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提升教师责任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2

文化铸魂,提升教师责任意识

伍文科

重庆市巴南中学校

【摘要】教师队伍责任意识不强,敬业精神不强是许多学校都存在的现象,如何解决是每一个学校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通过追根溯源,尝试论述以打造学校文化来提升教师责任意识,增强敬业精神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 决策分析 责任 学校文化

俗话说: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制度,三流校长抓考勤。这话虽有失偏颇,但也充分体现了学校文化的重要性。可以说,学校文化的高度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高度和办学的境界。如果一所学校没有形成独特、先进的学校文化,就像人缺乏“灵魂”。而如何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立足校情、凝聚智慧、主动挖掘、全力打造。接下来,笔者就以自己工作的学校为例,谈谈如何打造学校文化的粗浅看法。

一、案例呈现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由两所学校合并而成的学校,2012年成功创建为重庆市重点中学。成功升重的巴南中学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大家都还沉浸在升重成功的喜悦里,但其实内部暗流涌动,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敬业精神不强,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学校管理较为混乱,许多制度不合理且没有落到实处。更让学校管理者头疼的是没有多少老师愿意承担班主任工作,甚至出现即将开学了还有几个班的班主任没有落实的情况。

这些情况让学校领导班子受到极大的震动,倒逼学校领导层进行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的局面?经过多方调研,深入分析,学校管理层找到了“病根”——学校没有建立起被广大教职工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学校文化,缺乏共同愿景,从而导致教师责任心不强,凝聚力不够。

随后,学校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高班主任待遇;二是修改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和评职晋级方案,将绩效考核结果和评职晋级大幅度朝有利于班主任的方向倾斜;三是确立了以“责任”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系统。

这些措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短短几年时间,巴南中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一是教师争当班主任的热情空前高涨,以前是争相推脱,不愿接手,现在是需要竞争上岗,择优聘请;二是敬业精神普遍提升,教师自愿在学校加班已成常态;三是教师队伍凝聚力大幅增强;四是学校在社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大幅提升。学校经过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长为一所责任教育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特色品牌彰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优质学校。

二、关键决策分析

(一)深入剖析,找准问题根源。

短短几年时间,学校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凝聚力有了显著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教师心理诉求,提高班主任待遇,完善学校各项与教师利益相关的制度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学校积极打造的“责任”文化。这些综合的因素共同发力,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根据刘次林教授的说法,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感受理想目标与理想实现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从而在追求这个目标与理想的过程中得到的愉悦感受,是教师从工作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情感体验①。影响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个人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原因。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部分教师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正确理解和坚定的信念。信念是一个人的动力系统,一个能真正明白教师生涯意义的教师,才会懂得教育本身的意义,才会生发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激发出教育的热情。

(二)对症下药,确立文化核心。

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教师正确理解教师职业的意义,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成为当时学校领导层面临的棘手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单纯从行政命令和制度管理的角度出发,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从学校文化的构建这个层面来思考。经过多方论证研讨,邀请有关专家“坐诊”“把脉”,不断努力地探索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和精神核心。利用学校申报的《儒家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市级课题研究为契机,深入地探讨了儒家文化对于当代教育的意义,并以此为核心沟通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思想,以此为核心形成学校的文化体系。经过对传统文化、现代教育思想、学校自身现实的深入分析,确立了学校文化的核心——责任!

学校紧紧围绕“责任文化”的核心,坚持责任教育,通过校园环境整改、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实现校长的专家化和教师的专业化、加强校本管理等方式渗透责任教育文化的精气神,使学校文化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引导学校发展。

(三)明确职责,坚定教育信念。

正确认清和看待教育者责任,提高教育者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是加强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始终需要责任意识的推动。实践证明,一个受到良好责任教育并有责任意识的教师,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教育者,既能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一名合格的教育者,一定要用真心、真情、真爱去实践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四)以文化人,实现共同愿景。

彼得·圣吉博士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共同愿景会唤起人们的希望,会令人欢欣鼓舞,使组织跳出庸俗,产生火花”②,因此能孕育无限创造力,从而引导人们一步步排除干扰,激发强大的驱动力,沿着正确的方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责任教育是对师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目的是培养师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师生对祖国、对社会和自然、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当达成这样的目的时,学校就应该出现“人人有责、个个任责、和谐奋进、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结语

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实质上是一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过程。以文化人的“文”,是指承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先进文化,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就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巴南中学正是抓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打造了以“责任”为底色的学校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①刘次林:《教师的幸福》,载《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②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中信出版社 2009年 第1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