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专业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的研究和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手术室专业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的研究和探讨

陶群芬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 云南 昆明 650118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手术室专业核心能力的具体培训模式。方法:我院开展手术室专业能力培训,以《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文件为培训指导,对我院手术室护士实施个性化护理培训。培训结束后,与医院前期常规培训护士的培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种培训模式下护士考核成绩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采取手术室专业能力培训后的护士,其手术配合能力、应变能力与综合素质都高于传统培训模式,并且手术室专业能力培训前后手术室医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医院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提升(P﹤0.05)。结论: 对医院护士采取手术室专业能力培训,通过分组分层培训,护士的手术室临床护理能力与综合素养都得到显著提升,因此,手术室专业能力培训模式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分组层级培训

护士核心能力指的是不同护士类别、不同护士级别以及不同护士岗位,在手术室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担当各种不同的护理角色,为了有效确保不同手术室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各类护士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护理能力与护理态度的总和。以下就对我院护士专业能力培训效果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年龄在规范年龄范围之内,参与研究的有我院手术室副主任护师、护师、护士等职位的护理人员;手术室护士中有本科学历护士,有研究生学历护士。研究护士均符合实验研究纳入标准:护士全部是我院手术室护士;护士实行分层级管理;护理经验均在2年以上工作经验;本院护士学历均在本科或者本科以上。

1.2 方法

1.2.1 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首先,必须要合理培训时间,以月为单位,进行详细划分。培训计划划分为5个阶段。根据培训大纲与要求,第一阶段主要是对护士进行基础手术室护理知识的培训,第二阶段进行模拟实验培训,第三阶段进行“一带一教”培训,第四阶段进行临床护理培训,第五阶段进行培训考核评估。根据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价计划,根据计划对护士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训教学。

1.2.2 选择合适的培训老师

选择合适的培训教师是提高手术室培训效果与质量的基础,同时也需要护士长的领导和支持。护士长应重视手术室培训工作,将培训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与监督。设立三级管控,三级管理者为护士长,二级管理者为总带教一名,一级管理者为各组组长和带教老师。

1.2.3 培训内容

首先,根据实习内容跟随设备类专管护士学习,熟悉常用外科器械的名称、维护和消毒,掌握常用敷料的准备和各种消毒方法,以及无菌物品的储存和使用原则。学习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全包式手术衣的穿脱和手术刀片的装卸,以及正确传递器械。然后进行临床操作指导教学,第一阶段后进入手术间进行实践手术。练习正确外科手消毒,穿手术服,戴无菌手套,术中穿针线等。课后及时跟踪课堂实践重点,做好记录并适当复习,为今后正式参与手术奠定基础。

随着我国个人权益等相关法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渐提升,为了降低手术室医患纠纷,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要求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在规范护理的同时,更要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在医疗纠纷中,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可通过法律途径,将护患纠纷损失降到最低。

1.2.4 分组培训教学

在手术室护士专业能力培训过程中,分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往往对护士的专业能力培训效果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作为团体合作的组织者,培训老师首先要合理地分配护士。每个护士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学习潜力,所以老师应该从护士的个性和潜能出发,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保证小组成员的综合专业水平相等,必须保证小组每个护士的学习能力、活动和合作精神都可以得到平衡发展。对于个体差异性大的护士,培训老师要科学合理应用“群体间同质化和群体内异质性”的群体标准,发挥护士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使得护士之间形成良好的工作默契。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培训医生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合理的问题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下,通过目标分解和方法的合理开发,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可以说,任何形式的教学组织都是以教学为目的,护士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多种教学组织来实现。因此,培训医生应处理好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1.3 评价指标

对比护士的患者的考核成绩(平时抽考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和临床实践考核成绩)与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用医院自制调查表进行,满分10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医生对护士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培训前为得分明显低于培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培训后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采取手术室核心能力培训模式可以在源头上解决手术室以往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手术室是医院实施特殊救治工作与护理工作的场所,因此,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与工作风险性应该与其学历与护理技能所挂钩。

综上所述,手术室专业能力培训可以大大提升手术室医生与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让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学习到更多的手术室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对我国整个护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别逢桂,常后婵,李柳英,罗彩霞.《分级培训手册》在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880-882.

[2]邓睿.手术室专业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的研究和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7):157-159.

[3]林岩,潘丽芬,谭淑芳,彭刚艺.手术室专业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阶段性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0,17(03):25-27.

[4]吴娟,杨萍,招坤兰,谢月霞.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现代医院,2013,13(05):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