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与抗过敏药的应用分析 冉喆

/ 2

过敏与抗过敏药的应用分析 冉喆

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 150000

【摘 要】随着现代医疗水平提升,多种药物制备工艺也被改进,很多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被有效控制,患者可以更加放心地遵从医嘱服用药品。但是一些药品仍旧会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过敏的原因可能出自药品或者患者本身。在药物不良反应中,过敏是比较典型反应,其带给药品服用者的影响有很多种,为了解决这种药品服用问题,抗过敏药被研发出来,可帮助对药品过敏问题加以抑制。本文结合对抗过敏药物与药物过敏现象的了解,探讨药品应用问题。

【关键词】过敏反应;抗过敏药物;应用

过敏反应可以被看做是变态反应,属于免疫性病理肾损伤,在机体受到抗原性物质带去的刺激时,生理功能会出现混乱的情况,同时组织也会受到损伤。尽管有针对性地服用药品可以帮助缓解疾病带去的伤痛,但是一些药品也会给患者带来的过敏等不良反应,为了消除或减轻过敏性药物影响,抗过敏药物研制工作被重视,医疗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过敏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的状况来选用合适的抗过敏药物,应用具有抗过敏功能的药物时,需要注意一些药品服用问题。

1 抗过敏药物概述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是一种免疫病理损伤过程。防治机体因各种抗原性物质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药物为抗变态反应药物,又称抗过敏药物。临床常用的主要是组胺H1受体拮抗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特异性异常抗变态反应药,能与组织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组胺H1受体,使组胺不能同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其引起过敏反应的作用。

2 过敏反应分析

我国的医疗卫生条件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养生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水平,越来越注重科学的生活方式。因为对健康的重视和经济的发达,我国的药品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也就引导了药品的不良反应也就是药品过敏也越来越多。药物的过敏也称为药品变态反应,是药品本身和服药患者的体质不适应引起的过敏反应。其实药品的过敏反应是人体的一种免疫反应,只不过这种免疫反应是不正常的,是一种不适应的提醒。不论这种反应的程度是大还是小,它都是对人的健康不利的,会因程度不同引起人们的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的还会引起一些连锁的病变。根据我们临床的观察,这些药物的过敏反应大致可以分为轻微的和严重的。

  轻微的反应有:皮肤潮红、心悸、瘙痒、皮疹、脸色苍白、呼吸困难、心跳加速、药热、哮喘、出冷汗、恶心和呕吐。而严重的会出现血管性水肿、心悸、紫癫,更严重的可能当时就会休克甚至死亡。这些症状引起的连锁反应会损害我们的内脏、大脑,所以药物过敏不可轻视。而药物过敏的发生时间和是不同的,有些药物过敏反应当时就会发生,而有的要用药后的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才会有反应。大体上来说,药品过敏反应的危害度和发病的时间没有必然联系。有的药物服用后当时就会出现不良反应,但反应的危害度不大,表现为轻微的;而有的服用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才会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是会引起严重的反应,所以我们说发病的时间和表现的危险度上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国的药品越来越多,患者服药的机会也会增多,所以药物过敏反应也明显的比以前呈现出越来越多和越来越来频繁的特点。因药物过敏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连锁反应的发病率越来越多,不得不引起我们广大医者的重视。同时,这种对药物过敏的重视不能只引起医者的重视,也要引起患者的重视。广大患者在服药以前一定要详细咨询医生,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也要马上停药及时和医疗人员沟通。

3 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品

本文研究的过敏反应主要是由药品引起的,一些药品比较容易使服用者出现不良反应,医疗人员需要对这种药品有充分的了解,构建出过敏性药物信息库,以便于在提供用药建议时可以精准地筛选药品,同时患者也需对过敏性药物持有一定的了解,切忌随意服用药品,抗生素类型的药品比较容易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头孢类、青霉素类以及磺胺类等,这些抗生素药物会使人们形成相对严重的恶性反应,同时在临床医疗活动中,抗生素药物需被频繁使用,医疗人员在使用抗生素型药品前必须给患者做好测试。镇痛解热类药品也属于临床常用药物,其也比较容易形成不良反应。在面对老年患者群体时,很多医疗人员存在使用抗癫痫以及催眠类药物的使用需求,常用的药品包括泰尔登、眠尔通等,部分老年人会形成过敏反应。

4 应用抗过敏药物

4.1 基本作用

可以说抗过敏药品是随着过敏药品的发展而发展的,正是因为过敏反应,才催生了抗过敏药品的发展。抗过敏药品的发展大致有三代:第一代比如扑尔敏、笨海拉明等。第一代抗过敏药物副作用还是比较好大的,会引起嗜睡和四肢无力,正是因为第一代抗过敏药的副作用过大,因而从事高危工作的人群和老年人人群都不宜服用。第二代有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与第一代相比减少了很多,但是如果混合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不小的危害。有心脏病和心血管病的患者应该谨慎服用。第三代有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第三代抗过敏的药品相比前两代来说副作用更少,一般来说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其实抗过敏药不但有口服类药物,也有静脉注射类型的和有针对性的局部使用的药物,比如说滴眼液、鼻喷剂类的,都是应用很广泛的局部使用的药品。这些局部使用的药品因为使用方便,不容易引起抗药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口碑。

4.2 注意事项

尽管抗过敏药品在抑制过敏反应的医疗活动中可发挥关键作用,但是医疗人员不可给患者滥用抗过敏药品,仍旧需要坚持谨慎选用药物的工作原则,尤其是在面对相对比较特殊的患者群体时。孕妇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医疗人员在给孕妇患者提供抗过敏建议时,要仔细核查应用的药品的具体成分,药物的部分成分会影响到胎儿,因此要确保使用的抗过敏药物不会对孕妇本身及其腹中的胎儿产生影响。

部分药物会使患者形成眩晕的反应,当药物带来的过敏问题加剧之后,患者也会出现眩晕的情况。一些患者处于特殊的工作岗位上,其职业要求他们不能存在眩晕等意识不清的状态,患者也要针对其职业需求选用抗过敏药物,避免给其工作带去影响,在推荐抗过敏药品时,医疗人员还需提出一些药品使用建议。如果患者长期服用同一种抗过敏药物,往往会对该药品形成一定的抗体,医疗人员要适时帮助其更换抗过敏药品。

5 结束语

随着药物研究技术不断进步,药品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逐渐减少,很多药品的适用性被增强,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也逐渐减少,同时可使用的抗过敏型药品种类大幅增加,医疗人员在给出药品使用建议时,不仅仅要考虑到抗过敏药物针对的人群,同时还需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确保抗过敏药物与患者可以保持一定的适用性,患者必须避免出现滥用药品的情况。为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药物在选择需使用的药物时,要始终坚持谨慎的工作态度,通过预防来控制过敏反应,不可过于依赖抗过敏性药物。

参考文献

[1]赵义. (2014). 过敏与抗过敏药的应用分析. 医学信息(33), 263-263.

[2]李玮. (2017). 2014~2016年我院抗过敏组胺药的临床应用统计. 中国医药导报, 14(26), 126-129.

[3]伙安祝. (2018). 口服抗过敏药物在皮肤科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