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评价

黄汉喜

孝昌县花园镇卫生院 湖北省 孝感市 4329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及效率。方法:接受本次研究的患者共82例,全部来源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每日25mg)和研究组(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每日12.5mg),每组各41例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参照组,本次对比的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能够在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大量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不同剂量

对育龄期妇女而言,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良性肿瘤疾病。临床资料显示,在当前我国的子宫肌瘤发生率已经达到了25%,腹部出现包块、子宫出血都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1],子宫肌瘤的出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这种疾病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逐步减轻,直到患者绝经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瘤体不再生长并开始萎缩[2]。而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经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其治疗效果显著,但对于患者的用药剂量选择一直是临床医学上一个重大的争议所在。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他们分为参照组(n=41)和研究组(n=41)。患者均以经过临床检查被确诊为子宫肌瘤。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2岁,最小的为29岁,中位数年龄(36.51±2.51)岁;子宫的体积平均为(351.26±35.48)cm3,肌瘤的体积平均为(65.98±13.03)cm3。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患者在接受本次研究前未接受过其他针对性药物的治疗且无任何子宫病变情况,对本次所选的米非司酮药物无过敏反应。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米非司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633 生产企业: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药物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的剂量为每日12.5mg,参照组患者的剂量为每日25mg。在患者月经开始后的1-3天就可开始每日睡前口服用药,所有患者均保持为期3个月的治疗[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若患者在治疗前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或加重,且子宫和肌瘤的体积均未有所减小甚至出现了增大,患者必须接受手术治疗则为无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开始改善,且子宫与肌瘤的体积均有所减小则为有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月经恢复正常,子宫大小恢复正常,肌瘤完全消失则为有效;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皮疹、呕吐等症状的情况。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7.0统计学分析的方式对研究数据进行专业处理,以(率)的形式对患者治疗有效率的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比进行表达,并进行X²检验,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对比数据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87%(2/41),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51(8/41),研究组明显少于参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分别为92.68%(38/41)、73.17%(30/41)。两组比较的数据对比均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1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n)

腹胀腹痛(n/%)

皮疹(n/%)

呕吐(n/%)

总发生率(n/%)

治疗效果(n/%)

研究组

41

1/2.43

0/0.00

1/2.43

2/4.87

38/92.68

参照组

41

3/7.31

4/9.75

1/2.43

8/19.51

30/73.17

X2

4.1000

5.5126

P

0.0428

0.0188

3 讨论

将子宫肌瘤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黏膜下、肌壁间、子宫颈、浆膜下四种,最常见的就是肌壁间,其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已超过60%[4]。在子宫肌瘤发病的初期,大部分患者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但少部分会有阴道出血、痛经、不孕的表现。资料显示,子宫是机体内生殖发生和内分泌的最主要器官,所以对于该病的治疗,医生首要选择药物治疗的保守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的受体拮抗剂是最为常用药物,首先其能对体内的孕激素活性水平加以抑制,其次能够溶解机体内的黄体,使得孕激素下降,这样也能够改善内膜的出血情况[5],有效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米非司酮还能够组织卵巢中的卵泡发育正常,特别是在治疗中采取小剂量的长期服用,能够对患者无排卵所导致的闭经或不孕症状加以缓解。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到,接受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研究组4.87%(2/41)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参照组19.51(8/41),治疗有效率研究组92.68%(38/41)优于参照组73.17%(30/41),且两次数据对比均较为明显(P<0.05)。也就是说,在临床上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使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要比使用大剂量的米非司酮效果更好,用药安全性更高,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

参考文献:

杨洪波.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19):64.

燕淑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11).

尚宝兰.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系统评价[J].海峡药学(12).

刘娜.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v.6(27):124-125.

张汝倩.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0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