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纳入脑卒中健康管理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中医推拿纳入脑卒中健康管理初探

易志杰 么冬爱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71

摘要:目的:探索脑卒中健康管理康复方案中“中医推拿”的适用性及适用范围。方法:通过检索CNKI近10年“中医推拿”干预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报道,获得文献后,提取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分析“中医推拿”的介入患者年龄特点、病程特点和适应症,探索其适用性和适用范围。结果:“中医推拿”干预的脑卒中患者的年龄集中在“35岁-80岁”、“40岁-80岁”和“50岁-80岁”;“中医推拿”介入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最短病程为发病后2周(涉及病例数2399例 60.22%)、最长病程为发病后6个月内(涉及病例数1264例 31.73%);“中医推拿”干预脑卒中患者适应症主要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涉及病例数1171例 28.7%)、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涉及病例数338例 8.3%)、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涉及病例数161例 4%)。结论:将“中医推拿”纳入到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具有一定推广价值;“中医推拿”介入到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的时机为发病后2周至6个月,其主要适应症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

关键词:健康管理;脑卒中;中医推拿;介入时机

脑卒中,亦称急性脑血管事件,是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工鞥缺损综合征。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致残率达80%[1]。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对其生存质量起着直接影响作用[2]。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人员已基本达成共识,康复治疗乃是脑卒中患者各项功能障碍最有效和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3]。随着国内外脑卒中康复领域专家对脑卒中康复机制、医学管理、康复理念、康复治疗新技术等方面的深入探究,如何寻求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亦得到了广泛重视[4]

1 资料与方法

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公开发表于国内医学期刊的文献资料中关于中医推拿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文献。中文分别以“脑卒中”、“脑血管病”、“中风”为关键词或主题词,二次检索分别检索“中医推拿”、“推拿”、“临床研究”等关键词或主题词,获取文献后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予以文献评价。以上均采用计算机检索,检索年限为2005年1月至今。

1.2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临床试验;②研究对象:脑卒中患者,性别、年龄、种族不限;③干预措施:采用了“中医推拿”治疗方法,疗程不限制;④比较措施:不限制;⑤结局:结局指标不限制;⑥同一研究重复发表的文献分析整合作一项处理。

1.3 排除标准

①动物实验、文献综述;②治疗组的干预措施无中医推拿;③治疗组为中医综合治疗,但未提及中医推拿的适用范围。

2 结果

检索获得77篇关于中医推拿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经筛查后最终纳入文献34篇,涉及病例4200例。

2.2 “中医推拿”干预脑卒中患者的适用范围

“中医推拿”干预脑卒中患者的适应症

所纳入的临床研究中,明确指出的“中医推拿”干预脑卒中患者适应症主要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涉及病例数1171例 28.7%)、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涉及病例数338例 8.3%)、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涉及病例数161例 4%)、脑卒中后咀嚼功能障碍(涉及病例数80例 2%)、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涉及病例数60例 1.5%)、脑卒中后小便失禁(涉及病例数48例 1%)、脑卒中后足下垂(涉及病例数40例 1%)。详见表1。

表1 “中医推拿”干预脑卒中患者的适应症

序号

适应症

研究报道篇数(篇)

涉及病例数

百分比(%)

1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

15

1171

28.7

2

脑卒中

4

1617

39.6

3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4

338

8.3

4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

3

161

4

5

脑卒中后咀嚼功能障碍

1

80

2

6

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

1

60

1.5

7

脑卒中后小便失禁

1

48

1

8

脑卒中后遗症

1

129

3.2

9

脑卒中后足下垂

1

40

1

10

脑卒中急性期

1

436

10.7

合 计

32

4080

100

3 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的患病率及致残率逐年增长。而“中医推拿”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无需吃药、无创、无痛苦、副作用小的一种外治疗法,具有治疗疾病、消除疲劳和增强体质等功效,被WHO称之为“绿色医学”[6]。因此,结合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将“中医推拿”整合进脑卒中防治的健康管理方案中,能使脑卒中患者获益,值得推广。

对于脑卒中患者,选择好的康复治疗时机,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方案,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其致残率[7]。已有大量数据表明[8-9],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机ADL能力恢复,缓解肩手综合征症状等,对脑卒中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中医推拿的治疗范围较广。不同的临床学科中,如骨伤科、内科、妇科、神经科、儿科等,在临床疾病的某些病理过程,中医推拿的运用得当多能起到确切缓解症状的疗效。其适应症具有广泛性特点,对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其中对于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确切。脑卒中患者一般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三偏症状及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以及大小便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中医推拿”纳入到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同时,“中医推拿”介入到健康管理方案中应把握一定的时机(发病后2周至6个月),并且应该对其适应症有所侧重(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然而,由于本研究仅为相关临床研究的二次分析,并非相关的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所以研究结果可能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是作为脑卒中健康管理方案中“中医推拿”应用性的初探,本研究可为脑卒中健康管理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及其常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04):301-318.

屈云.脑卒中生存质量健康因素康复现状问题与展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08):591-594.

吴毅,吴军发.脑卒中康复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1,11(02):184-186.

付彩红,邹忆怀.中医药促进中风后脑功能重塑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07):92-96.

何洁,王莜蓊.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5):2086-2088.

屈庆,张宏,张国辉.推拿㨰法舒经通络效应机制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03):598-600.

许卫农,陈雪霞.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时机选择和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7):34-35.

王丽萍.康复治疗时机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11):1798-1801.

任萍,赵文娟.作业疗法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19):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