞.大型施工企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1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