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前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6
/ 2

浅谈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前景

陆惠玲

广西兴桂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林业生态工程以森林生态学与生态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通过研究本科植物的科学合理设计,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和谐共处环境的技术。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前景,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工程;林业;工程建设;发展前景

林业生态系统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形成的以动植物与微生物互相依存为主的有机整体,天然的生态系统具备很好的稳定性,具有自我调节和抵抗大多自然灾害的能力,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大大丧失,长时间后甚至有崩溃的危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势在必行。

1.林业生态工程简述

1.1林业生态工程含义

林业生态系统是以现代生态经济学,生态工程建设学和森林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思想,结合我国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科学合理地将动植物以及微生物进行有机的结合与搭配形成的高效稳定的人工复合型生态系统[1]。人工林业生态系统能克服自然生态系统的缺点,提高林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

1.2林业生态工程原理

首先是系统论原理。林业生态系统是一个高效并稳定运行的整体,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都具有其相对应的功能,且不同组分之间又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构成了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如果人工生态系统缺乏系统性,将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出现混乱,严重影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存,甚至导致生态系统崩溃。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必须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之间要有合适的比例关系,以保证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物质和能量能有效的转化,使得整个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长久发展。

其次是环境因子的综合性原理。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环境影响因素,且每个

影响因素对整个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中要详细地分析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众多影响因子,以保证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综合的影响因数的平衡对于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者是食物链原理。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为绿色植物,因为绿色植物能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中,为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故将绿色植物称为生产者。生态系统的一级消费者是以绿色植物为食物,称为草食动物。生态系统的高级消费者是以一级消费者为食物,来维持生存。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产生的废物又重新被微生物所分解利用,故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被称为分解者。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最重要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它们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基本循环。

最后是林业发展思想原理。当前人们的思想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观念束缚,不再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当做种树和养经济动物,而是开始全面地看待林业生态工程,并开始将自然生态系统中丰富的中草药、食用菌、野生动植物、野牛花卉、香料植物和果树等用于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这种全新的林业生态工程不仅可以很大程度的丰富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大规模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2.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

伴随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森林资源减少,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林业工程面临了很多问题,如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的关系问题,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在建立生态林业工程中,必须研究和探讨中国林业的现状。例如,长期的旅游业造成了自然资源的破坏,森林砍伐造成的森林资源短缺,工业建设占用林地。发现和解决上述问题是建立现代生态公益林。工业工程的第一个条件。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因素制约了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和普及,出现了许多导致林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不仅可以纠正和改善我国林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为今后森林资源的利用提供可行的参考。

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林业建设,二是市场发育滞后。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尚处于转型期,在各个方面都不成熟,特别是在资源保护方面。因此,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使得林业工程建设力度不够,市场发展也相对滞后。此外,经济发展忽视了林业建设,林业工程资源投入少,影响了林业生态平衡的建设与发展。在林业环境恶化的今天,资源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一些企业或单位缺乏对森林资源的重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资源的无限开发利用使森林资源量大,生态价值高。由于营养价值的损失,林地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林业环境的恶化使生态林业无法实施。如果我们不停止,我们将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的失衡。最后,我国生态林业环境仍面临法制薄弱、法律观念薄弱的状况,主要表现为执法体制不完善,执法人员责任感不强。随着林业工程规模的增加,这一问题将逐渐突出,这阻碍了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3]

3.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发展对策与前景

首先,要加强政策的引导作用。实施有效的政策进行引导对生态林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实施的推动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做努力,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适当减少和免除林业建设项目的税收成本,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或个人开展林业实践活动。是简化林业工程建设步伐,放宽相关优惠政策,拓宽林业工程建设。必要的资金渠道为项目投资和建设者提供了便利,提高了项目的完成率。除了政策倾斜外,政府还需要转变资源环境观念,鼓励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投身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加强生态资源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日常工作,使每个人都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政策的实施为生态林业提供了指导,群众和集体的实施是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林业资源的应用模式转变中,基于生态保护的林业工程必然会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因此,具体的实施不仅需要政策支持,还需要不断的宣传和引导。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林业政策的执行阻力越来越小,这将极大地促进现代生态林业的建设和发展。

其次,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只有确保完善健全的生态林业保护法,并紧密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实践基础上加以完善,才能形成更为完整有效的法律体系。法律法规的制定应从政府的引导作用入手,加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形成有效的奖惩考核制度,

体现工程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技术人员、林业工作者应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履行

项目建设、发展和协调的任务,确保工作顺利实施,提高工作效果。林业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对职工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即对因工作懈怠等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作出合理的处罚。同时,给予优秀人才适度的奖励。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确定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

再者,发展个体化的生态林业工程,结合我国森林资源广泛分布与多样性的特点,实施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地方林业建设的特征,充分考虑地理、气候和人文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的和谐发展。创建个体化生态林业工程最重要的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林业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出发,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保护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确保森林资源科学开发,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当前森林资源总量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严重失衡的现状,积极创建生态林业工程刻不容缓,林业工程的发展需要工作人员的合理规范,更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只有重视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工作,积极推动生态林业发展,才能以资源带动经济成长,为人们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阿妮.林业生态工程及其发展前景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4):45-46.

[2]郑鸿全.试论林业生态工程及发展前景[J].轻工设计,2014,2(3):272.

[3]董秋萍.浅谈林业生态工程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