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污水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再生污水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孟凡飞

河北兴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再生污水大肠菌群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与研究,重点结合3个水厂进出水水样与比较洁净的水样作为比较对象。通过运用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等检测方法进行论证与对比分析,根据试验结果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再生污水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与归纳,以供参考。

关键词:再生污水;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比较;

前言:水源作为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不管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当中,都存在大量微生物。当水体受到外界影响时,如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等影响,会进一步加剧水体中微生物繁殖,导致微生物含量升高。根据水的细菌学指标测定分析可知,通过实施肠道细菌检验工作在某些层面上会对总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产生一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总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基本上可以视为微生物学指标的衡量指标,对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管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像多管发酵法、滤膜法以及酶底物法被广泛用于大肠菌群检验工作当中,取得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1 试验准备工作

目前,大肠菌群检验主要以多管发酵法、滤膜法以及酶底物法为主。其中,多管发酵法适用于于各种水体环境检测。大量试验数据显示,该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度高,但是操作流程比较复杂、试验时间较长。酶底物法属于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涉及到的操作流程较为简单[1]。滤膜法相较于前两种方法而言,流程简单且检测迅速,但是更加适用于杂质较少的水体检测。为比较出哪一种方法更具高效性与准确性,我们需要事先做好试验准备工作,以便后续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培养基

在培养基的选择方面,本试验主要以单倍乳糖蛋白胨培养基、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M-FC培养基为主要材料。

首先,在单倍乳糖蛋白胨培养基材料的选择方面,主要集中以大豆蛋白胨、牛肉浸膏、乳糖、氯化钠以及溴甲酚紫乙醇为主。在含量问题的选择方面,分为为10g、3g、5g、5g、1ml。另外,在蒸馏水用量的选择上,应该加到1000ml左右为主[2]

其次,品红亚硫酸培养基主要针对多管发酵法、滤膜法而言。二者在培养基材料含量的选择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在成分方面基本无明显区别,主要使用大豆蛋白胨、乳糖、琼脂、磷酸氢二钾、无水亚硫酸钠、碱性品红乙醇溶液等。但是在成分含量的选择方面,需要结合具体检测方法要求进行确定。

最后,M-FC培养基主要针对滤膜法而言。在培养基材料的选择方面,主要以大豆蛋白胨、胰胨、酵母浸膏、乳糖、琼脂等材料为主,在溶液配备方面,主要以1%苯胺蓝水溶液、1%玫瑰色酸溶液为主,另外,在蒸馏水用量的选择方面,也以加至1000ml为主[3]

待选择好材料设备之后,试验人员需要将上述培养基的pH值调节至7.2-7.4之间。并将其放置于115℃温度当中,持续20min灭菌,备用。需要注意的是,酶底物法需要运用MMO-MUG培养基进行测试。

试验设备

在试验设备的选择方面,主要以电子显微镜、灭菌锅、封口机等基础设备为主。其中,像玻璃器皿等材料设备,需要经干热灭菌(160℃ 2h)左右才可以进行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试验设备准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管理标准进行取拿,防止设备出现污染问题。

2 试验过程

2.1 试验原理

滤膜法:总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需要借助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与M-FC培养的双重作用,才能够完成发酵乳糖的过程。此时,滤膜会出现紫红色菌落现象,而粪大肠菌群则会出现蓝色或者蓝绿色菌落现象。试验人员需要针对菌群菌落情况进行相关记录,重点记录好滤膜生长过程中具备上述特点的菌落数量[4]

酶底物法:主要利用大肠菌群细菌的分解功能,促使分解过程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与ONPG发生反应,导致培养液整体呈现出黄色特征。与此同时,大肠埃希氏菌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会发生分解反应,培养液会在紫外线照射作用下出现荧光反应。试验人员可以根据培养液是否出现荧光反应加以判断。

多管发酵法:根据大肠菌群细菌发酵原理,发酵过程所产生的乳糖会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而产酸产气。并且在某些层面上具备革兰氏染色阴性特点,因此在具体判断过程中,可以根据上述三种方法进行确定[5]

2.2 试验方法

滤膜法试验过程需要利用无菌镊子将滤膜边缘放置到对应培养基上面,待滤膜完全贴紧之后,且无明显气泡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试验。主要将总大肠杆菌与粪大肠菌群放置在恒温箱当中进行培养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培养期间必须确保恒温箱内的湿度问题。最后,挑选符合试验标准的菌群进行试验。

酶底物法试验过程需要利用无菌稀释瓶量取一定量水样溶液加以稀释,并放入一定量培养基粉末,混匀处置之后,将水样全部放入相应定量盘当中。按照总大肠菌落检测方法进行测验,如果孔穴内水样变浑浊且出现黄色现象,则证明含有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试验过程需要优先做好初发酵试验工作,即以无菌操作手段加入充分混匀的稀释水样当中进行测试。最好将混匀后的水体溶液放置到37℃恒温箱中进行培养。待经过一天时间之后,发酵完成。如果发现发酵试管颜色发生变化,如变成黄色,则证明溶液中出现产酸反应。此时,建议试验人员可以挑选符合规定的菌落进行复发酵试验。

3 试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为进一步加强对上述研究方法的比较效果,试验人员主张采取多个再生水厂的进出水溶液作为试验对象,严格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培养与试验。主要根据培养基中的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含量进行综合比较。

对于滤膜法而言,总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需要借助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与M-FC培养的双重作用,才能够完成发酵乳糖的过程。而酶底物法主要利用大肠菌群细菌的分解功能,促使分解过程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与ONPG发生反应,导致培养液整体呈现出黄色特征。因此,在滤膜法与酶底物法的比较过程中,试验人员主要针对总大肠菌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

正式比较过程中,主要根据水厂1-3不同时间段的进水量进行试验,按照滤膜法与酶底物法应用原理合理实施。根据试验结果来看,在水厂进出水总大肠菌群的结果方面,基本无明显差别。但是对较洁净水样而言,存在显著差异。而滤膜法与多管发酵法在总大肠菌群结果对比方面,与上述方法基本类似,根据实践结果来看,在总大肠菌群的结果方面,无显著差异。除此之外,滤膜法涉及到的自配培养基与商品培养基在结果测定方面,差别不大。

结论: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对于大肠菌群检验工作而言,通过运用多管发酵法所取得的试验结果更加精准,但是存在操作环节复杂、成本费用较高的问题。酶底物法操作流程简便且方便省事,但是针对特殊水样检测工作而言,酶底物法与滤膜法、多管发酵法存在显著区别,再加上检测成本费用过高,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够准确应用。而滤膜法作为广泛使用的大肠菌检验技术,涉及到的操作流程较为简便且试验结果比较准确,比较适用于当前检测工作当中。因此,在正式应用大肠菌群检验技术过程中,建议检验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法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潘萌,张炎,薛哲. 再生污水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比较研究[J]. 市政技术,2012,30(03):120-122.

[2]王俭龙.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过程消毒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

[3]叶茂.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病原微生物风险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4]张朋锋. 城市再生水消毒中试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5]谈兴. 青岛市典型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潜力分析及水质提升措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