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新能源汽车现场教学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3

基于产教融合的新能源汽车现场教学改革研究

王艾洁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 天津 300000

:当前国家在不断关注校企合作,更加注重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联合培养学生的时候也需要和现场教学结合在一起,传统现场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习,这一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和学习兴趣激发具有不利影响,容易造成学生无法掌握真正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企业不积极的状态明显,这就需要加强产教融合教学方式的研究,明确这一教学模式基础上新能源汽车现场教学改革的具体情况,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关键词:产教融合;新能源汽车;现场教学改革

引言:

新能源汽车专业属于需要创新探索的专业课程,也是职业院校发展所面对的重要机遇,在这一基础上,职业院校多数情况下已经开展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但是具体实施的时候仍然面临着加快内涵和准确定位方式不够完善等问题。新能源汽车专业和其他专业相对比的基础上对学生具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能够深入全面掌握这一专业知识内容,对专业内容的兴趣也明显不足,造成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无法得到显著提升。这就需要在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等基础上加强专业教育的实施,从而促使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特色更加显著。

1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培养目标

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培养人才的方向,首先是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在实践中能够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汽车设计业、修理业、制造业等方面[1]。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设计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动手设计能力,以及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在培养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多层次、全方面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能够养成自觉探索的能力,在汽车制造、设计等方面有自身的想法,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另外,新能源汽车制造还需要学生掌握汽车构造、汽车制造等方面的知识,谙熟于计算机、画图等技能,这就需要结合当下的教学方式,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2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产教融合现状分析

2.1国内当前多数职业院校已经开设将职业技能作为重要导向的应用型新能源汽车专业,这一专业课程教学和传统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自身独特的特点,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特殊方式。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要特点是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等,这一模式的主要目标是满足当前学生的就业要求及技能发展等,根据产教融合的思路对原本所具有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效调整,其中所采取的相关措施需要能够和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合,在对我们教学效果检验的基础上,其检验的具体标准是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在相关目标和发展情况明确的基础上,企业实习的参与情况能够加强新能源汽车专业中的产教融合的实施,引导学生与职场的距离缩短,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有效调整企业实习内容及实习要求,促使学生的实习兴趣得以提高,对教学质量加以保障。

2.2需要对当前职业和岗位定位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的基础上才能够促使产教融合得以实践,在专业发展和定位的基础上安排企业的实习工作及课程教学内容。在资源紧缺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为了有效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明确新能源替代现有的紧缺资源是人们的共识。汽车始终是当前人们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可以利用新能源替代石油驱动促使人们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这一基础上出现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新的行业体系,这一行业在发展的时候,也就需要完备的人才配套资源。

2.3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且人才质量高,对于当前比较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人才数量相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需求,在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的时候,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创新驱动和质量为先及绿色发展等内容已经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要求,在此背景原则下,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需要在市场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政府政策引导的基础上推动新能源汽车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在和学校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合资创办相关所需的专业可行性,推动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结合在一起,这也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内容[1]。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现场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着的教学组织实施和学生学习组织管理及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也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例如学生不在同一生产线和不同车间的问题及企业在培养的时候更加注重培养能够为企业工作服务的技能型人才,而学校的学生也具有技能水平不同和发展方向不同等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对产教融合模式的应用关注和重视,对其中问题有效解决。

2.4“三阶段、三融合”的现场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其能够对不同年纪和层次及不同专业技能的学生实施岑层管理,在小组教学和分段考核等基础上,明确不同年纪所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推动学生在之后就业的时候可以有效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三阶段、三融合”的现场教学改革实施的时候,其不仅可以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差异明显的学习内容,也能够为不同企业提供各个层次的技能人才,从而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在当前企业现场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整合,推动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教学水平也能够不断提升,从而使得企业在这一现场教学改革模式的基础上协助产教融合的实施,学生也不会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在企业现场学习的管理方面也能够节省企业的人力物力。学校也在这一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考虑企业需求,学校和企业的配合工作的完善可以有效推动企业节省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生产管理成本,在这一基础上推动学生做到学有所成,企业能够教而所得,学校合而所得皆大欢喜的结果。使得校企深度融合,产教合作教育改革可以得以长期稳定有效的推行下去,使得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基础上发展为具备企业文化素养和企业工匠技术的人才。

