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的风险、安全性如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麻醉的风险、安全性如何?

唐韬

泸州市中医医院 646000

麻醉在医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手术领域中,其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越来越成熟,安全性明显提高。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麻醉风险,严重者甚至出现麻醉死亡。因此,探讨避免麻醉风险的有效措施非常重要也极有必要。

1 麻醉风险的种类

严重并发症

麻醉一般分为局麻与全麻两种,局麻的并发症较为罕见,全麻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包括(1)呼吸道梗阻:常表现为舌后坠(与麻醉药、体位有关);分泌物、浓痰、血液、异物阻塞气道(主要发生于对气道有刺激性的麻醉药物,且术前应用抗胆碱类药物);反流与误吸(主要发生于禁食水的择期手术患者);插管导管位移、官腔阻塞、麻醉机障碍;气管受压;口咽腔炎病变、喉肿物、过敏性喉水肿;喉痉挛与支气管痉挛(主要发生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患者)。(2)呼吸抑制:分为中枢性呼吸抑制和外周性呼吸抑制两种。中枢性呼吸抑制主要因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所致;过度通气(二氧化碳排出过多、过度膨胀)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外周性呼吸抑制多因使用肌松药所致。大量排尿导致血钾水平降低也会引起呼吸肌麻痹,继而引起外周兴呼吸抑制。(3)其他:包括急性心衰、心律失常、肢体瘫痪、急性肺水肿、气胸、昏迷等。

麻醉死亡

因麻醉导致患者死亡。

2 麻醉风险的影响因素

麻醉风险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分为患者因素、麻醉因素、手术因素三类。

2.1 患者因素

患者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在麻醉期间所要承受的风险大小。对于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其麻醉风险会进一步加大,如器官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尤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进行非心脏外科手术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极大。而急性心肌梗死又是外科手术患者死亡的主因,必须引起重视。另外,患者年龄也是诱发麻醉风险的相关因素之一,年龄越大则麻醉风险越高,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的各项功能慢慢退化,尤其的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降低、伴有老年疾病,导致其麻醉风险大大增加。新生儿的麻醉风险较大,因其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各项功能不全,导致其对麻醉药的承受力较差,易出现麻醉的严重并发症或死亡。

2.2 麻醉因素

麻醉医生在麻醉风险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麻醉医生的麻醉安全意识、操作技术、临床经验、工作态度、精神状态等均会影响其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与判断以及麻醉操作的安全性。

2.2.1 麻醉药的不良反应

麻醉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即便患者的身体条件良好,麻醉师操作技术精湛,仍然会因麻醉药的副毒作用而产生麻醉风险,轻则出现过敏反应、毒性反应,重则出现麻醉的严重并发症甚至麻醉死亡。

2.2.2 麻醉时机不对

患者严重水电解质紊乱未得到纠正;伴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贫血、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道感染等患者,未有效控制病情;心肌梗死半年内行择期手术;上述情况下均不适合予以麻醉。

2.2.3 麻醉操作不当

包括麻醉方式与麻醉药的选择。如:严重休克者行椎管内麻醉会加重休克,甚至可出现麻醉死亡。饱胃者未排尽胃内容物的情况下行全麻。颈部巨大肿瘤以及伴气管压迫者行颈丛阻滞麻醉。凝血功能障碍者行椎管内麻醉。截瘫、严重烧伤与创伤、高钾血症者使用琥珀胆碱等药物。气管插管误入食管;脊麻硬膜外穿刺误入蛛网膜下腔导致脊髓损伤;局麻药大量进入血液中引起中毒;神经阻滞或深静脉穿刺引起气胸;这些不当的麻醉操作均会大大增加麻醉风险。

2.2.4 麻醉准备不足

麻醉操作前未对患者的病例、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如患者对麻醉药物过敏极易引起麻醉严重并发症甚至是死亡。麻醉医生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无预知判断,缺乏应急预案。在各项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慌忙进行麻醉操作,则会大大增加麻醉风险。

2.2.5 麻醉管理不当

全麻药、肌松药、镇痛药使用后的通气不足未被及时发现;椎管内麻醉平面抬高;大量失血者未及时补充容量或容量补充不足或静注多度造成肺水肿;气管导管或呼吸管路扭曲、受阻、漏气未及时处理;钠石灰失效导致二氧化碳滞留;术后拔管时间不对引起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舌后坠、呕吐未及时处理导致窒息;患者的合并症或并发症未及时发现与处理;缺乏常规的监测管理。

2.2.6 仪器设备问题

麻醉呼吸机出故障;呼吸容器计失准;挥发罐刻度失准;活瓣失常;监护仪参数异常;电器漏电;等等。

2.3 手术因素

2.3.1 手术自身的危险性

手术方式、切口大小、长时间手术、失血较多的手术、急诊手术、大血管手术、周围血管手术,均会加大麻疹风险。

2.3.2 术前准备不足

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不够充分或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不全面,术前相关检查不完善;缺乏冠脉粥样硬化、肝肾功能等的特殊检查,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不了解,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准备不足;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增加麻醉风险,也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2.3.3 手术操作不当

颅脑手术患者术中取坐位会导致空气经术野进入静脉;术中出血未及时止血或止血效果不佳;骨科手术中的脂肪栓塞;用力牵扯组织或器官;主要脏器长时间受压;误伤大血管;手术时间延长;循环的阻断与开放;等等。

3 避免麻醉风险的有效措施

3.1 消除麻醉风险的影响因素

麻醉风险的影响因素较多,加强麻醉管理,从患者、麻醉以及手术等方面入手,做好各项影响因素的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麻醉风险。

3.2 提高麻醉师的责任心

一个合格的麻醉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职业道德与责任心,要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任何一个失误都会引起麻醉风险,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麻醉师应做到在麻醉过程中认真、细心、耐心,任何麻醉操作均以患者的安全为前提,严格遵照麻醉操作规范,合理选择麻醉药的用药方式,把控好麻醉药的使用剂量,以降低麻醉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手术时,麻醉师应陪同仪器手术,以确保麻醉风险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抢救患者。

3.3 提高麻醉操作技术

医院应加强对麻醉师的培训,培养其高尚的情操与责任意识,提高其麻醉操作技术。麻醉师应不断学习、进修,了解最新麻醉相关知识、新药物,掌握麻醉新技术。尤其的年轻的麻醉师,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且培训合格后方能参与临床工作,以保证麻醉的安全性。

4 麻醉风险控制

4.1 识别麻醉风险

风险识别是风险控制的第一个环节。识别麻醉风险的关键是认识到麻醉潜在的风险前兆。要求麻醉师应认真观察患者的细微表现,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任何可能引起病情发展的环节均应引起重视,并予以处理。

4.2 规避麻醉风险

探讨最有效的麻醉方式,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案,做好麻醉前准备以及相对完善的麻醉风险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麻醉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图,避免任何潜在的麻醉风险转变为实际的麻醉风险,

4.3 处理麻醉风险

积极、全面消除潜在的麻醉风险,是处理麻醉风险的有效方法。应加强麻醉风险处理意识,明确抢救的本质是预防,避免麻醉风险的形成而增加处理难度,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一旦发现麻醉风险已形成,应立即抢救,争分夺秒,尽一切可能降低麻醉风险,保住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