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群教授埋线治疗意识障碍的思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欧阳群教授埋线治疗意识障碍的思路探究

杨蝉铭 李世安 冷情英 刘初容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欧阳群教授(1932-2017),曾担任我院特聘专家,指导我院中医治疗工作十余年,笔者有幸师从欧阳老,现重新学习、思考、总结欧阳教授的学术思想,从疾病认识、治疗方法、选穴思路几个方面探究欧阳教授埋线治疗脑病意识障碍的临床思路。

关键词:意识障碍/神昏;埋线;名医经验

我院为脑专科医院,脑部疾病导致的意识障碍为常见疑难病症,欧阳群教授拥有多年中医针灸临床经验,在运用埋线治疗脑病意识障碍上形成独到见解以及丰富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从欧阳教授学习,现将其埋线治疗脑病意识障碍的临床思路总结如下。

脑病意识障碍的认识

意识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不仅反映觉醒状态还可以反映机体的思维、情感、记忆、定向力以及行为等多项神经、精神功能;而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感知环境能力出现障碍[1]。现今针对意识障碍的促醒治疗仍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尤其是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近年来,中医治疗在促醒方面也取得一定疗效[2]

中医上,头为诸阳之元首,位居至高至清,内涵脑髓;脑居于元首之内,为元神之府,为魂魄之穴宅,为性命之枢机[3]。欧阳群教授认为意识障碍属于中医之神昏,其主要的病因病机包括:(1)外感热邪、疫毒,直接侵袭脑窍;外感入里化热或者脏腑热毒内蕴,向上冒犯清窍;各种外淫内邪引起风邪内动,上窜扰乱头窍清阳;临床上常见于颅内感染、脑出血、血管瘤破裂等患者。(2)素体痰湿壅盛,痰浊上逆痹阻脑络;血瘀形寒之人,寒瘀凝滞使脑络受阻;临床上常见于脑肿瘤、脑梗死、脑栓塞、颅内损伤等患者。(3)气血亏损、脑髓不足、阴竭阳脱所致元神失养,临床上常见于颅脑疾病,久病由实转虚的患者。因而治疗神昏的患者,要根据其辩证,予清热、祛痰、息风、活血、益气、养精填髓、滋阴固阳以调脏腑、和阴阳,醒脑开窍。临床上,脑病神昏患者病证多为虚实夹杂,久病者更是多见内邪外淫兼并,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原则当兼顾扶正、驱邪、开窍醒神。

治疗方法

欧阳群教授埋线治疗脑病意识障碍患者的基本处方取穴为风池、风府、大椎、筋缩、肾俞、鸠尾、三阴交、涌泉;随证加减:张口闭目、舌卷囊缩,加气海、关元、足三里;烦躁、大便秘结,加内关、中脘、天枢;痰涎壅盛,加丰隆。操作方法为:医者穿戴医用无菌橡胶手套,患者穴位皮肤予碘伏常规消毒后,选用华佗牌3-0(2.0 metric)1.5cm型号可吸收外科缝合线(聚乙醇酸PGA缝线)和华宏牌8号埋线专用针,把埋线专用针的针芯往后退出约2cm,以无菌止血钳夹取缝合线段插进套管针前段,使缝合线全部推进针管后,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破皮,缓慢推进至适合深度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缝合线以线状形态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拔针后按压止血。风池穴,针尖朝向鼻尖,进针1寸;风府穴,针尖朝向下颌部,进针1寸;大椎、筋缩,从穴外 1.5 cm处进针,斜刺至两棘突间;鸠尾,从穴位外下方1.5cm肋弓下缘处进针,斜刺(幼儿及消瘦者宜平刺)至剑突下凹陷处;其他穴位直刺1-1.5寸。操作完毕后,嘱咐患者家属保持疮口清洁,3小时内创口勿沾水,3天内无进食海鲜、牛肉、羊肉、豆制品、辛辣品等易致敏食物。

选穴思路

风池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与阳维之会穴,阳维脉起于手足三阳只会,上循脑室,故风池穴可调理诸阳;《灵枢·热病》描述道:“风池穴……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故为驱风要穴,可平息脑府之风邪,清醒头目。风府穴属督脉,为督脉与阳维脉的交会,两脉均由风府穴入脑,《灵枢·岁露论篇》云:“风府无常……气所舍节,则其府也”,本穴为风邪流注之处,统领风穴之衙府,是抵御风邪入袭脑窍的门户;本穴亦是十三鬼穴之一,擅于治疗神志病。脑为元神之府,风池、风府位于枕后颈项部犹如脑府前之大门,时刻把控淫邪出入及气血精髓的运输。

