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痛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0
/ 2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痛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分析

童琼华

湖南省冷水江市中医医院 417500

摘要:目的:对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痛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的患者,共48例,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20例患者行开腹手术对子宫腺肌症病灶进行切除,28例患者行腹腔镜术对子宫腺肌症病灶进行切除。结果:本组全部患者的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都获得成功。实行腹腔镜术对子宫腺肌症病灶进行切除的手术平均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都要优于开腹手术,差异显著(P<0.05)。本组患者中46例痛经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有41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患者,占比89.13%。本组25例不孕患者中,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有10例患者妊娠。妊娠率为40.00%。结论: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痛经现象,提高患者的妊娠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 痛经 妊娠 腹腔镜

子宫腺肌症最常见的患病人群为处于育龄期的女性,当女性患上子宫腺肌症后,会出现痛经,月经增多等临床症状,同时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发生不孕情况,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于子宫腺肌症,虽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稳定,病情很容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加之很多患者,特别是不孕患者,都希望自己能够保留或再次具备生育能力,所以,临床上一般使用对子宫腺肌症病灶进行切除的方法来对疾病进行治疗。本次研究就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的患者,共48例,对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痛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报告如下[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的患者,共48例。全部患者都将子宫进行保留。本组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46岁,平均年龄为(31.6±3.5)岁。已婚人数为46例,未婚人数为2例[4]。本组患者中有46例患者伴有痛经现象,包括轻度痛经患者8例,中度痛经患者27例,重度痛经患者11例。本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合并月经过多。有18例患者合并内膜异位,12例患者合并小子宫肌瘤。本组患者中有25例患者出现不孕症状,其中包括12例原发病症,13例继发病症。不孕最短年限为1年,最长年限为15年,平均为(8.5±1.6)年。在对本组患者进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的时间最短为8个月,最长为24个月。

1.2 研究方法

本次全部患者都进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其中有20例患者行开腹手术对子宫腺肌症病灶进行切除,28例患者行腹腔镜术对子宫腺肌症病灶进行切除。开腹手术具体的手术方法为:先将患者实行全麻,然后在腹腔上进行切口,将子宫移动到腹腔切口外,将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的子宫腺肌症病灶暴露出来,再使用手术刀对病灶进行切除,在对病灶进行切除时,使用的切除方式为“片皮式”,当切除到靠近子宫内膜时即停止,防止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之后将子宫复位,对切口进行缝合。在手术过程中,按照需要对患者的粘连进行分离,对囊肿进行剔除和对小肌瘤进行切除。腹腔镜手术的具体手术方法为:在腹腔镜辅助下,先确定病灶的具体位置,然后使用单极电刀对一部分病灶进行切除,不可一次进行完全切除,防止损伤子宫内膜,然后慢慢向下进行切除,尽可能靠近子宫内膜。在切除完成后,将创伤面进行缝合,对子宫进行修复处理。在对全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的时间最短为8个月,最长为24个月。随访的内容为痛经情况,妊娠情况,以及病情是否复发等。

1.3 统计学方法

软件为SPSS17.0。用±s 来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用X2来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本组全部患者的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都获得成功。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情况。同时使用腹腔镜手术在平均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上均优于使用开腹手术,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种手术方式情况对比(±s)

手术方式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开腹手术

20

91.8±21.6

102.7±49.8

腹腔镜手术

28

76.2±19.7

61.4±38.5

t

2.60

3.24

P

P<0.05

P<0.05

2.2 术后症状改善情况

在对本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8~24个月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3个月。月经过多的11例患者,10例恢复正常,1例有所改善。46例痛经患者中,有41例患者得到了改善,占比89.13%。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术后痛经改善情况(例)

术前

例数

术后

轻度

中度

重度

2

2

轻度

8

6

2

中度

27

10

15

2

重度

11

2

3

5

1

总计

48

20

20

7

1

2.3 术后妊娠情况

本组患者在对子宫腺肌症行病灶切除术后,25例不孕患者中,有10例患者妊娠,占比40.00%。其中包括开腹术患者3例,腹腔镜术患者7例。

3 讨论

子宫腺肌症常发于育龄期的女性,当女性患上子宫腺肌症后,会出现痛经,月经增多等临床症状,同时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发生不孕情况,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子宫腺肌症,虽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稳定,病情很容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3]。临床上对于呈现弥漫性子宫腺肌症患者,以及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主要治疗方式还是对子宫进行切除,该种治疗方式主要是对痛经情况十分严重,同时不需要再进行生育的患者使用,将子宫进行切除,可以从根本上治愈子宫腺肌症。但是对于那些希望保留子宫,还有妊娠需求的患者来说,则不能使用子宫切除术,对于这类患者,可以采取节育环进行辅助治疗,或者是可以使用保守的手术治疗。在对弥漫性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保守手术治疗时,可以选取的手术方式有:对子宫内膜进行去除的内膜去除术,采取电凝技术对子宫肌进行修复或者是将子宫肌层进行局部切除[4]。对于局限性的子宫腺肌症进行治疗的保守手术方法主要是将子宫腺肌瘤进行切除,或者是将子宫腺肌症的病灶进行去除。不过保守手术治疗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保守手术治疗由于需要对子宫进行保留,所以在进行病灶切除时,为了防止切除过度对子宫造成损害,所以难以将子宫腺肌症病灶完全清除干净,导致病灶很容易再次恢复。子宫腺肌症病灶没有包膜,这就加大了手术治疗的难度,由于没有包膜,所以难以对病灶和正常组织进行区分,导致手术很难对最佳的切除范围进行确定。在进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不能避免会出现术后粘连,很容易引起一些其他不良反应。所以,在使用保守手术治疗时,一定要对适应症进行严格把握。一般来说,适用于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的患者为:具有强烈的生育能力保留愿望,年纪较轻,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特别是不孕症患者。患者在使用B超检查,或在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的子宫腺肌症病灶没有呈现弥漫性,而是局限在子宫前壁或后壁的患者。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了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的痛经情况和不孕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痛经现象,提高患者的妊娠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红叶,姚书忠,陈淑琴,陈玉清.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59例临床分析[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0(18):788-790.

[2]姜艳.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痛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4(25):174.

[3]崔文羡. 子宫腺肌症行病灶切除术后患者妊娠及痛经改善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2(12):39+18.

[4]郑龙.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65例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4,22(1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