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结合胃降逆胶囊用于胃食管返流病治疗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0
/ 2

雷贝拉唑结合胃降逆胶囊用于胃食管返流病治疗疗效观察

刘翠云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湖南 衡东 421400

摘要 目的:更进一步对在胃食管返流疾病中应用雷贝拉唑联合胃降逆胶囊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一年(2015.7-2016.7)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胃食管返流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以及对每位胃食管返流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人员均分至单一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雷贝拉唑联合胃降逆胶囊治疗的观察组,评价二者不同临床效果。结果:无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还是24h PH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的临床效果均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的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对于胃食管返流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胃降逆胶囊结合疗法见效快、临床效果佳,应予重视推广。

关键词 雷贝拉唑;联合疗法;胃降逆胶囊;胃食管返流

临床上将因患者胃内、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至食管内而引发的食管炎症反应的一类疾病统称为胃食管返流病。病理研究表明,食管裂孔疝、肥胖、过度饮酒、吸烟以及药物服用不当等均会导致胃食管返流的出现。尤其是肥胖、饮酒与吸烟这三大病因,现已成为引发我国胃食管返流发生的主要病因。目前,对于胃食管返流病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且多以西药如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或是雷贝拉唑等为主[1]。尽管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患者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与抗药性,本文就中药制剂和胃降逆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返流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更进一步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呼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胃食管返流患者。其男女各有76例、4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至单纯西药雷贝拉唑治疗的对照组与雷贝拉唑联合胃降逆胶囊的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常男、女各有39例、21例,年龄24-64岁,平均(35.8±5.7)岁;观察组男、女分别有例37、23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为(36.2±5.8)岁。所有胃食管返流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返酸、恶心、吞咽困难、烧心以及胸痛等症状,且排除患有其他消化道疾病;排除合并消化道癌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排除患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两组胃食管返流人员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情程度等一般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60例胃食管返流患者单纯的由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10mg/粒的雷贝拉唑胶囊(国药准字HZ20010332)进行治疗,2次/d,每次一粒。

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由西安农神制药厂生产的规格为0.4g/粒的胃降逆胶囊(生产批号20110810)进行治疗。3次/d,每次2粒。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8d的治疗,即一个疗程治疗。观察两组胃食管返流患者临床效果差异。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用药方案下胃食管返流患者临床疗效以及24h内PH变化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胃食管返流病》疗效判定标准,将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大标准。其中,治愈指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胃食管返流症状完全消失,食管黏膜完全恢复;显效指返流症状显著改善,患者食管黏膜大部分恢复;有效则指返流症状部分消失,仍存在返流症状,加之食管粘膜范围缩小50%以上;无效则指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食管黏膜均无改善,甚至恶化[2]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用药方案治疗下胃食管返流患者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对比分析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疗效对比

对照、观察两组胃食管返流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3%、93.3%,二者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见表1.

表1.疗效对比[n(%)]

分组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60

19(31.67)

27(45.0)

14(23.3)

4(6.67)

56(93.3)

对照组

60

8(13.3)

18(30.0)

21(35.0)

13(21.7)

47(78.3)

X2

-

6.08

6.71

9.44

8.63

10.54

P

-

0.029

0.026

0.006

0.011

0.002

2.2 胃食管24h内PH值变化情况

经28d治疗后,对照、观察两组胃食管返流患者24h的PH值均较之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间对比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胃降逆胶囊治疗的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远远优于单纯采用雷贝拉唑治疗的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见表2.

表2.24h的PH值改善情况(x±s,min)

分组

n

PH<4时间

PH<4比例(%)

最长返酸时间(min)

观察组

60

11.22±3.82

5.62±3.11

4.95±2.06

常规组

60

7.24±4.11

2.25±1.23

3.86±1.66

t

16.565

14.387

13.457

P

0.0040.05

0.0030.05

0.002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肥胖人数也逐年攀升,加之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使得我国胃食管返流患者的发病人数不断攀升。大量研究表明,烧心、返酸以及胸骨后有明显烧灼感为胃食管返流患者的主要症状,同时,该疾病病情同患者卧位等情况也密切相关,往往会因负压、卧位不当等情况而加剧病情。胃食管返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生活质量[3]

雷贝拉唑作为抑制胃酸分泌类药物的一种,具有显著抑制胃酸作用,且作用时间长,一般可持续48h,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胃食管返流的治疗常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但有研究[4-5]表明,单纯使用雷贝拉唑对胃食管返流患者进行治疗尽管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长期服用不仅会产生极强耐药性,而且该药物具有较多的毒副作用。而和胃降逆胶囊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和胃药物,具有显著的降逆下气、舒肝理气、健脾益气、祛湿清肝以及健脾和胃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返流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而且PH值改善显著,且耗时短。

由上述结果可知,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胃降逆胶囊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3.3%,远高于单一药物雷贝拉唑治疗的对照组,其有效率仅为78.3%。同时,在24h的PH值改善方面,观察组效果同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胃食管返流患者而言,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胃降逆胶囊进行治疗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而且见效快,24h的PH改善效果明显,应予重视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贯华.高体三教授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3,5(3):71-72.

[2]杜听,袁红霞,檀金川.旋覆代猪汤加减治疗返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1(1): 162-164.

[3]陆为民,徐丹华,周晓波.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诊治胃食管返流病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6(3):703-705.

[4]杨金兵.和胃降逆胶囊联合雷贝拉哇治疗胃食管返流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4):64-65.

[ 5]. S h e l b o u r n e K D, B r u e c k m a n n R R. R u s h- p i n f i X a t i o n o f s u p r a c o n d y l a r a n d i n t e r c o n d y l a r f r a c t u r e s o f t h e f e m u r. J B o n e J o i n t S u r g A m,2010, 6 4( 2 ) : 1 6 1 – 1 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