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肝性脑病的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3
/ 2

42例肝性脑病的护理分析

于献荣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我科收治42例肝性脑病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40例抢救成功,康复出院,2例死亡。结论:护士加强病情观察,预见性、全面的护理是肝性脑病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肝性脑病;护理;

 肝性脑病(HE)是由各种严重肝脏疾病导致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表现为人格改变、行为失常、智力障碍及扑翼样震颤、意识障碍、昏迷等,98%的肝性脑病患者有明确的诱因及先兆症状[1]。清除HE的诱因和潜在危险因素,做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或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2]。肝性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我科于2016年2月~2016年12月共收治42例HE患者,现降护理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患者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49~82岁,平均62.5岁;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3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例2例、肝癌晚期1例、1例酒精性肝硬化。

2护理

2.1病情观察与护理 ⑴前驱期:患者出现性格和行为异常,如不言不语或多言多语。平时稳重突然幼稚轻率,衣帽不整,随地吐痰,大小便,脱衣服等。反应和回答问题尚正确,但有时吐字不清,动作缓慢等。护士对患者立即做检查:计算力检测、定向力检测、有无扑翼样震颤。如闻及呼出的气体有肝臭味,常提示肝性脑病的先兆;⑵昏迷前期:出现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要表现,如对姓名年龄、住处,时间均概念模糊;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常有语言不清,书写障碍。举动反常,如寻衣摸床、手舞足蹈,时有幻视,幻听,幻觉等近似精神病的表现。应注意保护病人,24小时看护,可以使用床栏或约束带;⑶昏睡期:以整天昏睡和严重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病理体征陆续出现,并逐渐加重。患者24小时中大部分时间处在昏睡之中,但呼之能醒,叫醒后数秒钟后又入睡,答话极不准,幻觉,神志不清;⑷昏迷期:患者完全丧失神志,进入昏迷状态,呼之不应,不能叫醒。护士应将患者头偏一侧仰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压疮形成,留置导尿,予被动运动,防止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阻塞呼吸道。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深昏迷病人,必要时做气管切开以利排痰,保证氧气供给。并做好口腔及眼的护理,保持床褥干燥与平整。应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对尿潴留病人给予留置导尿,并详细记录尿量、颜色及气味。定时给病人做肢体的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3]。

2.2体位护理 护理人员可按照医生嘱咐,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卧床静养。若患者有下肢肿胀情况,则应在其受压处垫气垫床, 同时抬高其下肢,以及指导并协助患者每日进行翻身活动,每隔2h进行。倘若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腹水积压,护理人员则应为患者取半卧位,以便保持患者呼吸顺畅。另外,在帮助患者进行清洁时,应把控好水温的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烫伤患者,并且注意使用的清洁物品不能含有刺激性。完成清洁操作后,为患者使用柔和度高的润肤用品。

2.3心理护理 肝性脑病病人因长期患肝炎肝硬化病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多、医疗费用昂贵等原因,常出现烦躁、焦虑、悲观,甚至轻生等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心理辅导,如患者缺乏治疗与康复信心,产生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可向其讲解相关疾病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并以正视的态度看待。同时,利用以往成功的案例增强其治疗信心,并且通过看电视、散步、交流、听音乐等方式有效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绪,以此预防其他诱发因素的产生,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4诱因的治疗与护理

2.4.1上消化道出血 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血浆代用品,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对患者采用乳果糖或食醋100ml,加温至38℃保留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 cm,用50ml注射器抽取药液后与一次性吸痰管衔接,排尽吸痰管内空气,将吸痰前端用石蜡油润滑,插入肛门20-25 cm,缓慢注入药液,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转为平卧位,药液保留1 h以上左右,连用4-6d[4]。

2.4.2低钾血症 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便及时调整利尿剂的剂量。避免快速大量使用排钾利尿剂。避免大量放腹水。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防止低钾、低钠、低氯血症。经常监测血清电解质,如出现低钠、低钾、低氯,除静脉补充外,可进食者应口服补充。

2.4.3感染 发现感染要及时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腹穿、放腹水时注意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时正确留取标本作细菌培养加药敏,以准确提供治疗方案。注意血象变化,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2.5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维持正氮平衡。热量不足时,机体处于饥饿状态,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氨基酸生成及产氨过多,从而增加肝性脑病发生,故应每日保证按量供应。对难以经胃肠道补充营养的患者,给予适量的支链氨基酸,昏迷不能进食者给予插胃管鼻饲补充热量。肝昏迷时禁用蛋白质。如病情好转或清醒后可逐渐增加蛋白质饮食,每日蛋白质供给控制在0.5 g/kg左右,每隔2-3天调整一次,最大量不超过1 g/kg[5]。显著腹水者钠量应限制在250 mg/d,入水量为尿量加1 000 ml/d。脂肪尽量少用,因脂肪可延缓胃的排空。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根据病情和自己的消化能力自觉控制进食量。

3讨论 

肝性脑病是指肝硬化患者失代偿阶段发生的一种程度较重的并发症,其治疗护理效果的优良度将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积极采取科学完善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6]。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出现意识障碍,应积极救治,尤其是肝性脑病早期的表现,及时发现,及早通知医生采取措施,争取抢救时间。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各种诱发因素发生,合并消化道出血者要积极止血,补充血容量,密切配合医生抢救,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杨彩云.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J].西部医学,2011,23(9):1804-1805.

[2]洪婉媚,曹丽红,麦群弟,等.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1,17(10):1391-1393.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237-243.

[4]罗伟香,刘亮英.肝性脑病保留灌肠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15):401.

[5]齐桂芹.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10(7):130-131.

[6]孙红娟,朱新功.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8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