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伸肌交替低频治疗痿病医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屈伸肌交替低频治疗痿病医案

张也 1李颖 2袁小涵 2

1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以其所支配的肢体瘫痪、肌肉萎缩、感觉消失为主要症状、体征,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筋伤”、“痿证”的范畴。现代医学多考虑手术、药物及康复治疗的方法,近年我国传统医学使用针灸及电针治疗的方式对此类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医案在患者拒绝针灸的情况下,使用屈伸肌交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肯定了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对此类外伤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

【关键词】:屈伸肌交替;周围神经病

屈伸肌交替刺激治疗法是由王东岩[1]提出推广,该刺激法通过低频电刺激交替作用于主动肌群和被动肌群的肌肉运动点,使肢体的屈肌和伸肌交替刺激收缩,其治疗目的是增强患侧肌肉的收缩力,调节患侧肢体主动肌群与拮抗肌群的协调性,能有效的缓解患侧肢体功能障碍,同时能够防止关节废用性孪缩预防患侧肌肉废用性萎缩。屈伸肌交替治疗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抑制患侧肢体周围神经与肌肉突触前膜的肌梭反射,从而促进偏瘫侧肢体肌力的恢复,防止患侧肌肉萎缩与预防肌腱挛缩[2]。该治疗法能够最大程度的増大患侧肢体的被动活动范围,通过对患侧肢体的刺激作用引发患侧肢体的主动运动,从而促进患肢肢体的功能重建。

1.一般资料

患者张某,男,34岁,因“右侧伸指及伸腕不利3月余”于2018年3月3日入院。患者3月前遇车祸外伤致右侧肱骨骨折,术后右侧伸指及伸腕不能,伴有右侧前臂麻木,病程中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曾在外院进行营养神经及针灸治疗一月余,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现患者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双眼各向活动自如,伸舌不偏,右手肌力2级,右侧伸指、伸腕不利,拇指外展不能,其余肢体肌力以及肌张力正常。右侧巴宾斯基阴性,左侧巴宾斯基阴性,感觉系统查体右侧前臂感觉减退。辅助检查:肌电图示:桡神经(肘-前臂段)运动损害。中医诊断:痿病-瘀血阻络;西医诊断:周围神经病。

2.治疗方法:

(1)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①低频电刺激选择脉冲波型为断续波,脉冲频率设置为50Hz,屈伸肌交替刺激前臂屈伸肌肌肉运动点处穴位:手三里,外关,内关,郗门。②操作步骤:受试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暴露待测肌群部位,酒精棉球局部皮肤常规脱脂,上臂处于中立位。电极放置与刺激肌肉纤维的长轴方向平行。每次以出现最佳动作为准 (伸肌动作为五指伸开且腕背伸 ;屈肌动作为五指屈曲握拳且腕背屈)。每日两次,每日30min。(2)局部穴位注射:选上述局部取穴穴位2穴,将复方三维B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日一次。4周后患者右侧拇指关节可缓慢外展,腕能背屈,感觉减退症状略见好转。

3.讨论:

本病为外伤后出现的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因肘-前臂段桡神经出现运动损害而产生拇指不能外展及腕不能背伸、前臂感觉障碍等症状。临床中医治疗常以针灸结合电针及营养神经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患者经此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大量临床和应用研究显示, 电刺激疗法在降低肌张力、改善肩关节半脱位及关节疼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动作能力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3]。经皮低频电刺激疗法能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协调主动肌群和拮抗肌群的舒缩能力,有效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降低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的发生率[4]。屈伸交替的刺激方法 ,配合患者的主动意识,使其在低频电刺激的辅助下进行自主运动。临床应用本疗法时,可直接刺激患者的患侧肢体体表穴位或与之相对应的周围神经及肌肉,通过刺激突触前膜对肌梭反射的抑制作用,达到提高患侧肌力、防止关节挛缩、增加被动活动范围和诱发主动活动的目[5]。本案则通过排除针灸等治疗方法,肯定了低频电刺激屈伸肌交替的方法对治疗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东岩,王伟,王岩,郇靖,周围. 低频电刺激屈伸交替法对卒中后腕手功能重建的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09,26(02):72-73.

[2]王东岩,殷沿滢. 低频电刺激屈伸交替法治疗腓神经损伤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4,30(04):42-43.

[3]Liepert J, Bander H, Weiller C. Treatment-induced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after stroke in humans[J] .Stroke, 2000,

31(6):1210.

[4]吴毅,安华,施桂珍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8(1):139.

[5]Glanz M, Klawansky S, Stason W, etal. Biofeedback therapy in post stroke rehabilitation: ameta-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5(76):508-515.

作者简介:张也(1992.11)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神经内科康复治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