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患者的脑电图分析及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老年痴呆患者的脑电图分析及应用价值

廖艳

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成都 610083

摘要:目的:考察脑电图在老年痴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间接诊的50例AD患者以及50例健康老年人,观察AD患者脑电图表现与正常人之间的区别;并对其脑电图显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组脑电图异常比例达86.0%,其中轻、中和重度比例分别为46.0%、20.0%和18.0%;健康组电脑图异常比例为16.0%,其中轻度和中度分别为14.0%和2.0%。结论: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老年性痴呆的脑电图异常表现明显;因此脑电图检查对于老年性痴呆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老年痴呆;脑电图分析;应用价值

1 老年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AD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几乎不可避免地最终会走向完全失去生活能力的结局。目前我国AD患者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并非该疾病的发展,而是由于该疾病发展致使患者逐渐失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意外伤害。因此对于AD患者来说,尽早地诊治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活能力。

老年痴呆症的类型较多,但是临床研究上主要将老年痴呆症分为以下几类:阿尔茨海默型痴呆、脑血管性老年痴呆、混合型痴呆、其他类型痴呆。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弱、循环代谢缓慢,再加上脑血管出现障碍,导致老年人容易出现脑细胞老化,严重影响患者运动、思考功能,使其受阻,上述生理反应称为脑血管性老年痴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德国神经病血钾阿尔茨海默对老年痴呆患者的脑部进行解剖,观察患者脑中情况,结果显示,老年痴呆患者脑中会出现下述异常病变:

患者的脑内出现老人斑。

患者脑内的神经细胞纤维出现纠缠等不良现象。

由于是阿尔茨海默首先发现该病症的,因此,由于该病变导致的老年痴呆症,临床上一般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或者阿尔茨海默型痴呆。据相关研究显示,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尸检,发现患者脑实质或者脑周围超过70%的部位出现上述两种异常病变。由于目前,人们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完全清楚,相关研究也层出不穷,有人认为患者脑内胆碱能神经元丧失是导致该病症的主要发病原因,这一发现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临床治疗中开始应用类胆碱能药物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治疗。

2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接诊的50例AD患者以及50例健康老年人,观察AD患者脑电图表现与正常人之间的区别;并对其脑电图显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考察脑电图在AD中的应用价值。

2.1 分组资料

AD组:50例AD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72.3±9.6)岁。健康组:50例健康老年人;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75.0±10.2)岁。

2.2 选择及排除标准

AD组患者按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的标准确诊,均在我院确诊,并排除其他脑部疾病以及重要脏器、血液疾病;健康组均为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

2.3 临床症状

AD组患者出现典型的记忆障碍,特别是对近期接触的人或事,以及较为熟悉的人事无法记忆,这种记忆障碍表现为周期性;同时患者自理能力明显下降,简单的计数、认时间都无法准确进行。部分患者还出现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表现。患者疾病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渐进性。

3 方法

3.1 脑电图检查方法及设备

对AD组和健康组所有人员进行脑电图检查。使用意大利EBNEURO脑电图机进行记录,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头皮电极,设定时间常数为0.3,滤波为50HZ,走纸速度3cm/s。检查时患者取坐位,AD患者尽量选择在清醒平静状态下进行检查。最终结果参照冯应琨《临床脑电图学》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3.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AS9.1软件用X2对统计数据进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AD组中患者的脑电图异常比例极高。其中中度异常患者的脑电图表现为α基础节律的频率减慢、幅度降低;低等和中等波幅波动不规则,频率异常;δ高波幅无明显异常。重度异常患者脑电图则表现为α基础节律同上,中等波幅活跃,额区出现δ高波幅的爆发,局限性棘波。健康组患者中脑电图异常患者较少,且异常程度较轻。脑电图主要表现为α基础节律频率减慢(7.5Hz左右),幅度降低;中等及高波幅活动较少。健康组中42例老年人脑电图表现正常。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正常异常各项指标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α基础节律的失调会进一步加剧,频率减慢和幅度降低更加明显;同时中等波幅活动亢奋不明显。

5 讨论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老年性痴呆的脑电图异常表现明显;因此脑电图检查对于老年性痴呆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老年性痴呆是一类老年人常见疾病,发病初期无明显征兆,此后相关症状逐渐显现,严重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目前医学界对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原理仍不甚清楚,但一些药物治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的发展。因此尽早发现,尽早诊治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健康,减少疾病对患者大脑神经系统的伤害,尽量保证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Hong X. A comparison of EEG and BEAM characteristics in Alzheimer’s disease, late-onset schizophrenia, and normal controls[J]. Clinical Education of General Practice, 2009.

[2]Miao M H, Cheng-Yi Q U, Ren Y F.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EG and cognitive ability in aged people in community[J].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2008, 28(12):1085-1087.

[3]张德明. 陆国平. 张伯英. 老年性痴呆病与正常老年人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对照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02, 6(19):2876-2877.

[4]洪晓芬. 沈志华. Alzheimer病、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和健康老年人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分析比较[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9, 7(3):221-223.

[5]Jacobson S A, Leuchter A F, Walter D O. Conventional and quantitative EEG in the diagnosis of delirium among the elderly.[J].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1993, 56(2):153-8.

[6]谭小林. 陈仲新. 李远.等. 老年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和健康老年人的脑电地形图分析比较[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20):9363-9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