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产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2

智能门锁产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孔庆文

温州方圆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码: 3303271982**** 0213

一、 智能门锁行业现状

我国智能门锁产业发展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据数据显示:2017年智能门锁总出货量达到了800万套,截止2019年11月份,我国电子锁产量已经超过2000万套,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就2019年上半年的订单数据同比2017年超出近两倍左右的数量,达到1200万套左右。

全行业品牌数量和生产企业数量在进一步增长,截止至2019年6月底,我国智能门锁品牌已经超过4500家,共有生产企业1500多家,接近甚至超过了传统机械制锁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智能门锁集群主要分布在广东的深圳、中山、佛山等地,浙江省的杭州、温州、永康等地,两大省级产业集群共计约占全行业的智能门锁生产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从总体上看,虽然智能门锁产业近两年取得了高速度的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处于技术、产品、品牌的攻关和积累期。基于行业市场的需求,大家都在开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各种新技术,但实际上真正出货量大的企业还是趋于保守,基本上需要2到3年的时间才能将一种技术打磨成功。

中国市场规模最大,但相对于体量,渗透率并不高。2016年全球电子锁产业规模约1100万套,其中,中国市场约350万套位居全球第一,韩国170万套,日本150万套,欧美市场总计250万套;2017年全球为1800万套,于此同时,智能门锁产品在韩国市场渗透率高达60%,欧美市场渗透率为35%,中国市场渗透率仅为5%。

二、 智能门锁行业发展

我国智能门锁产业真正进入市场至今已接近二十年,自2001年至2003年,我国智能门锁共计企业数量不足30家,行业总规模不足亿元,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大部分企业从产业链的上游电子部分开始,甚至个别企业识别模组也是自主生产,整体行业处于储备期。

2004年-2007年是我国智能门锁的初步发展期,开始形成工程订单的商业模式,企业数量开始增多,企业分工开始逐步形成,企业规模开始增加,开始逐步出现一些后来的明星企业。

2008年-2014年是行业的技术、产品的积蓄期,产品普遍应用,工程项目开始大量形成,企业数量增加速度变快,行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

2014年以后,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稳定性以及外观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并且市场接受度出现了陡然增长。大量资本涌入,新生品牌纷纷涌现,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不仅是传统门锁厂商就势转型,很多百亿、千亿级的企业都跨界进来。原已有的传统机械锁生产商,进入电子锁领域较为便捷。近年来,借助技术创新,锁具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电子锁的开发和生产,电子锁行业正在迅速崛起。

但是,问题还是不少。大部分生产企业重在组装、模仿,未掌握核心技术,脱离监管,毕竟,早期企业运行都很粗放,冒尖的企业并不多见,自主品牌就更少。但对比于其他省市地区来说,由于国内整体智能门锁产业均处于发展期,未形成明显市场主力品牌,所以电子锁生产企业具有很大发展与竞争空间。

三、智能门锁产品介绍

智能门锁是一种以电子方式识别、处理相关信息,从而控制机械开关的闭合,完成开锁、闭锁任务的电子产品。门锁则起到空间内的安全防护作用,应用于各种酒店、办公楼、民宅、旅游业的民宿等。它的功能种类有很多,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密码、信息识别卡、无线、互联网APP等单项或双重控制产品的开启和管理。有简易的电路产品,也有基于芯片的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其中智能门锁的密钥量极大,可以和机械锁配合,用户只需记住一组密码、一张小卡片或用自身的生物特征信息,无需携带金属钥匙,免除人们的烦恼。智能门锁的市场普及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电子密码锁代替传统的机械式密码锁,克服了机械式密码锁密码量少、安全性能差的缺点,使密码锁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性能上都大大提高一步。其较为便捷、安全的特点更受广大用户所欢迎,智能门锁普及范围也越发广泛。

智能门锁构造:

智能门锁的主要构件与功能如下:

外壳面板:包含内、外面板。外面板上附有识别指定信息(识别卡、指纹、密码等)的功能模块和应急开锁装置,并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内面板含有电池盒,可进行电池的安装和拆卸。

执手:操作门锁启、闭的主要构件,由主销连接内、外执手。

锁体:内置在门板中间,通过与执手、旋钮连接发生动作控制锁舌伸缩,将其弹出的锁舌与锁扣板(盒)相抵,起到锁门作用;缩回锁舌可进行开门操作。

锁扣板(盒):内置在门框处,与锁舌对应装置,起抵挡锁舌作用。

钥匙:由机械钥匙和电子信息钥匙,用来控制智能门锁启、闭。

电子件:电路板、马达、供电线路等装置,驱动信息识别功能的部分。

四、产品标准情况

目前,智能门锁行业具有一个国家标准以及四个行业标准,分别为国家标准GB 21556-2008《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GA 701-2007《指纹防盗锁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GA 374-2001《电子防盗锁》、行业标准GA 73-2015《机械防盗锁》、行业标准JG/T 394-2012《建筑智能门锁通用技术条件》、另外,2018年7月团体标准《电子智能门锁》通过审查待发布。

GB 21556-2008《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作为国家标准是强制性标准,作为智能门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主要依据。其中高安全防护等级为A级,普通防护等级为B级。

其他三个以GA开头的行业标准由公安部牵头制定,于电子锁行业广泛应用,规定高安全防护等级为B级,普通防护等级为A级。

以JG开头的行业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对安全进行由高到低分三个等级标为:Ⅰ级、Ⅱ级、Ⅲ级。

综上5个国内标准对比分析,相互项目相差不大,各别指标值偶有大小差异,也止在于不同等级上的要求区别差异。但在安全级别划分时,等级递序截然不同,容易给企业、消费者带来概念混乱。虽国内基本覆盖满足国内电子锁产品安全监测项目,但多数时间久远,相较于发展速度较快的市场需求会显得有所滞后。对比美国《ANSI/UL 1034-2004 Burglary-Resistant Electric Locking Mechanisms》(防盗电子锁机械装置)标准和欧盟标准IEC 60730-2-12:2015《Automatic electrical controls - Part 2-12: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ally operated door locks》(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电动门锁的特殊要求),国外标准更注重产品整体、涵盖面广,更注重产品细节,例如会具有更细致的产品分级、元件(如电容、电阻、变压器、线圈等)的数值。

五、产品质量情况

2016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对浙江、江苏、河南等省份的智能门锁进行抽查,发现15批产品不达标,不合格产品发现率达到16.67%;

2018年7月,广东省质监局对生产量占全国65%的智能门锁制造大省——广东的智能门锁进行相关风险监测,结果显示约1/10测试产品有问题,其中“能轻易打开的锁具主要是三无产品”。

2018年8月,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委托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市场上20个主流智能门锁品牌产品进行评测,结果显示,7批次识读装置强度项目不合格,3批次抗静电干扰项目不合格,1批次环境适应性项目不合格

2018年10月,市场监督总局进行智能门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共抽查北京、广东、浙江3个省(市)34家企业生产的34批次智能门锁产品,其中1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32.4%。不合格项目涉及锁舌轴向静载荷、电源性能(欠压)、防破坏报警功能、抗电强度4个项目。

智能门锁作为看家护院的重要防线又是新兴产品,其安全性必然得引起重视,网络盛传网购小黑盒能秒开智能门锁,使“登堂入室”成为轻而易举之事,引起市民恐慌,所以应该重点关注大门上是否有漏洞、门锁是否具有安全性。

六、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智能门锁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视频开锁、APP开锁、指纹开锁、密码开锁等功能的实际使用普及度越来越高,对防技术开启的要求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