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徐光达 曲灵美 刁锋 刘杰

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1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03月-2018年03月,将该期间来我院的7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两面法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中耳炎治疗,给予治疗组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后评价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指标: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中耳炎患者给予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既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还能减轻术后疼痛感,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慢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慢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病,患者发病多因感染病原菌所致,当患者出现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疼痛并发症,且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以咽喉疼痛、耳痛及耳内流脓等为主。中耳炎有两种存在形式,分别为急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可治愈,若患者在急性中耳炎阶段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将发展为慢性中耳炎,该病无法根治,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过去,临床常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临床疗效一般,且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临床推出了内镜下鼓室成形术,为了明确该手术的临床效果,故本次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03月-2018年03月,将该期间来我院的7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两面法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入选标准:(1)本次纳入患者均符合慢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症;(2)患有重度神经性耳聋;(3)患者重要器官存在严重障碍。治疗组:男(n=22)、女:(n=16);年龄:27-68(平均:47.50±21.35)岁;对照组:男(n=21)、女:(n=17);年龄:28-69(平均:48.50±21.47)岁。本次研究获得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对比上述基础资料,P>0.05,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手术治疗,对患者采取全麻措施,并行气管插管,于患者耳后做切口,随后清除乳突内病灶,并对乳突术腔进行填充,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治疗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于患者而后做环形切口,采用耳鼻喉内窥镜清除病灶,随后使用耳内窥镜针清理咽鼓管鼓口、乳突尖、窦鼓入口等部位;根据患者鼓膜具体情况进行鼓室成形术,于单纯性中耳炎患者鼓膜修补;于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重建听骨链,随后进行鼓膜修复,术后加压包扎,并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嘱咐患者定期复查[2]

1.3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评估:根据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程度评估,采用疼痛模拟评分(VAS)对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治疗效果评估: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水平;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及听力均有明显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有效率=(有效+好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以卡方(5df715525fe04_html_d4f133df1815b286.gif )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平方差[(5df715525fe04_html_e546aab968cb9064.gif )]表示,数据资料借助SPSS21.0分析,检验结果以P值区间(P<0.05有差异;P>0.05无差异)表示。

2结果

2.1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临床指标对比(5df715525fe04_html_e546aab968cb9064.gif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疼痛程度(分)

治疗组(n=38)

70.2±6.5

10.6±3.1

2.5±0.3

对照组(n=38)

95.5±8.1

27.5±5.9

4.2±0.8

t

15.01

15.63

12.26

P

0.00

0.00

0.00

2.2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有效

好转

无效

治疗有效率

治疗组

38

20

16

2

36(94.73%)

对照组

38

17

12

9

29(76.31%)

5df715525fe04_html_d4f133df1815b286.gif

--

--

--

--

5.21

P

--

--

--

--

0.02

3讨论

研究发现,慢性中耳炎是由鼓膜穿孔、中耳出现持续性感染所致,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病发后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性耳聋,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治疗慢性中耳炎以常规中耳炎手术为主,该手术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隐蔽部位微小病灶难以彻底清除,且预后较差,且后期复发情况普遍,因此,临床一般不予以采用。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耳内镜属于目前推出的新型耳科手术方式,该手术主要借助内窥镜进行手术,不但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而且对于隐蔽病灶可起到彻底清除的作用,该手术方式自被推出以来,就受到了一致好评[3]。除此之外,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利于患者预后基础上,完全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不会给患者带来留疤的压力。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对慢性中耳炎患者给予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4.73%明显高于对照组76.31%,P<0.05,且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治疗组均少于对照组(见表1),P<0.05,由此可见,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炎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慢性中耳炎患者给予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既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还能减轻术后疼痛感,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方敏, 李朝军, 杨莉,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 2016, 45(11):1496-1498.

[2]曹正勇, 陈红, 梅晓丽.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效果观察[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4(10):1529-1531.

[3]何珍, 张滟, 张晶, 等. 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听力变化及影响耳鸣相关因素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18, 47(12):78-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