3产教融合下新能源汽车专业现场教学改革策略

3.1不断优化理论教学

理论知识具有指导性意义,在实践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原理、汽车内部构造、力的分析、电气原理、机电原理等,这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学校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多一些科目,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入手,设置课程教学,不断优化理论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事,还能够不断的提高综合能力,能够解决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各种问题。

3.2深度融合下的校企联合培养现场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基础上所构建的高职院校“三阶段、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在企业“一年级认知学习”“二年级专业技能学习”“三年级岗位技能提升学习”等阶段中加强和学校的同步培养,使学生在企业完成职业基本素养培养和技能提升及核心岗位技能三阶段发展。

3.3持续改革实践教学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知识落脚点还是实践,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的实践层面相对较小,这就需要学校通过不断的改革,充分利用社会能源、资源,加大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完善技术。较为常见的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学生在有充分的机会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更好的完善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还要认识到实验室教学与真正的接触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差距,实验室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不能完全代替实践教学。再加上学校实验室中的设备可能出现更新不及时,教学管理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等,这样实验室教学就很难实现真正的质的飞跃[3]。因此要持续改革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设计能力等,成为综合性能力较强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3.4“三阶段、三融合”模式下的校企学分、积分互换体系

企业在对参与到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构建必要的企业积分制度,这一积分不仅可以适用在对学生三阶段学习的考核方面,也能够促使企业有效构建和学校相区别又等同于学校的独立培养体系,明确促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差异加以解决,促使企业和学校能够对学生的培养方向逐渐相适应,在企业实习的基础上,得出其和学校学习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换性等特点。

3.5“三阶段、三融合”模式下师资队伍的共建模式

“三阶段、三融合”模式具体实施的时候,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师资简单物理组合形式的制约,在这一基础上促使学校教师和企业职工之间出现教学配合的现象,双方能够在现场教学实施的基础上做到融合教学和共同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互补,还要求教师和企业职工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之间能够衔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教学[4]。推动教师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也促使企业职工具备教师的格局,在这一基础上有效构建优秀符合现场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

3.6“三阶段、三融合”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改变

学生管理从学校教师到企业现场及员工宿舍,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逐渐成为当前企业和学校关注的重要内容,在校企技能对抗和校企课外活动等组织形式基础上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和实习的任务,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要求等相关能力有效提升,推动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及未来的职业规划中可以具备更加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

3.7及时更新教学设备

新能源汽车专业主要研究对象是新能源汽车,学校在购置设备时要根据市场上出现的新能源汽车入手,购置最新款,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对新产品、新技术有全面的了解。主要表现在汽车燃料、控制系统、运动系统等方面,理论与实践结合,掌握核心技能,提高自身能力[5]。在实践教学中,要有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师进行引导, 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能源汽车有较为全面、准确的之人,这样的学习会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结束语:

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推动工科类学生逐渐过渡到工程技术人员,这一目标的实现方式是促使岗位需求更加明确,在岗位要求细化的基础上使得其在企业实习的基础上得到检验,在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得到调整和深化处理。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改革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升等方面,促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丰富职业教育的具体内涵,使得专业教育不单存在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等各个方面的教学中,恰当的专业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中得到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在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完善的方式,在结合学术和职业等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其中产教融合具有代表性意义。教学中更加关注职业针对性和技术实用性等特点,这也是当前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罗浩.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教学改革与探索[J].汽车实用技术,2018(24):270-272.

[2]耿会斌.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8,2(25):227.

[3]李子云.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破解[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1-4+7.

[4]李波,周亭,贝绍轶,张兰春,赵景波,郑焱,杨艺.浅析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7(10):36-37.

[5]刘丽丽.新能源汽车专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北农机,2017(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