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杞黄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槐杞黄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1 赵英蓓 1 王丽丽 1 张宝华 2 夏雷

1 大庆龙南医院药剂科 163000 2 大庆油田总医院药剂科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453)

【摘要】目的:给予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实施槐杞黄颗粒治疗,观察疗效。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56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入组,选取时间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利用抽签法分组,分为2组。研究组28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情况(IFN-r、IL-21、IL-4、IL-10、TNF-α)均明显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给予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实施槐杞黄颗粒治疗,可获得确切疗效。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槐杞黄颗粒;疗效

本组选取56例患者且深入分析了给予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实施槐杞黄颗粒治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自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随机选取56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入组,分组办法是抽签法,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组28例患者(3岁~13岁)平均年龄是(7.14±4.15)岁,男女患者比例是18:10,病程最长为18d,病程最短为4d,中位病程是10.5d;对照组28例患者(4岁~14岁)平均年龄是(7.21±4.05)岁,男女患者比例是17:11,病程最长为17d,病程最短为3d,中位病程是10.2d。对比分析2组患者入组时组间数据,结论是: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28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药物选择泼尼松、维生素C、钙剂、双嘧达莫等,其中泼尼松每天用药剂量是1~2mg/kg,晨顿服,治疗4周后实施减量处理,标准为根据患者尿常规变化,总治疗时间是12周,然后停药。

研究组28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同上,槐杞黄颗粒治疗方法:对于≤3岁患者来说,每次用药剂量是5g,对于>3岁患者来说,每次用药剂量是10g,用药途径是口服,每天用药次数是2次,连续治疗2个月至3个月。

1.3疗效判定[1]

测定2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情况(IFN-r、IL-21、IL-4、IL-10、TNF-α)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化指标恢复正常且稳定时间≥12周、血尿转阴、蛋白尿转阴,判定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肉眼血尿消失、镜检结果好转、尿蛋白明显改善、生化指标恢复正常且稳定时间至少12周,判定为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血尿、蛋白尿不符合以上标准,判定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是100.00%-无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并经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并经X2检验(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2 结果

对比对照组,明显研究组患者更佳,差异较为明显(P<0.05),组间数据包括:临床总有效率、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情况(IFN-r、IL-21、IL-4、IL-10、TNF-α)。

1 2组患者疗效对比

组别

例数

治愈

缓解

无效

临床总有效率

研究组

28

21

6

1

96.42%

对照组

28

14

6

8

71.42%

X2

6.4870

P

<0.05

2 2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对比(pg/ml

组别

例数

IFN-r

IL-21

IL-4

IL-10

TNF-α

研究组

28

20.83±1.24

406.88±47.22

15.04±1.22

15.82±0.11

32.77±6.22

对照组

28

18.02±0.82

507.24±42.33

18.14±0.66

16.21±0.22

45.22±4.54

t

10.0020

8.3741

11.8260

8.3900

8.5550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患者肾脏受累程度与患者临床症状、患者预后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证实,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体内Th细胞亚群发生明显变化[2],患者处于急性期时,Th1/Th2失衡且相对优势的是Th2,细胞因子网络可发生改变并导致患者全身免疫系统及肾脏局部系统出现紊乱现象,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槐杞黄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临床功效是抗炎、抗过敏[3],可促使患者免疫功能明显改善,抗肿瘤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免疫调节功能[4],疗效确切。

本组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情况(IFN-r、IL-21、IL-4、IL-10、TNF-α)分别是96.42%、(20.83±1.24)pg/ml、(406.88±47.22)pg/ml、(15.04±1.22)pg/ml、(15.82±0.11)pg/ml、(32.77±6.22)pg/ml,明显更佳。

综上,给予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实施槐杞黄颗粒治疗可获得理想临床疗效且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芦伟. 槐杞黄颗粒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 中国药业, 2015(18):47-49.

[2]彭艳辉, 邓莉莉, PENGYan-hui,等. 槐杞黄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效果及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 2014, 12(20):10-12.

[3]武青. 槐杞黄颗粒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大鼠蛋白尿及肾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4]段翠蓉, 李志辉, 张翼,等. 槐杞黄颗粒对儿童紫癜性肾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hs-CRP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17(3):94-95.

作者简介:赵英蓓,女,1973年1月出生,大学文化程度,主管药师,现就职于大庆龙南医院药剂科,从事药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