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作业现场职业病防治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石化企业作业现场职业病防治管理探讨

王宏霞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102500

摘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化工企业、化工园区在全国数量逐渐增多,但化工企业通常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国家对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制定了系列法规、规章,使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化工企业在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尽管如此,许多化工企业由于缺乏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和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愿意投入资金对职业危害严重的装置设施改造等,使化工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以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问题与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立科学、可行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是石油化工企

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障。所以企业需要探索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路径以及具体实施方法,从而有效保证石油化工企业人员的身心健康,也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稳定发展。

1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中国的职业健康管理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规范化工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和各种化工过程的技术手段和过程,可以减轻化学品对人体的损害,保障工人的健康。但在一些没有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化工企业,对自身职业风险特征、职业病类型缺乏了解,对职业健康管理不够重视,没能及时体检,这些条件对员工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化工企业有一定的特殊性,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比较差。生产活动和项目建设的的过程中将涉及各种未经技术处理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大部分是在化工环境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将对人体的伤害导致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是化工企业工人所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渠道。其中,生产中的有害因素是一些噪声、高温、高压及异常的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对人体有影响等物理因素、灰尘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氰化物,硫化物,芳烃,溶剂油和硫酸,硝酸腐蚀性物质等各种有毒有害的会对员工肝脏,血液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导致一些突然的窒息等急性伤害问题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是对生产工人的健康产生危害或影响最主要的两种因素。这些因素虽然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建立了职业健康管理部门,但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部门离正规化运作还相差甚远,归根到底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规范和约束,都没有对职业健康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职业健康管理效果差,化工企业各种职业健康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对化工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2目前石化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2.1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够完善

对于化工企业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需要进行上岗、在岗、离岗体检。部分企业往往缺少上岗体检和离岗体检;对于在岗体检,随意性也比较大,不能根据员工实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确定体检周期,用健康体检代替职业性体检等;有些企业对于各种类型体检完成后的体检资料,没有按照一人一档进行管理,导致员工的健康监护档案缺失。

2.2 健康监护

许多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特殊工作环境选择适当的健康检查项目,将一般职业健康检查作为员工的健康检查,没有将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与工人的健康检查有效结合,导致工作盲目无用;此外,负责这项工作企业不同的部门就结果没有相互沟通,忽略了工人健康变化与生产环境有害因素影响之间的关系,数据和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分析,不能为职业卫生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基础,效率低下。

2.3缺乏项目职业卫生评价

项目职业卫生评价是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能够有效提高职业监督与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对于职业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工作,确保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与建设主体项目能够同期进行。而现阶段大部分职业卫生评价与审查工作形同虚设,相关部门没有能够将职业卫生评价纳入到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查与竣工验收当中,或是没有将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的主要部门。这也导致很多企业在没有对职业病进行过多的防控时便进行投产,大量企业也往往都是在事后对预评价与效果评价进行补办,从而导致评价报告缺少了真实性与可靠性;此外,部分企业在制定职业卫生评价中,没有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不但导致职业卫生评价过于草率,同时也使得评价过程与结果缺少了法律效益。

3石化安全控制方案

3.1 安全卫生知识培训与考核

为了能够有效控制与降低石油化工企业职业病发率,必须建立科学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而这就离不开建立路径的选择。第一,石油化工企业要建立与实施卫生安全考核制度,先对管理骨干展开演习培训,重点学习卫生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经过考核合格之后颁发资格证书。第二安排班组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同时在严格遵守纪律的前提下进行考试,通过的人员可以上岗作业,而不合格者则要继续学习。由此能够使企业中的所有员工都深刻的理解卫生安全管理规范,同时认真、严格执行,有效保证石油化工企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发展。

3.2更新设备,预防职业病的产生

对于职业病,重在预防,因此控制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浓度尤为重要。企业应通过采用更新设备设施,用低毒物料代替高毒物料,自动化操作代替人工操作,密闭设备设施防止物料泄漏,增加通风设施等技术手段,减少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等手段,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影响。此外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的管理,提高用人单位和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首先应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让其认识到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其次应提高员工的参与率,具体的措施包括积极宣传职业卫生知识、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监督,促进个人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对化工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采用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等手段,降低作业人员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

3.3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并非昙花一现。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2006年颁布了分为组织和责任,危害的识别和评估,培训和应急响应等10个一级要素的《危险化学品员工安全标准化规范》,其中要素4.7的内容是分为前期预防,个人防护设备,保护和管理,职业健康检查和工作场所管理等五个小要素的职业卫生管理。 为保障危险化工从业人员的长期安全和健康管理提供了方法和基础的《标准化规范》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方面从以上五个方面提出管理要求,我们需要根据《标准化规范》的指导— —做好企业职业健康的基础 — —关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寻求各级各部门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使职业卫生管理遵从制定计划、实时运行、检查纠正和管理评审并持续改进的流程,如图 1 所示。如此一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得到良好的开展,管理的制度以及流程逐渐完善,从而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管理水平因而得到提高,进而让化工企业的职业工作环境以及劳动者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

5e056ed6a4164_html_7923701d93786cc5.png

图 1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流程图

结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受工作环境的影响,职业病的发生率开始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些职业病不但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严重威胁到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主要目的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建春,张磊,虞龙,等.当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6,34(2):153-154.

[2]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释义[M].法律出版社,2012.

[3]赵红霞,孔云燕.关于如何提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探讨[J].母婴世界,2016(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