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3
/ 2

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张爱琼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 410005

摘要:目的 分析在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心理失衡护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2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案的差异将其均分作常规组以及心理组,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而心理组患者则需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接受心理失衡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护理之后的心理状况以及出现的不良症状情况。结果 心理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常规组,且出现不良症状的例数少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当中,心理失衡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关键词:心理失衡;乙型肝炎;慢性;焦虑;抑郁;不良症状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是由嗜肝病毒所引发,在我国,约有超过1亿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而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当中,会有很多患者在发病之后发展为肝硬化、肝脏功能衰竭甚至肝癌[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且病情很容易出现复发等,在此背景下,患有该病的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比如自卑、恐惧、焦虑、抑郁等,再加上社会对于慢性乙肝患者仍然存在歧视等,造成患者的心理失衡情况表现十分突出[2]。我院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针对其存在的心理失衡情况选择相应的护理干预方式,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传染病患者当中选择72例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开展此次分析,本次研究得到了我院相关部门的审批,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为自愿入组接受研究,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院在此次研究当中,将以下患者排除:已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意识模糊患者、无家属监护患者、表达功能缺失患者、无法配合研究患者。我院根据其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均分成常规组与心理组,每组各36例。常规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21—61岁,病程为2—16年;心理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22—62岁,病程1—17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后无差异存在(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临床常规性质护理干预,包括生活基础护理、健康知识的宣教、饮食护理等,心理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基础上同时接受心理失衡护理,主要方式如下:   我院护理人员会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让患者可以信任自己,并且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存在的心理失衡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分析,发现患者的心理失衡情况主要因为个人、社会以及家庭三方面压力所造成。对于患者个人心理压力,护理人员会主动向患者讲解一些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利用图文、视频等进行宣传,让其掌握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培养患者的正确认知。护理人员也会让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与患者进行交流,不断提高患者的信心,让其可以积极面对疾病。此外,护理人员也需要提醒患者养成科学、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患者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等。   对于患者存在的家庭压力,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当中,将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家属,消除患者家属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错误认知以及恐惧感。护理人员应当鼓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爱护,不要歧视患者,更不让责备患者等,要帮助患者放松心情。   针对患者的社会压力心理,护理人员可以选择深入社区的形式,利用不同方式向社区民众宣传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与防治措施等,帮助社会群众广泛了解该病,消除社会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的恐惧感等[3]。 1.3统计学方法   我院在此次研究的数据处理当中选择SPSS21.0软件包进行计算分析,若两组患者的数据在比较后显示结果为P<0.05,则可视为差异存在显著意义。   2.结果   2.1 患者心理状况   2.2 患者不良症状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对比( ±s)

分组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常规组

36

49.8±4.3

52.6±2.8

心理组

36

31.1±1.9

30.6±0.9

t

23.867

44.881

p

0.000<0.05

0.000<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分析n(%)

组别

例数

身体乏力

纳差

肝区疼痛

总发生率

常规组

36

5(13.9)

3(8.01)

2(5.01)

10(27.8)

心理组

36

2(5.6)

0(0)

0(0)

2(5.6)

X2

6.400

p

P<0.05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当中十分常见的疾病,也是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且带有很强的传染性,还会出现反复性发作的特点[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进展,很多患者会逐步转为肝脏功能衰竭、肝部硬化甚至患上肝癌,这对于患者的健康与心理状况都存在严重影响,很多患者都在患病之后出现了心里失衡情况[5]。因此,针对患者此问题开展护理十分必要。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护理干预,在对比具体结果之后可以看出,心理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出现不良症状的例数也要少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心理失衡护理存在明显的应用优势。   对于临床当中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方式选择来讲,患者接受心理失衡护理的效果较好,其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可以得到显著改善,患者出现不良症状的例数也会较少,这对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十分关键,该护理方式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方案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燕华.心理失衡护理在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7):118.   [2]张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失衡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57-58.   [3]郑必慧.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68-69.   [4]刘金霞.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4):20.   [5]姚宁.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0):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