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为一身阳脉之海。大椎位于督脉上,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是督脉最具代表性的穴位之一,即可驱外风,亦可息内风,如《针灸甲乙经》:“痓脊强互引,恶风,时震栗。”为外感风淫,《针灸资生经》:“癫疾瘛瘲,身热目眩,项急,卧不安。”则为内风所扰;大椎还能升补阳气,是祛风及补益阳气的第一要穴,可泻可补,具有通调督脉、疏风助阳、清脑醒神等作用[4]。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并通过脾经于心有间接联系。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肝藏魂,主疏泄,主藏血;脾藏意,主运化,主统血;肾藏志,藏精主髓;故三阴交有生气血、养精髓、疏通血脉、醒神开窍的功效[5]。大椎与三阴交合用,一上一下、一阴一阳,能交通阴阳、泻实补虚,使人体恢复阴平阳秘、脑神精明醒湛。

筋缩亦为督脉之穴,位于第九椎节下,与膀胱经之肝俞相平,可通肝气,《循经考穴编》中,亦有描述:“筋缩,主手足不收或拳挛不举,怒气伤肝,皮黄气闭,……由此,则筋缩疏调肝气之功愈明”。肝主筋,肝病可引起筋肉挛缩,选用筋缩穴可调肝气、息肝风,起到疏肝柔筋的作用,《针灸甲乙经》云:“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插,筋缩主之”,故其可缓解或预防昏迷患者手足挛急、颈项强直等肌张力增高的症状,以及预防癫痫等导致的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

[6]

肾俞,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为肾的背俞穴,是肾气聚集贮藏之处,具有滋补肾阴、补益肾阳的作用;涌泉,为肾经井穴,《灵枢·本输》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肾之阴阳为人体阴阳消长的根本,故肾阴充足,人体的津精髓骸才得以濡养、充盈,肾阳旺盛,人体的卫气神魂才得以温煦、鼓舞。脑髓属阴,脑神属阳,脑体阴而用阳,髓实则神明,神失则髓空。肾俞、涌泉两穴并用,动静结合,化气生髓,调一身阴阳之本,为髓实神明之基本。

鸠尾,位于任脉天部,为任脉浮游之气聚集之处,可升清降浊开窍之效;此外《灵枢》曰:“膏之源出于鸠尾”,鸠尾为膏之原,即三焦之原。《难经》:“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可疏通水道、运行水液。故鸠尾穴可通调水道,治疗痰湿肥浊上犯清窍之疾。此外,本穴亦为古方治疗癫痫、狂走等神智疾病的经验穴,对神昏狂躁者镇静作用尤强。[7]

小结

欧阳群教授运用埋线疗法治疗意识障碍,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反复推敲和总结,形成的取穴处方分别由调气血、通脏腑、和阴阳三个层面全面调节患者的气血精髓,体现了寄升于降、寄补益于通泻、阴阳互通互用的治疗思想。之所以选择埋线疗法,因意识障碍多恢复慢、病程长,加之久卧伤气、久病则虚,埋线治疗对穴位能起到持续、缓和的刺激,弥补了其他治疗方法难以实现持续有效刺激的不足。

目前欧阳群教授埋线治疗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尚未得到临床研究的支持,笔者将继续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体会欧阳群教授埋线治疗意识障碍的疗效及规律,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为中医临床治疗意识障碍开拓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华.意识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使用儿科杂志,2006,21(2):145-149.

2[] 黄卫东.昏迷的诊断思路[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2(1):5-10.

3[] 张新普,薛丹,傅杰英,等. 针灸促进脑功能可塑性作用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五脏、经络与脑的相关性探究[J].四川中医,2017,35(5):50-51.

4[] 曹文忠,李爱敏,代汝伟,等.大椎穴穴性辑考及发挥[J].四川中医,2012,30(12):32.

5[] 卢承顶,张永臣,贾红玲.三阴交穴主治及配伍规律古代文献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5):410-412.

6[] 梁凤霞.筋缩穴溯源[J].湖北中医杂志,2000,22(3):47.

7[] 张家声,高章营.初论鸠尾穴[J].湖北中医杂志.1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