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2-15
/ 2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汪嘉豪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16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在临床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符合标准的55例患者为受试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27例和实验组28例。常规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并要求患者遵医嘱服药。实验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26例(96.43%)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22例(81.48%),而实验组的用药不良反应仅为1例(3.57%),明显较常规组用药不良反应5例(18.52%)具有一定优势。组间比较差异化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用药对比,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肌劳损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穴位贴;中医定向透药;腰肌劳损治疗

腰肌劳损作为一种常见性疾病,其主要是因为人们早期的长期劳作,或因人们生活的忙碌、长期久坐电脑前以及坐姿不良等[1]。久而久之便形成腰部肌肉劳损,近些年的发病趋势也是逐渐年轻化,值得引起广泛的重视。穴位贴敷疗法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过记载,主要有保健及治疗的作用,可见其历史久远[2]。现今较为人们所熟知的三伏贴、三九贴也都是在穴位贴疗法的原理上结合时节贴敷可以起到保健功效及治疗作用。如今此疗法因效果显著,我院在临床治疗时也经常使用穴位贴敷疗法,其能使药物由经穴将皮肤的透皮吸收作用放大,并刺激穴位、调理脏腑,使之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外科55例受试对象进行分组。常规组27例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24-65岁,患病病程为1-9年;实验组28例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26-68岁,患病病程为2-10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1.2 治疗方法

(1)常规组给予双氯芬钠缓释胶囊治疗,一日75mg,饭后服用,共服20d。

(2)实验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贴敷药物由我院自制圆形贴片,其规格为2cm1cm,厚约3cm。贴敷后使用医用专业胶布固定。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采用中南苑药械研究有限公司监制生产的NPD-4AE型仪器。药物组成: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50g,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20g,天花粉100g,研磨成粉后调制成药饼。治疗时让患者俯卧位,露出腰部,在患者双侧腰部酸痛竖脊肌处放置中南苑药械研究有限公司生产的电极片。根据患者耐受度调整电流强度,每次通电时间为20min,完毕后贴上药饼敷贴,隔天一次,一疗程为10次,总共治疗时间为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用药不良反应。其中治疗总有效指标包括:(1)显效,是指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显著;(2)有效,是指腰部活动功能稍有好转;(3)无效,是指用药后患者腰部功能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更加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5e478e73ce193_html_6dc81883a925ca5a.gif5e478e73ce193_html_6dc81883a925ca5a.gif )表示,利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26例(治愈率96.4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22例(治愈率81.48%),比较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常规组(n=27)

实验组(n=28)

12(44.44)

15(53.57)

10(37.04)

12(42.86)

5(18.52)

1(3.57)

22(81.48)

26(96.43)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常规组出现3例胃肠道不适、2例呕吐恶心症状,不良反应率为18.52%;实验组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反应,其发生率为3.57%,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间差异化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胃肠道反应

呕吐、恶心

不良反应发生率

常规组(n=27)

实验组(n=28)

3(11.11)

1(3.57)

2(7.41)

(0.00)

5(18.52)

1(3.57)

3 讨论

腰肌劳损从中医角度是指所谓的“腰痛”,其病理主要因外邪侵袭、年衰体虚、跌仆闪搂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烦劳过度、内伤房劳等,从而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机逆乱,风寒湿,邪气聚积,气血不通,形成腰脉森阻等,故其基本病机为邪实为标,正虚为本,本虚标实[3]。穴位敷贴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痛病较为常见,也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其主要运用中医中药学和医用物理学理论,相较于其它治疗手段,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能向患部更直接和快速地输送药物,保障更直接的药效;二是患者可通过皮肤吸收药物,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三是规避患者使用注射用药的痛苦。

研究结果表明,本次选取的55例腰肌劳损患者中,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较常规组的治疗总有率81.48%高,经过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P0.05。而从治疗后出现的不适反应来看,常规组的不适反应率为18.52%,显著高于实验组的不适反应率3.57%,两组间差异化明显P0.05。这足以说明,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以降低或避免患者出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提升治愈效果,值得在临床加大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培建,张虹,徐艳花,郑旭霞,李瑞奇.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用药规律分析[J]. 中医药导报,2019,25(15):34-37+52.

[2]严伟.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16(03):146-148.

[3]古育慈(Ku,Yu-Tzu). 吴茱萸穴位贴敷配合电针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