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在军队管理中的应用

/ 2

浅谈心理学在军队管理中的应用

刘言文,杜明黾,陈玮,于清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710032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心理学科的繁荣、军队建设思想的转变和现代战争发展的需求为心理学在军队中的不断发展创造了条件。军人的心理健康既和普通人一样有生理、社会等方面的特征,同时又具备军队的特征。因此,我们应该构建社会和军队现实情况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模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确保军队官兵的个体心理健康。

[关键词]:军队管理 心理问题 心理学

军队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中,官兵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虽然这些为正常的心理现象,但却往往是心理障碍的前奏。军人如果长期感到有心理压力时,就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否则可能会发展为心理问题。对某部队562位男性士兵进行调研,以美国Raymond B. Cattell编制的16项人格因素问卷为测量工具,结果显示80%受测者存在心理问题[1]。因此,部队管理者以及军队医务人员在平时应注意用心理学知识积极引导、帮助官兵在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在军队管理中运用心理学,对于军人心理问题发生的预防和军人心理健康的个体维护起着非常重要并且无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学在军队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军队中应用心理学可以实现军人心理的个体维护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军职能任务的扩展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军人承受的来自社会方面和军事活动的压力越来越大,军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凸显。运用心理学,结合军人自身特点和情况,分析影响军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得出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对于保持部队战斗力相当重要。在这个物质和精神文明都极大丰富的时代,我国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对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部队制度严格和训练强度高,经常会给官兵带来心理紧张和焦虑,由此引发了军人心理的一系列变化[2]。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加强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官兵的自制力和约束力。同样,军事战争的信息化和非作战任务的常态化也会给官兵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更加残酷和复杂,会使参战官兵的心理压力增大,可能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维和等非作战任务大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体力和精神方面超出负荷,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这种情况下,军人个体要能够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维护,就能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另外,许多官兵在入党、升学、评功评奖等方面不尽如人意,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一旦超出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如果能及时进行心理调节,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现实环境及时调整目标,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进步和成长,就能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

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心理学可以提高教育效果

新世纪新形势下,部队兵源结构的改变要求部队指战员不能再用传统的模式和方法去带兵。现在部队士兵年纪轻,并且大多数有较高的学历,思想前卫,眼界开阔,善于思考和学习,但这也给军队的管理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做好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3]。而将心理学知识创新性的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提高其科学性,同时也可以解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运用心理学,首先要了解官兵的心理思想状态和特点。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和平是时代的主旋律。部分官兵可能会出现心理懈怠、思想不稳定的状况,如不及时解决将会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阻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运用心理学知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把握官兵的心理特点,把话说到心坎中,使其产生心理共鸣 ,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同时,运用心理学也可以解决思想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根据个体差异来制定方案,突出针对性 ,根据官兵的不同的心里特性,采用相应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中同样应该研究官兵的特殊心理活动,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思想教育的形式进行创新,把握官兵心理、思想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使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谈话、典型事迹教育和换位思考等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综合灵活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4]

三、中国军队特色的军事心理学保证打赢信息化战争

在新军事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任务不断促进着军事心理学的发展。军事心理学是以军事需要为目的,以研究军事作业环境对军人心理影响为出发点,注重军队文化特点,寻求解决作战和军事行动中存在问题的一门学科[5]。军事心理学思想自古有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学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军事心理学首先强调要坚持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作指导,牢固地坚持军事心理学是在军事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研究军事心理学不能脱离军事实;其次要紧盯世界军事科学发展前沿,军事心理学是一门开放的科学,在学科建设当中不仅要汲取国内的有关成果,还要有世界的眼光,实时了解国外相关研究方向和成果;最后还要紧扣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实际,着眼于军队管理和官兵自身发展,建设有中国军队特色的军事心理学。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应坚持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积极吸纳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服务于军队建设和打赢信息化战争,实现军事心理学的跨越式发展,为更好的服务军队打好基础。

四、军队院校学员队管理运用心理学可以提高管理质量

在大多数军队院校中,学员队这一编制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抓好学员队的管理和建设是其中的工作重点。而实践证明,在日常管理中运用心理学则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学习方面,运用心理学可以培养学员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适时和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激发学员的上进心,通过对成绩优秀和表现良好的学员进行奖励和加分等方法可以激起学员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演讲比赛、板报和讨论等方法来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员进行自主学习和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另外也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组织一些活动,通过这种良性的竞争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6]。军事技能的训练同样是学员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技能训练方面,运用心理学也可以显著提升训练效果。首先,训练的安排应科学合理,遵照科学的训练规律来安排训练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训练效果。“技能曲线”和“熟能生巧”已被无数的事实证明,因此恰当的分配练习次数和时间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训练应分散进行,不宜过度集中;各项技能的训练也应该穿插进行。训练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宿舍进行,还可以在训练场进行;有的只需肢体的训练,有的可能也需要脑的训练;练习时学员可以单独进行练习,也可以互教互练,在相互切磋中提高。与学习一样,队干应适时对学员进行技能的测试和考核,使大多数学员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在日后的训练中可以着重进行训练。组织个人之间、班与队之间的技能练习表演、比武等活动对技能的提高同样有促进作用。在处理重要问题和做重要决定时,要加强上下级的沟通与交流。学员队作为军队院校的基础单位,建立通畅的交流渠道,信息能及时的下达和反馈显得尤为必要。在处理问题时,这种高效和快速的交流渠道可以得到能够解决问题,并且使各方均比较满意的最优方案[7]

五、军事训练中运用心理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训练伤

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军队院校,军事技能训练中难免会出现训练伤。而训练伤的预防和救治虽已引起高度重视,但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不够规范和严谨,但较为确切的是心理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训练伤的形成。将心理学方法运用到训练伤的防治当中去,如在训练前进行心理干预并进行一定的心理训练,则可以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但同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因素与军事训练伤的关系,不能过分强调心理因素的致伤效应。如果出现训练伤,则可能产生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即军人由于职责不能主动回避训练和任务,但继续面对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以及一些身心状况。这种状况可以用认知行为疗法及暴露疗法等心理学方法加以干预,综合合理运用心理学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精神及身心状况。

在军队日常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官兵工作和训练的影响,积极指导和正确处理基层官兵的心理问题。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基层官兵的思想特点,学会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刻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培养官兵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应根据基层官兵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对于那些敏感偏执、情绪不稳、意志脆弱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偏低,特别是存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缺陷的基层官兵,应该提供积极的定期心理服务和讲座,及时有效地缓解紧张心理,消除畏缩情绪,达到融洽气氛、促进沟通和提高认识的目的,使心理学真正有效地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在军队中运用心理学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名官兵都能够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热爱本职工作,献身国防 。

[参考文献]

[1].宋华,陈文敏,黄正东,等.军队基层士兵健康人格因素结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5,19(2):39-42.

[2].刘素珍,赵华,龚殿祥,等.在军队中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初步经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1):56-58.

[3].张信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学方法的运用与启示.思想教育研究,2013,(5):100-103.

[4].杨洋.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心理学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7:20.

[5].苗丹民,刘旭峰,朱霞,等.军事心理学:为国防安全服务的心理学科[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108-118.

[6].唐春红.对军队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11,(4):112.

[7].张永田.学员队教学管理中的心理学问题.医教研究,1995,23(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