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

瞿海英

单县黄岗镇中心卫生院 山东菏泽 274300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老年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为合理规范使用各类药物来降低 ADR 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提取本院2017年度上报的204例老年患者因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在用药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的是皮肤及附件,比例高达25.00%;及因使用抗菌类药物而引发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最多,比例高达37.75%。结论: 在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并重视用药后的检测,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用药原则

面对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口高龄化,老年病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老年人随着其年龄的不断增长,会使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因此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作用与青壮年相比具有较大差异[1];尤其老年人用药种类较多,使得药物不良反应(ADR)及药源性疾病亦随之增加。因此合理的使用药物,以医药学专业知识指导临床科学用药,使药物治疗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并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是本文重点研究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应如何科学合理用药的宗旨,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提取本院2017年度上报的204例老年患者因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9人,女性患者85人,年龄主要集中于65~86岁之间,平均年龄(75.5±10.5)岁,体质量约43~78kg,平均体质量(60.5±17.5)kg。

1.2研究方法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提取本院2017年度上报的204例老年患者因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病型、既往过敏史等)进行核查,统计老年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所累及的系统及其临床表现、比例,并核算引起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各类药品分布,观察患者的药物合用情况及给药途径,分析引起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对本次实验所获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见下表可知,老年患者在用药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的是皮肤及附件,其比例高达25.00%,其次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详见下表1。

表1 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

累及系统

临床表现

病例数(n)

比例(%)

皮肤及附件

皮疹、荨麻疹、皮肤红肿、瘙痒、溃烂等

51

25.00%

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

40

19.61%

呼吸系统

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

31

15.20%

泌尿系统

尿频、尿急、少尿、水肿、血尿、排尿困难等

29

14.22%

心血管系统

心悸心慌、失眠多梦、心律失常、血压失常等

21

10.29%

中枢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胀闷、感知觉发生障碍等

15

7.35%

全身性反应

发热、寒颤、出汗等

10

4.90%

其他

黄疸、静脉痛等

7

3.43%

合计

204

100%

2.2见下表2可知,因使用抗菌类药物而引发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最多,比例高达37.75%,其次是消化系统类药物、呼吸系统类药物等,详见下表2.

表2 各药物类别引发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分布(%)

药物分布类别

人数

构成比例

抗菌类药物

77

37.75

消化系统类药物

36

17.65

呼吸系统类药物

29

14.22

心血管系统类药物

21

10.29

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

15

7.35

泌尿系统类药物

11

5.39

内分泌系统类药物

9

4.41

其他类药物

6

2.94

合计

204

100%

3.讨论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的用法或/和用量情况下服用药品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和对机体有害的反应。目前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用药机会增多,药物不良反应也随年龄而增加,因此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疗法是老年病学中最大的课题之一。由于老年人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变化使其消化器官的生理衰退而影响对药物的吸收,其肝脏功能的衰退会对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由于肝脏微粒体P450 酶活性下降,使药物代谢下降,半衰期延长,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同时老年人肾脏功能的衰退也会对药物的排泄产生一定影响,由于肾单元减少、各类肾病和饮水少会导致药物排泄缓慢、半衰期延长,使药物易蓄积中毒;因此,由于各器官功能、免疫功能、神经内分泌、药物耐受性下降,而过敏反应及个体差异增加使老年人对药物反应差异很大。因此老年人必须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包括①用药简单原则,指应尽量简单的用最少的药物,一般合用的药物应控制在3~4种以内,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均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②用药个体化原则,指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指征来选择合理的药物,并给予最佳的给药剂量,必要时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合理的调整剂量。③依从性原则,是指患者是否能按治疗方案进行用药,由于老年人易忘记服药或服错药,因此医务人员要耐心地向老年患者交待,并取得家属、亲友的支持,长期用药的老年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④暂停用药原则,是指老年人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发生任何新的症状,应及时考虑ADR或病情进展,前者停药,后者加药。⑤注意饮食调节原则,由于老年人是负氮平衡代谢,加之身患疾病,会影响药物治疗,因此为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必需重视食物营养成份的选择和搭配。综上所述,提高药物对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或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解除老年人疾病的痛苦,提高老年机体和生命的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提供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庆彩.探讨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26):286-287.

[2]张凌林.对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0):35-36.

[3]龚杰,谭娟.探讨老年人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安全用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1):100-101.

[4]王红光,郭皖豫.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6,6(21):191-192.

[5]李璞.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分析[J].北方医学,2013,10(8):106.

[6]张长阵.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