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肿瘤手术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妇产科肿瘤手术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对策

唐凤霞

武汉市黄陂区中医院妇产科 湖北武汉 430300

[摘要] 目的:通过对126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根据调查资料信息和观察情况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忧郁、恐惧、悲观、绝望等是患者的常见心理。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各种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使病人达到预期康复目标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妇科肿瘤手术;心理疏导;护理对策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gynecological and obstetric tumor surgery

Tang Fengxia

(wuhan huangpi district hospital, hubei wuhan 4303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26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tumor surgery, to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and to carry out targeted nursing car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patients. Methods: the psychological response of gynecological tumor surgery patients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nd observation. Results: depression, fear, pessimism and despair are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tumor surgery fo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atient's various kinds of negative emotions, relieve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stress, prolong lif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rvival, indispensable part, is to mak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meet the expected targets of rehabilitation patients.

[keywords] gynecological tumor surger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作为体现医疗服务水平的前沿窗口,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了,所以护理服务的中心从疾病逐渐转变为患者[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心理因素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就妇科肿瘤而言,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2]。为了探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护理的主要对策和临床效果,我院随机选取了126例相关患者进行了如下临床对照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妇科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126作为研究对象,且均符合如下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特征、既往病史或者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确诊;②排除其他部位的原发性恶性肿瘤[3];③均接受手术治疗;④均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⑤无既往手术史;⑥均知情研究内容,自愿签署同意书参与,符合社会伦理学要求。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纳入其中63例,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58岁,平均为(42.76±10.65)岁;其中19例为宫颈癌,17例为卵巢癌,23例为子宫肌瘤,4例为卵巢肿瘤。剩余63例自动归入观察组,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54岁,平均为(42.53±10.79)岁;其中18例为宫颈癌,14例为卵巢癌,28例为子宫肌瘤,3例为卵巢肿瘤。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和肿瘤类型等基本临床资料,组间数据分布均衡,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针对妇科肿瘤患者存在的抑郁、生育顾虑、紧张担忧、夫妻生活障碍、担心自我形象受损等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具体措施包括:①术前心理疏导。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相关的护理技巧,增强和患者的情感交流,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由于手术患者在手术前通常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所欲需要护理人员深入了解患者,根据她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手术过程,消除她们对健康和正常生活的担忧,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②术中心理疏导。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可以向她们介绍手术室的基本环境和手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在麻醉过程中,帮助患者采取合适的手术体位,并对其基本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进行观察。③术后心理疏导。患者在手术后很容易出现心情不好、担忧、敏感等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先观察她们在手术后的不同反应,结合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展开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加强术后访问,主动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尽量消除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4]。

1.3 观察指标

采用SCL-90量表对两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进行比较,其中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项目因子[5]。同时,采用医院的自制量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85—100分)、基本满意(65—84分)和不满意(<65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数据包软件对本次研究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卡方检验(x2);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CL-902各种因子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各指标护理前后和护理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应激过程比较复杂,会对麻醉和手术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尽力消除患者在手术前的负性情绪以及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的稳定对于促进手术的正常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采取心理治疗,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分析病因,消除疑虑、提高信心,而且帮助患者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6]。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CL-902各种因子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各指标护理前后和护理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除了能证明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之外,还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术前、术中和术后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多种负性情绪。

同时,本组的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在采取心理疏导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教育,协调并促进病人间相互了解和良好交往,培养病人的积极情绪,使其振奋精神,以主动积极的心态与疾病做斗争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满意度。

综上所述,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各种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彩霞,徐芬,胡晴丽. 妇科肿瘤患者焦虑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5,15(04):643-645.

[2] 魏春燕,肖燕,龚敏.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和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10(04):489-491.

[3] 张丽红. 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0,26(S1):32-34.

[4] 路启芳,胡桂娟. 妇科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生存质量及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2012,12(24):2209-2211.

[5] 鞠丹,赵俊,张婷. 53例妇科老年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13,30(01):142-143.

[6] 孙贵豫.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淋巴漏的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13,06(19):3908-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