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效果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效果对比研究

刘自忠

湖北 省 十堰市竹山县中医医院 普外科 442200

【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小儿疝囊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2)。研究组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11.25±5.37)min,术中出血量(2.16±0.53)mL,切口长度(2.04±0.52)cm,术后住院时间(2.53±0.50)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囊安全有效。

【关键词】小儿疝囊;腹腔镜;高位结扎术;术后并发症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其在新生儿中发病率可达到1% -5%,对该病实施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治疗腹股沟斜疝唯一安全有效的方式[1-2]。本文着重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小儿疝囊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3.21±0.84)岁;右侧斜疝20例,左侧斜疝14例,双侧斜疝4例.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患儿10例;年龄2个月-5岁,平均(2.78±1.02)岁;右侧斜疝18例,左侧斜疝11例,双侧斜疝3例。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手术前禁食6h,排空膀胱,取平卧位。①对照组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方法为:麻醉后,患儿行1cm腹横纹切口,逐层切开患儿皮肤、皮下组织,进行疝囊解剖并缝合,进行高位结扎后即可逐层缝合切口。②研究组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方法为:维持患儿气腹压力处于8-12mmHg之间,在脐下缘置5毫米腔镜观察孔,仔细观察疝囊情况,在疝囊侧腹横纹偏外上置常规连硬外麻醉穿刺针,针内置滑线绕过内环口体外结扎,结扎完毕后将缝线结埋入皮下,关闭气腹,并对患儿脐部切口处的皮下筋膜层缝合,最后关闭切口并以敷料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阴囊气肿、皮下气肿、腹股沟疼痛等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由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由(5df7461f848bd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 ±s)表示,计数资料由率(%)表示,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由(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各项手术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比较(5df7461f848bd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 ±s)

组别

手术时间

(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

术后住院时间

(d)

研究组(n=38)

11.25±5.37a

2.16±0.53a

2.04±0.52a

2.53±0.50a

对照组(n=32)

20.14±8.29

6.24±0.34

5.23±0.22

4.37±0.5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阴囊血肿

切口感染

皮下气肿

腹股沟疼痛

总发生率(%)

研究组(n=38)

0(0.00)

0(0.00)

0(0.00)

1(2.63)

2.63a

对照组(n=32)

1(3.12)

1(3.12)

1(3.12)

3(9.38)

18.75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该病是由于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形成肿块所致[3]。相关研究表明[4-5],年龄六个月以下的儿童腹股沟疝囊会跟随其年龄增加而闭合,但超六个月疝囊则无法闭合,并会随着患儿发育成长而逐渐增大,最终会引起嵌顿疝,此时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方式才能根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高位结扎术应用于小儿疝囊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疗效。原因分析为: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救治原理相同,但传统手术需解剖患儿腹股沟管结构,形成较大创伤,不利于患儿术后恢复。其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容易增加对患儿精索、输精管和腹壁神经等部位的损伤风险,且术后由于患儿自我防护意识较差等原因容易引发阴囊血肿,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容忽视[6]。另外,由于患儿机体发育尚未完成,手术耐受性及疼痛耐耐度均不如成人,而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较大,造成疼痛度较高,使患儿难以忍受,这也是临床选择合适手术治疗方案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7-8]。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为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以下3方面优势:①腹腔镜具有较高分辨率,可清晰呈现患儿局部图像,有利于医师及时发现隐匿性疝,方便可靠,可在很大程度上减低误诊、漏诊的现象发生。②微创手术能够在较小创口的基础上锁定疝囊,避免造成大面积的创面损伤,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患儿缩短术后疼痛时间,使其病情得以更快恢复,同时还避免了后续腹膜前的气肿以及阴囊血肿[7-8]。③微创手术保证了腹股沟内组织不被破坏,有效预防术后腹股沟区疼痛,减少患儿手术创伤,使术后恢复更彻底,为患儿后期生长发育提供有利条件。由于受到时间与样本例数的限制,关于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措施等情况,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来说,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更适用于患儿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卢明珠.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6,9(12A):162-163.

[2]闫学强,卞红强,杨俊,等.腹腔镜在特殊类型小儿腹股沟疝中的运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5,36(10):761-764.

[3]任洪波,刘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临床分析--附80例手术报告[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5):20-21.

[4]张春扬.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处方药,2017,15(10):129-130.

[5]夏志生,车玉君,王继文.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3):91-94.

[6]许文景.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观察[J].西藏医药,2017,38(3):38-40.

[7]周凯,杨向东,付晓君,等.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5(8):123-124.

[8]蔡林浩.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近期效果比较[J].江西医药,2017,52(7):63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