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合作教学法在发展中职生身体素质中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9
/ 2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发展中职生身体素质中的实践研究

贾兆滨

浙江省 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 324000

摘要:从实践研究数据来看,分组合作教学法对中职生速度素质、灵敏素质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对中职生力量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提升中职生耐力素质、柔韧素质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分组合作教学法;中职生;身体素质;实践

前言

分组合作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小组划分,使组内学生共同学习、合作互助,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基于分组合作教学法的优势,结合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以期提升中职生身体素质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合作意识,为中职生未来的职业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生身体素质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关于分组合作教学法、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方法等文献资料。

1.2.2实验法

在所教授的班级中选定实验班、对照班,对实验班采取团体合作教学,对对照班采取常规教学。对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比较前期及后期比较。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el软件对所得对照数据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确定身体素质测试项目

通过多方考虑,项目选择如下:速度素质—50米跑;力量素质—男:引体向上、女 :仰卧起坐;耐力素质—男:1000 米跑、女:800米跑;灵敏素质—4×10米往返跑;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

2.2实验前的身体素质数据对比

为了更好地体现实验效果的比较分析,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一次各项身体素质的摸底测试,身体素质测试统计结果见下表:

班级

速度素质

力量素质

耐力素质

灵敏素质

柔韧素质

50M(s)

男:引体向上(个)

女 :仰卧起坐(个)

男:1000

米(min)

女:800米(min)

4×10米折返跑(s)

坐位体前屈(cm)

对照班

8.62+2.16

5.1+2.2

31.4+3.5

4.30+0.22

4.30+0.18

11.33+1.51

11.1+3.8

实验班

8.68+2.15

5.2+2.3

32.2+3.6

4.32+0.21

4.28+0.19

11.35+1.46

10.9+3.7

P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0.06

虽然有些项目数据存在偏差,但经过P值检验,上述比较数据均呈现差异不显著(P>0.06)结果,这也说明两个班实验前的身体素质测试基本保持一致,可以作为实验及对照样本。

2.3实验后的身体素质数据对比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对试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学生再次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测试数据如下:

班级

速度素质

力量素质

耐力素质

灵敏素质

柔韧素质

50M(s)

男:引体向上(个)

女 :仰卧起坐(个)

男:1000

米(min)

女:800米(min)

4×10米折返跑(s)

坐位体前屈(cm)

对照班

9.12+2.07

5.3+1.9

29.1+3.1

4.42+0.25

4.35+0.20

11.34+1.47

11.5+3.4

实验班

8.65+2.17

7.4+2.1

36.7+3.3

4.26+0.21

4.12+0.23

11.35+1.44

13.4+3.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6

﹤0.05

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实验班的50米平均成绩相较于实验前的数据虽然没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相较于对照班的数据,有了很大差异。这说明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可以是学生的速度素质保持下去,相反,不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中职生的速度素质将会下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灵敏素质前后数据变化不显著,这也说明分组合作教学法在发展学生灵敏素质方面效果不显著。

实验班的男女生的力量素质相较于实验前的数据均有明显提高,对照班男生的力量素质则没有太大变化,女生的力量素质有所下滑,这说明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职生的力量素质。

实验班男女生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相较于实验前均有所提高,对照班男女生耐力素质数据相较于实验前均有所下降,对照班男女生的柔韧素质数据虽然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这说明分组合作教学法在提高学生耐力素质、柔韧素质方面有显著效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分组合作教学法对中职生速度素质、灵敏素质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虽然分组合作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了练习效率,但对中职生速度素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发展学生灵敏素质方面效果也不显著,但可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对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有促进作用。

3.1.2分组合作教学法对中职生力量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职男女生的力量素质,通过小组之间进行分组轮换,变换不同练习内容和方式,寻求不同的负荷对肌肉的刺激,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也可以使肌肉得到应有的休息,提高练习效率。中职生现行的生活方式对女生力量素质一定的阻碍作用。

3.1.3分组合作教学法对提升中职生耐力素质、柔韧素质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通过实验数据来看,分组合作教学法在提高男女生耐力素质、柔韧素质方面均有显著效果。这说明以变换分组规模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柔韧性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练习获得。

3.2建议

3.2.1根据教学目标及内容,合理使用分组合作教学法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需求,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能够为了分组而分组,为了合作而合作,使教学成为教学方法的形式化。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班级进行合理的分组,掌控好分组的规模大小,以及分组后的练习形式;分组后,关注学生的合作状况,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分组合作教学法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3.2.2分组合作之后应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分组合作之后,学生如果碰到难度比较高的教学内容或者高难度动作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示范,加强对练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对保护帮助的指导;尤其是针对按照学生学习能力进行的分组,一定要重点加强对学习能力较弱组的学法指导。

3.2.3与其他教学方法共同使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组合作教学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法,要想使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还应该和其他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通过变换教学方式、组织形式、练习强度,在课堂上多进行一些游戏和比赛,注意调控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斌斌.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学生乒乓球教学中的实践——以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为例[J].学校体育学,2017年(第7卷)第28期,102-105页

[2]张强峰 周在平 彭森.“分组合作教学法”在网球上手发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110-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