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火灾应急处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2

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火灾应急处置

付甜舔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由于地铁车站建筑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如果没有有效的消防及配套设施,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社会影响。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及消防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适合地铁车站的消防灭火系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火灾应急处置;

前言:随着我国地铁交通的不断发展,地铁消防安全逐渐成为国内消防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地铁因其地下空间相对封闭、人流密集,疏散条件有限,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若产生的烟气不能及时排除,就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1987年伦敦地铁国王十字车站火灾、2003年韩国大丘地铁火灾均产生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防灾能力的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

一、地铁车站火灾应急处置原则

(1) 统一指挥。当地铁车站发生火灾时,必须遵循统一指挥的原则。一旦存在多头指挥,就易造成应急处置混乱、岗位人员难以迅速进行应急响应的状况。因此,实际运营中车站发生火灾时会有一名现场指挥人员,负责现场指令的下达工作。

(2) 以人为本,抢救优先。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安全、及时疏散人员是地铁车站火灾时一切处置措施的根本出发点。遵循这一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3) 配合协同,减少危害。地铁车站发生火灾时的应急处置不仅涉及到车站内的不同岗位,还需要公安、消防等单位的配合,做好不同单位之间的配合协同,才能更好更快地对火灾进行处置,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危害。

二、地铁车站火灾应急处置主要内容

地铁车站火灾时的应急处置内容主要包含客运组织调整和行车组织调整两个方面。

客运组织调整。客运组织调整主要涉及客运服务设备、环控设备、消防设备、岗位人员等方面的调整。例如,关闭AFC(自动售检票) 系统,令进出站闸机转换为常开通道,以进行人员疏散;相关环控设备如风机、防火阀等动作;相关消防设备如水喷淋系统响应;人员布岗从工作状态转换为应急疏散布岗模式。

行车组织调整。车站火灾时列车的行车组织调整方式主要为列车在车站进行跳停,但当火灾车站已不具备列车安全通过的条件时,就需要通过改变列车运行交路的方式避开事发车站运行。车站是应急处置的第一线,其客运组织和行车组织的应急处置调整不仅关系到本站,还可能影响到邻站、本线、邻线,甚至整个路网。因此,在进行调整时需要从路网层面统筹操作,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这也是车站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部分。只有车站及时准确地将现场处置情况向上级部门反馈,并且及时执行上级指令,才能让应急处置的效果更理想。

地铁车站公共区域火灾应急处置

1.地铁车站烟气控制要求。影响地铁车站公共区烟气控制的因素较多,且较为复杂。如果防排烟系统设计不合理,火灾烟气很容易经过楼扶梯等上行通道,由起火层蔓延至上部各层。而且,这些楼扶梯同时也作为乘客疏散的通道,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为此,地铁车站公共区的烟气控制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1)有效排除烟气。排走起火区域烟气,降低车站内烟气温度和浓度,为起火区域人员疏散创造安全的环境。(2)抑制烟气蔓延范围。通过抽吸作用在起火区域形成负压,减消烟囱效应、烟气浮力、室外风压作用等对烟气控制的影响,在开敞楼扶梯口形成下行风速,保证楼扶梯的安全性,并抑制火灾和烟气上行蔓延至其他区域。(3)合理组织排烟补风气流。通过合理设置排烟口、出入口补风位置及引入机械补风等方式,消除排烟死区和补风盲区。(4)合理组织火灾工况的运营预案。通过合理组织列车运营、车站模式切换等,减消列车行进时产生的活塞效应对公共区烟流控制的影响。地铁车站设有与公共区烟气控制相关的四套排烟系统:站厅公共区排烟系统、站台公共区排烟系统、轨顶排烟系统和隧道排烟系统,其功能和特点均不相同,现行规范并未给出火灾工况下的排烟组织模式。因此,有必要在现有排烟系统的基础上,根据火灾工况的不同,通过优化排烟系统控制模式,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优化高效排烟,为人员疏散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

2.车站公共区域火灾应急处置方案。根据火灾发生的区域不同,地铁车站大致可分为公共区域、办公区域、设施设备区域三大块。公共区域包含乘客进出站、票务处理、上下车及换乘等诸多功能,是乘客办理客运作业的必经场所,且区域内乘客人数众多不确定因素大幅提升,所以针对此区域的火灾防范和突发事件处置是车站火灾预案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地铁运营处置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及《火灾、爆炸、毒气事故( 件) 处置预案》的要求,一旦车站发生火灾,需立即起动应急处置措施。各岗位人员根据自身岗位职责,积极投入到火灾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中去。作业完毕后有效引导站台乘客快速疏散至站厅;机动人员协助站厅站务员做好乘客的疏导工作,以便在最短时间将乘客有效引导至站厅并疏散。按照车站安排维护站台候车及上下客秩序,确保站台情况正常,高峰时段维护站台自动扶梯安全,防止客流对冲。在发生火灾事件时,首先重要的是确保乘客人身安全,积极妥善处理现场情况及列车折返或调整任务,将事件影响及损害降至最低。值班站长根据上级指令起动车站火灾预案,并在现场进行指挥,适时调整人员岗位,保证应急处置效率;车站值班员负责与公安、消防及上级部门联系,并做好站内各岗位的信息传递、广播及实时监控工作;机动人员携带应急物品发放给各岗位人员,并根据值班站长指令进行应急处置;客服中心服务人员保管好票款,开启专用通道,引导人员疏散; 站台站务员做好站台监控和接发车工作,并做好乘客引导工作;安检员停止安检,在出入口做好乘客的只出不进引导;保洁员在客流集中点协助工作人员做好乘客的引导工作。车站消防设施设备响应:FAS ( 火灾报警系统)报警,起动相关消防系统灭火。车站环控设施设备响应:防火阀、风阀、风机动作,排烟及防止火势蔓延。车站AFC 系统响应:进出站闸机常开,自动售票机停止售票。车站客运服务设施响应:切断三类负荷( 包括一般照明、广告照明、无障碍电梯等)电源。正常状态下上述四种设备响应可以自动完成,若自动响应失灵,则车站值班员人工调整相关设备状态。,行车值班员及时与行车调度联系,由线路控制中心进行行车调整。说明线路的不可取代性较强,乘客较为忠诚,对车站熟悉度较高,为日后乘客应急疏散带来了便利。根据现场情况,一般会采取以下调整措施:当火势未影响到行车安全时,列车在车站办理通过作业,此时车站做好广播解释工作;当火势影响到行车安全时,站台关闭,列车调整运行交路,本站退出运营,车站做好人员疏散清场工作。

结束语:由于车站火灾应急处置的复杂性,今后还需对应急处置过程中乘客的响应特征进行研究。除了不同位置的火灾外,不同火势大小的火灾应急处置也会有所差异,也需进行细化研究。

参考文献:

[1]四川法斯特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有限公司.无锡地铁1号线三阳广场站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报告[R].成都:四川法斯特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有限公司,2018.

[2]上海泰孚建筑安全咨询有限公司.无锡地铁1号线三阳广场站消防安全复核评估报告[R].上海:上海泰孚建筑安全咨询有限公司,2016.

[3]曾国保.大型地铁车站消防设计性能化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19,2(1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