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儿科护理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高职儿科护理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

曾丽娟

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湖北 鄂州 436000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正在快速推进,信息化教学是高职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竞赛和教学实践,对高职儿科护理信息化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儿科护理;课堂教学

我国中长期的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高职教育的信息化进程这一战略目标,要求高职教育广泛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来推动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教学来实现高职教育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1]。高职教育本质目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专业能力[2]。运用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是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学习者与教育者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育方法、教育资源等开展的双边活动,涵盖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教学观念的指导,是形式与手段等方面的一场全新变革[3]。2017年,笔者参加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通过竞赛和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以《儿科护理》课程中“法洛四联症患儿的日常护理”内容为例,详述高职儿科护理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课前,教师在移动教学平台发布预习资源,布置与重难点相关的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上传到平台,教师通过后台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再根据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课中,信息化手段强调重点、破解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直播软件对学生操作现场点评、指导纠错,训练技能。

课后,学生登录课程网站互动平台,完成巩固练习;再到合作社区实践拓展,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

教学资源准备就绪后,通过教学平台发布教学主题,上传预习资料(电子书、课件、微课、病例视频、交互测试等),要求学生认真查看预习资源,完成预习任务。

2. 学生准备

通过教学平台获取预习资源,完成如下任务:课前配图交互测试、牢记法四症心脏的异常结构、搜集法四症的临床表现上传到padlet网页墙、在讨论区讨论法四症的日常护理措施。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互动平台给教师留言获取指导。

三、课堂教学实施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病案导入

一位法四症患儿在行走的过程中突然蹲下

1.播放临床病例视频,提问:这个法四的小患者本来走得好好的,却突然做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举动啊?

2.通过云课堂“摇一摇”选三位同学分享认识:小患者为什么要蹲下?

1.学生看出来,他蹲下了;

2.三位同学回答老师的提问。

通过播放典型临床病例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病案探密

小患者蹲下之探密1:法四症的异常心脏结构

1.揭示小患者蹲下是常态,由他异常的心脏结构造成;

2.启发提问:那么,法四患儿的心脏有哪些异常结构?

3.提示上周云课堂中已有预习资料和项目任务。

根据老师提示,回忆课前预习所学、探究法四心脏的异常结构。

通过点拨问题所在,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课前预习检测:利用云课堂提问抢答,请三位同学上台完成,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

1.发布挑战一:“人体探秘”软件,匹配正常心脏的结构;

2.发布挑战二:拼图游戏,明确法四症的异常结构;

3.发布挑战三:配图任务,识别法四症的异常部位。

采用抢答的方式

1.完成挑战一:匹配正常心脏的结构名称;

2.完成挑战二:拼图游戏;

3.完成挑战三:配图任务。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完成课前预习检验,为法四症的讲解打好基础。

小患者蹲下之探密2:法四症的异常血液循环

提问:心脏的异常结构引起了怎样的变化使小患者在行走的过程中突然蹲下?

思考、探究法四症心脏的异常结构引起了怎样的异常血液循环。

通过提问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1.通过心脏血流可透视的虚拟仿真动画,直观的对比展示法四症不同于正常心脏的血液循环特点,步步抽丝剥茧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小患者蹲下的原因,边剖析边开启抢答。

2.告诉学生,该患儿突然蹲下的状态称为蹲踞现象。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探究,参与抢答,得出结论:异常的血液循环引起的缺氧是小患者蹲下的原因。

利用心脏血流可透视的虚拟仿真动画层层剖析,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启发学生的现场思维,让学生先思考,再教学。

讲解启发

探讨法四症的临床表现

1.启发学生思考:法四症缺氧除了导致蹲踞现象之外,还有那些临床表现呢?同时,用padlet网页墙展示学生课前预习成果;

2.播放视频,开启弹幕,考查学生对法四症患儿临床表现的观察和预习掌握程度。

1.观看自己课前完成的任务,引起对任务中知识点——法四症临床表现的回忆;

