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工会工作方式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2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工会工作方式的思考

赵春方

铜川矿务局华远项目部机关管理中心 陕西省铜川市 7 27000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那么,工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工作方式的体会。从工作方法要做到“四个第一”、工作艺术做到“三要三不要”、工作态度做到“四心”投入“四情”。最大限度地组织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功立业;切实履行维护职责,化解劳资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要切实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当好职工的贴心人。

一、“和谐社会”涵义解读

所谓“和谐”从人类社会学意义来理解,就是指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应当同时实现。“和谐社会”就是要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所形成的,像悦耳的交响曲那样一种具有激情的社会秩序。和谐社会是温饱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多元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秩序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充满生机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二、充分认识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坚持竭诚为职工服务,以职工为本,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宗旨,也是工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确保劳动关系双方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是工会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本质要求。坚持维护企业整体利益与维护职工利益相统一,在坚持维护企业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从而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三、用“四个第一”促和谐

企业工会组织在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企业党政中心工作,依照《工会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作为企业基层工会组织直接面对的是职工群众,接触和协调的是各种具体的矛盾和问题,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企业各种矛盾,必须牢固树立“四个第一”的意识。一是要把职工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基层既是生产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浪口”。工会要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摸清矛盾的根源,了解职工群众的真正意图,并做出快速反映,全力协调督促各方在第一时间内以实际行动做出回应。同时还要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的满意度,做好后续工作,真正体现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的责任。二是要把职工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对于企业而言,职工是企业的细胞和血液,如果对职工在各个时期的所需、所盼,漠不关心或知之甚少,那么这个企业将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因此工会组织要把“有困难、有需求找工会”的号子叫响。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开门办公,喊几句感动的口号,重要的是要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与他们交朋友,成为他们的知己,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切实发挥代言、表达、协商、督办、落实的职能作用,把职工的需求落实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中,保证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三是要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工会要始终坚持“两个维护”的统一,即:在维护职工个人合法利益的同时,还要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这两个维权是相互的,统一的,只有企业整体利益得到全面维护,职工个人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反之,职工个人合法利益得到充分维护,职工积极性得到广泛调动,企业的整体利益也才能得到全面维护。对于企业工会来说,主要是协调好劳动关系,从源头上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好劳动合同,从整体上抓住集体合同的履约和执行,从事后抓好劳动争议的协调和处理,变为事前的源头保障。这三方面到位了,职工个人的合法利益也就得到充分的维护。

四、用“三要三不能”保和谐

工会要围绕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会特色,讲究工作艺术,做到“三要三不要”。三要:要会办事,就是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做到能办事,肯办事,会办事,办成事,不出事,能共事;要用好权,就是职工群众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民主选举,产生了自己的组织机构,并授权委托工会代替他们管理日常事务。那么工会组织就必须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敢于直言,就是要会说话、善于说话、敢于说话,在协调处理问题时,有理有节,松紧适度,以达到职工群众满意为目的。三不要:

一是不能偏离党的领导,这是重大政治原则,工会组织一切活动都必须置于企业党委的领导之下,围绕党委工作方针搞好工会工作,组织好各项活动;二是不能游离于生产经营之外,无论是对职工还是对企业来说,这是根本,也是中心,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根本和中心来开展;三是不能脱离职工群众,这是工会组织安身立命之本,否则,工会组织就失去了生命的源泉,力量殆尽,工会的存在就会出现危机。因此,工会组织必须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目标。

五、用“四心、四情”创和谐

“四心、四情”是每一位工会工作者必备的条件,否则,搞工会工作就没了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和谐就无从谈起。四心是:责任心,就是对工会工作和职工群众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上班前想一想今天要干哪些事、解决哪些问题,主攻目标和方向是什么,下班前想一想还有哪些工作未到位,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应怎么办。公心,就是工会干部在日常群众工作中,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谋私利,秉公办事,要靠非权利和自己的威信去感召职工;爱心,要对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要有爱心,要心系困难群众,情牵职工疾苦,要带着对职工深厚兄弟姐妹之情去做工会工作,温暖人心,感动职工;热心,就是要始终如一,常年累月地热爱工会工作,不能凭自己的喜好忽冷忽热,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这是工会干部的大忌。四情是:感情、热情、激情、真情。感情是工会干部联系职工群众的“红丝带”,这条红丝带系紧了,职工对工会的感情会更执着,有事就会找工会,把工会当作娘家;热情是为职工群众服务态度的表现,热情高涨感情才会更真诚,就会把为职工服务作为事业去做,时常把职工的冷暖挂心上;激情是对服务职工的工作态度的表现,对服务职工有激情,才会激发热情,激情加热情可以提升感情;真情是对我们每一位工会工作者服务职工群众提出的要求,如果不能真情的对待职工群众,那么一切都归于零。这“四心、四情”看起来是工会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实际上是对职工群众的态度问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让人民群众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强调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工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维权四个方面的作用起到了指导作用,为工会各项职能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5de8b76ed69eb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