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低压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电网低压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

张秀忠

盐城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东台分公司江苏省盐城市 224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电网低压已达到一定的建设规模。电网低压的线损现象非常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对用电电压造成负面影响。分析影响电网低压线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管理和降损对策,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有效的降损措施彻底解决电网低压线损问题,提高电网低压运行效率,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维护其对社会发展的效益,加大城市建设电力发展的推动力量。

关键词:电网低压;线损管理;降损措施;

电网低压线损管理对电网低压运行至关重要。线损工作作为管理供电企业运行平衡的关键指标,线损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线损管理涉及电网低压线设备,低压线分布错综复杂,一旦管理不到位,将会直接影响到低压线损管理质量,影响因素得不到规避。制定行之有效的线损指标管理方案,对线损情况详细考核,深入剖析,提高线损管理质量的同时,确保电网运行正常。

1电网低压线损管理指标

解决电网低压线损管理问题,必须明确低压线损管理指标,根据明确的指标指导开展低压线损管理工作。电网运行条件特殊,我国各地区在经济条件的决定下,电网结构差别明显,同时用电量情况不同,如果按照统一的电网低压线损管理指标进行管理,将会影响到不同地区线损管理情况。对于此,要求低压线损管理指标确定期间,必须结合实际管理情况,注意以下几点。

1.1强化制度管理

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对管理任务进行严格划分,坚持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基本原则。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管理人员的线损指标进行考核,做到“统一规划,分级管理”。

1.2加强电能表的管理

电力企业要及时对使用周期较长的电能表进行检查、更换,提供电能表计量的准确性。强化抄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抄表考核,确保超标数据的准确性,切实提高电能表管理的整体质量。

1.3合理规划电网结构

在进行电网规划时,要根据电网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用电的基本需求,尽量减少主干线的电流密度,缩短分支线和变压器的距离,减少输电过程中线路的重复。对于供电半径较大的区域,可以增加布点,在保证用户用电质量的同时降低线路损耗。

1.4确保基础数据有效性

低压线损管理中,基础数据有效性的保持非常重要。尤其是低压线路本身涉及范围广,加上点非常多,所以一定会涉及各种线路的改造与调整,加上报装、销户等操作过于频繁,需要基础数据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有效性,满足低压线损调整与管理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数据更新,保证数据运行与参考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低压线损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1.5线损指标的可操作性

线损指标的设定,必须保证其具备可操作性,防止线损计算结果与实际操作数值期间产生较大误差,同时还能够保证线损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电网低压线损情况的出现,参照线损指标情况展开分析,因为线损指标具备可操作性,所以能够根据理论计算的线损理论值总结适当的线损数值变化情况,总结更适合的减损办法。

2电网低压线损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2.1技术原因

电网低压线损情况,在偏远地区或者地区频繁出现,之所以出现频率高,从技术方面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配电网结构设计不科学,在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的基础上,用电量不断增加,但是部分地区存在电网布局不合理现象,供电线路中半径过大,导致电网供电多处于迂回供电模式。加上线路导线问题的出现,过小的截面与超负荷电网运行,电网结构中接户线长、细不合理,无端增加低压损耗情况。电网线路老旧,更换不及时,感抗值明显大于电阻值,这样一来增加无功功率损耗,出现无功补偿容量不足的现象。变压器运行期间容量不足,电流量增加过于明显,电压质量降低,变压器与线路损耗增加。因为配电网结构不合理,造成电网运行出现三相负荷的现象,功率损失严重。

2.2管理原因

管理不当也是低压线损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实际管理中并没有结合具体问题、按照具体管理规定,导致很多管理方法在实施中徒劳无功。虽然智能抄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运行期间,依然存在漏抄、估抄的情况,窃电行为没有得到妥善制止,负荷、电压实测工作不到位,三相负荷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电表检测不到位,电网规划不系统,管理模式主要以条块管理为主,经常出现管理界面模糊的现象。防窃技术应用不当,电网线路破损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电网运行负荷不断增加。

3电网低压降损有效措施

线损管理工作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利用科技手段,通过内部的强化管理,综合考虑影响线损的客观条件,找出关键点,逐步消除低压线损。

3.1合理利用“三相就地平衡”法

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时,当三相电压在用户末端呈现电压降,由于各相用户负荷分配不均匀,造成三相电流不平衡,影响配电变压器供电能力,造成电能损失。平衡三相电流时,首先要从用户末端进行测量,力求达到负荷均衡。

3.2功率因数与无功补偿

及时调整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实现电容自动补偿与随器、随机、分散就地补偿相结合,提高功率因数和改变电压质量,提高配变供电能力和设备出力,降低电能损失,从而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选择适当位置,经过实际测算和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对比分析,真正起到补偿效果,达到预想目标。

3.3计量管理

电能表的选择应尽量统一标准,严格精确等级,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电网计量。计量装置应严格按照轮换周期进行轮换。随着智能电网的推进,应采用技术更为成熟的智能计量装置代替现有计量装置。

3.4同步抄表、精确计算,保证线损率计算的准确度

抄表到户工作很繁重,也很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只有保证了抄收表计的准确性,才能精确计算线损率,根据计算的线损率,来分析在管理低压用户方面存在的漏洞,从而采取措施校正偏差。随着智能表计的逐步推广应用,如何确保智能表计信息的有效采集和正常运行,也应建立一套标准的管理考核办法。

3.5清障

降低线损要通过经常性的线路和设备巡视、检测,来发现影响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及时消缺。线路和设备清障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只有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合理控制自然现象给线路和设备带来的隐患。

3.6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电网低压管理质量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具有直接关系,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专业能力培训,打造专业性管理团队,控制好电网低压管理细节,为降损措施的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管理线损问题的控制,首先从管理人员学习能力角度进行提升,并且增强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面对电网低压线损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加大人员综合素质培训资金,提高电网低压降损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电网低压运行降损措施的提出,帮助电网低压运行降低损耗,并且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必须彻底解决电网低压运行损耗问题,优化电网运行管理结构,提高电网降损技术的应用,结合电网低压运行实际情况图,制定全面降损方案,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伟,王燕.对供电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的分析和思考[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2):220-221.

[2]周发强,王庆.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下的配电网降损增效研究[J].通讯世界,2018,No.334(3):288-289.

[3]王兴华.基于台区极限线损的低压配电网降损规划决策研究[J].新型工业化,2018(1):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