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宫素、葡萄糖酸钙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缩宫素、葡萄糖酸钙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陈如意

咸宁妇幼保健院 湖北省咸宁市 437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缩宫素、葡萄糖酸钙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剖宫产产妇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缩宫素治疗,研究组接受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葡萄糖酸钙、缩宫素联合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结果:对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虽研究组10%略低于对照组12.50%,但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Hb指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血清Ca2+,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防治产后出血疾病可考虑将缩宫素、葡萄糖酸钙、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药物联合使用,有效性高,给药方便简单,可降低手术率,缓解产妇痛苦程度。

【关键字】产妇;产后出血;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葡萄糖酸钙

产科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则为产后出血,属于导致产妇子宫切除和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我国1996年-2000年期间孕产妇死亡因素后得知,产后出血属于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占比可达到45%左右。引发产后出血症状的主要因素则为子宫收缩乏力。现很多医院在治疗上均给予缩宫素治疗,虽有疗效,但个体差异性较大,有效时间短。此研究用分组方式研讨,意在分析缩宫素和葡萄糖酸钙、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药物联合使用的优势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剖宫产产妇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7.6±5.1)岁,孕周时间(38.7±5.2)周,孕次为1次-3次;研究组:年龄(27.8±4.9)岁,孕周时间(38.9±5.1)周,孕次为1次-3次。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产妇接受缩宫素、葡萄糖酸钙、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治疗,娩出胎儿后,注射5IU缩宫素到宫体,再将5IU缩宫素和250ml葡萄糖注射液5%混合后,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40-70滴/分,勿过快或过慢,避免造成局部水肿或降低药效。按照子宫收缩状况,所宫缩差,出血量多,给予10ml葡萄糖酸钙10%静脉推注,并快速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1支。对照组产妇则接受单一性缩宫素治疗,给药方式和研究组缩宫素给药方式一致。

1.3 指标判定

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状况,出血量用卫生巾称重法进行,称重使用卫生巾前后重量,并计算。

同时需检测血红蛋白(Hb)和血清Ca2+浓度指数,记录不良反应,并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计数资料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5df708e520b6c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 ±s)、(n,%),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良反应

对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虽研究组10%略低于对照组12.50%,但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1:对比不良反应[n(%)]

组别

例数

胸闷

发热

恶心呕吐

总发生

研究组

40

1(2.50)

1(2.50)

2(5.00)

4(10.00)

对照组

40

2(5.00)

2(5.00)

1(2.50)

5(12.50)

x2

-

-

-

-

0.3130

P

-

-

-

-

0.5758

2.2 出血量

对比两组术后、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2:对比出血量(ml5df708e520b6c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

2h出血量

24h内出血量

研究组

40

208±56

124±46

187±54

对照组

40

282±72

195±64

257±72

t

-

5.1309

5.6973

4.9191

P

-

0.0000

0.0000

0.0000

2.3 Hb、血清Ca2+

对比术后Hb指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血清Ca2+,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3:

3:对比产后Hb、血清Ca2+5df708e520b6c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s

组别

例数

Hb(g/L)

血清Ca2+(mol/L)

研究组

40

0.92±0.29

2.49±0.37

对照组

40

1.35±0.32

2.24±0.32

t

-

6.2973

3.2322

P

-

0.0000

0.0018

3.讨论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主要为激素类和离子类药物,肌纤维运动的基础则为钙离子,对子宫平滑肌丝滑行过程和方向造成影响,且可为其提供高能量,钙离子为凝血因子,还对凝血功能有促进作用。常用的激素药物主要包含前列腺素、抗利尿激素、缩宫素,缩宫素见效速度快,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兴奋子宫平滑肌,促宫缩,属于防治产后出血症状的一线药物[1]。和其他激素药物联合使用,如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甲酯栓等,效果比单一用药更优。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属于前列隙素的氨丁三醇溶液[2-3],肌注到子宫后吸收速度快,血药浓度可在15分钟内达到最大值,半衰期长,增加活性,对子宫平滑肌收缩有长时间刺激作用,促进子宫收缩和宫颈软化。三磷酸腺苷分解可为平滑肌收缩提供能量,而三磷酸腺苷分解需钙离子参与,因此细胞生物运动中钙离子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兴奋肌肉神经,子宫收缩得到加强,参与到凝血环节中,进而对子宫胎盘床血窦闭合有促进作用。因妊娠阶段为低钙阶段,给予葡萄糖酸钙可加强血液内钙离子浓度,又对肌肉收缩产生促进作用。综上,临床防治产后出血疾病可考虑将缩宫素、葡萄糖酸钙、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药物联合使用,有效性高,给药方便简单,可降低手术率,缓解产妇痛苦程度。

【参考文献】

[1] 韩文莹, 柳伟伟, 孙屹梅,等.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5, 30(12):1515-1518.

[2] 郑疆, 陆莹.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 23(1):48-50.

[3] 李微, 王秀梅, 邢梅. 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河北医学, 2016, 22(2):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