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分类优选评价法加强油水井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30
/ 2

应用分类优选评价法加强油水井管理

周淑霞 李洪涛 刘蓬 杨振雷

中石化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

摘 要:按照产能和管理制度,分为重点井、特殊井、普通井和低产井四类,严格加药制度,延缓产能递减速度,做好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建立管理评价结构,采取多因素耦合分析法,油水井工作的创新实施,采油厂油水井运行参数不断优化、运行受控程度增强、井场实现规格化、生产管理预见能力不断提高。油水井的管理指标均达到或超出计划目标,有效提升采油厂生产能力。

关键词: 产能管理制度;管理评价结构;多因素耦合分析法;分类优选

油水井管理是采油厂油气开发的基本单元。采油厂通过系统构建油水井全方位管理评价结构、油井分类优选等方法,正确处理油水井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影响因素,为降本增效、节能降耗、提升采油厂运营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油水井技术多元化

1.1 应用WBS方法建立管理评价结构

应用WBS(工作分解结构)方法建立四个一级结构:油藏管理、井筒管理、地面管理、成本安全管理。其中油藏管理中分解出产液量、产油量、含水、动(静)液面;井筒管理中分解出电流、抽油机平衡率、载荷、沉没度、机采井泵效;地面管理分解出油压、套压、抽油机时率;成本安全管理分解出机采系统效率、采液单耗、吨油操作成本、安全等级评估。

1.2 创新“1522”注采管理

“1”是以精细水井管理为中心的细分井组分类管理,实行“3+1”工作法,即加密诊断调查、加密资料录取、加密测试分析,及时调配注水量,形成一套完善的预警监控分析机制和高效的注采动态调水机制;“5”是精细注采管理“5个到层”,即认识到层、研究到层、培养到层、挖潜到层、保障到层;“2”是创建全员参与注采管理体系和自然递减分因素控制两个体系,根据注采井组产量高低分重点井组、潜力井组、稳产井组、降产井组四类,实行精细管理管理,建立“分管领导决策、技术人员分析、井站工人实施”的井筒三级管理格局;“2”是实现两大目标,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0%以内,综合含水上升率控制在0.5%以内。

1.3油水井措施方案优化论证

为提高效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①实行技术论证决策制度。月度召开措施方案论证会,通过各路技术人员集中会审,对措施方案严格审查把关;②做好措施实施前预评价。对措施方案进行投入产出预算分析,初步预测措施盈亏机率和可能性,有效规避风险;③加大考核力度,对措施有效率、参加措施论证的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提升工程、地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在措施运行过程中,根据油水井措施潜力、预计增油效果等对措施执行先后顺序进行调整和优化。

1.4多因素耦合分析确保合理生产

采取多因素耦合分析法,分析预测气井的稳产能力,通过流入流出曲线图版确定气井产量调节的可行区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井控储量,为优化气井配产提供实用的定量化分析手段。针对单井拉气点,利用产量调节可行区域示意图与不同配产条件下油压变化预测图优选合理产量,保证合理开采。改进单井拉气计量的计算方法,研究出压缩因子计算软件,将流量计参数由原来的压缩因子固定法改为压缩因子随压力、温度变化自动修正法,并每周化验天然气组分输入流量计对流量计参数进行更新和修正,有效提高计量的精准性。

2 油水井井筒管理精细化

2.1 油井ABC分类管理

根据ABC管理法原理,统计归纳各油井生产状况,计算出各单井日产油量占总产油量的百分比及总井数占用量,作出ABC分类表及分类措施。其中对于A、B类油井每天监测电流变化,加密量油取样次数,含水波动大于5个百分点的井,采用连续取样,直到含水恢复正常值;采用功图算产每小时一个点、密切关注油井载荷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恢复,最大程度的降低躺井率;严把清防蜡关,摸索合理电加热周期,保障油井稳定生产。对C类油井根据油井液面恢复的情况,及时地摸索合理的开井时间,降单井能耗,提单井产量;对地面参数过大的井,则是通过降冲次、降冲程来保证机、杆、泵的良性运转。对油井偏磨严重井段下内衬油管,扶正短节、防偏磨接箍,延长生产周期。

2.2 精细注水井管理①精细交接,要求每个班组员工在现场进行参数和注水量交接,分清责任,确保完成注水量;②精细操作,要求岗位员工在操作的过程中缓开慢关注水阀门,达到压力升降平稳。避免因流量过大造成压力表、水表传感器损坏;③精细巡检,要求班组员工每两小时巡检一次,对压力及时进行调整,将参数变化做好记录并及时汇报;④精细录取,要求站外巡井人员每天到井口录取油套压力、真实反映注水状况;⑤精细维护,要求各注水站对水表、压力表损坏和阀门关不严要及时校验、更换。

2.3 CRD管理

2.3.1 “C”分类管理。按照产能和管理制度,分为重点井、特殊井、普通井和低产井四类,严格加药制度,延缓产能递减速度,做好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2.3.2 “R”责任管理。实施区块划分,每周对生产异常进行动态分析,制定管理措施。

2.3.3 “D”动态管理。实施套压、油压、生产时间、产量、产水量与静压、差压、输压、井底压力、液面深度参数联合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配产方案。分析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管理制度与技术措施相结合,技术人员分析与岗位员工观察相结合,达到全面监控、全员分析的目的。

3 油水井地面管控系统化

3.1 应用“N-S”流程图诊断分析法减少抽油机故障

5e09589e20b8e_html_66ca6e02a24786fa.png

1 “N-S”流程图分析法

创新抽油井“N-S”流程图分析法(图1)。运用流程图法尽快分析排除抽油机故障,保持最佳运行状态。

3.2 优化巡检法与电流法提高抽油机井工况判断分析诊断率。优化巡检法、电流法判断抽油井工况的原则是:认真负责,科学选线,电流为主,综合对比,分析判断,采取措施。

3.2.1 优化巡检法。应用“五定”检查法,抽油井的五个方位33个检查点一个不能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汇报。主要包括:①认真负责的态度;②走最短的路;③择优选井;④全身心投入;⑤全方位检查。

3.2.2 根据电流值通过分析对比,即可迅速判断抽油井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的抽油井电流变化规律(表1)。

5e09589e20b8e_html_d252fde520786fb7.png

参考文献

[1] 油水井精细化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 苏新雨.化工管理.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