2.扫描二维码,观察视频中患儿的异常表现,根据课前预习掌握的知识,向视频中发送弹幕。

通过预习成果的展示,能唤起学生对任务中知识点的回忆。

通过视频弹幕,营造互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考核知识点掌握的情况。

总结法四症的临床表现

在学生参与、思考、互动之后,归纳总结法四症的临床表现。

在总结中回顾教学重点①: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

在学生参与、思考、互动之后的归纳总结,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

投票问卷:法四症患儿缺氧发作的护理体位

从临床表现中的蹲踞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当他们缺氧发作时,应该将患儿置于什么体位?开启二维码扫码投票。

扫描二维码投票全部学生的投票结果:膝胸卧位。

通过患儿本能的临床现象启发学生的现场思维,让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实训解惑

实训操作,

指导纠错:

膝胸卧位的示范训练

1.让学生进行膝胸卧位示范的分组实训;

2.通过“掌上看家”直播投屏实时显示四组同学的操作,对每一组同学的操作一一点评,指导纠错。

1.学生分组实训;

2.在手机端开启“掌上看家”的录像直播功能,实时记录上传同学的操作过程。

通过实时记录小组同学的操作、教师同步纠错指导,能及时规范操作。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体验灵活的学习方式。

课前任务难点讲解:膝胸卧位为什么可以缓解缺氧?

1.展示学生课前交互测试题统计结果,得出教学难点;

2.通过心脏血流可透视的虚拟仿真动画,直观的展示膝胸卧位时法四症患儿的血液循环,剖析膝胸卧位缓解缺氧的原理。

学生通过心脏血流可透视的虚拟仿真动画,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探究,理解教学难点。

利用心脏血流可透视的虚拟仿真动画层层剖析,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启发学生的现场思维,让学生边思考边学习。

总结法四症的日常护理措施

1.展示学生课前在讨论区总结的法四症的日常护理要点;

2.归纳总结法四症的日常护理措施,分享护理歌诀。

在总结和歌诀中回顾教学重点②:法四症的日常护理措施。

在学生参与、思考、互动之后的归纳总结,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护理歌诀方便学生记忆,提升兴趣。

回顾总结

回顾本次课的重、难点

1.运用游戏测试回顾本次课重点内容;

2.将重难点知识和使用的信息化手段同步呈现出来,唤起学生记忆,归纳总结重难点。

1.玩游戏,复习本次课重点内容;

2.回忆本次课的重难点知识和技能。

游戏测试增加学习的乐趣;将重难点知识和使用的信息化手段同步呈现,唤起学生记忆,能更好的加深印象。

课后任务

巩固练习

1.布置课后练习:在线课程网站的交互式课后习题;

2.课后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

1.接受课后作业;

2.课后完成后在线提交。

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平台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外拓展

周末,学生进入社区进行先心病知识普及与健康宣教。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构思宣教内容,以班级为单位做好宣教展板,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极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服务社会。

五、教学成效与特色创新

1. 教学成效

(1)重点内容,法四症的临床表现与日常护理措施。课前padlet网页墙、云课堂交互讨论,课中视频弹幕、问卷投票、分组实操直播投屏,课后社区实践、制作宣教展板,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使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灵活流畅,对重点把握更清晰。

(2)难点内容,法四症的血液循环。心脏血流可透视的虚拟仿真动画,直观的展示法四症不同于正常心脏的血液循环特点,通过其开放的展示空间,深入浅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加深记忆。

2. 特色创新

本次课以病案探密开篇,引出话题,吊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课堂情境,为解开病案之谜而全力思考,投入其中。所有内容都是让学生先思考、再教学,运用教学过程的信息化设计和安排,比如云课堂中抢答、讨论、视频弹幕、“掌上看家”的直播投屏等功能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虚拟仿真动画、方便记忆的护理歌诀,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先学后教,先行后知,体验灵活愉悦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绣瑶.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2):118-120.

[2]孙凌,张红亚.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电子世界,2014,15(23):159-160.

[3]张颖怡.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的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5:229-230.

作者简介:曾丽娟(1980-),女,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护理、助产教学。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2017GA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