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3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分析

高科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洛分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26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对于土地的扩建要求逐年增多,土地的不断扩张导致了自然资源以及耕地的减少、沙漠化等一些环境问题逐渐滋生。另外耕地面积的减少,也间接性的导致我国农作物的产量逐年下降,针对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国有关的土地整治部门提出了土地整治及环境规划的策略。高效的土地整治是以计划性的土地改革为目标,改善环境为基础的。

本文将结合我国实际土地及环境状况进行深度的探讨和分析,针对土地整改与环境影响关系,结合多套评价方式,以及从经济、人文、社会资源等多方面的整改办法中给出客观性的意见。构建土地整治规划环境的主观世界,并针对土地所有权和社会环境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整改措施

1.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建设发展中,住宅、工厂、企业及园林相关的建设需求也日益增长,相关建设工程的占地面积逐渐扩大,从而导致耕地减少,税收降低。一些森林用地因为建设所需而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耕地的减少直接导致了我国粮食产量的降低,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在土地整治规划这一问题上提出了《关于展开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其中详细的制定了关于土地整治的计划和工作流程,并针对土地整治规划做出了决定性的举措。

土地整治规划的主导因素是针对我国过度建设导致的环境影响做出的整改措施,土地整治规划是实质性的也是具有一定流程性的。在标准上,有关政府在针对建设土地的审批流程上施行了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其次,在土地整治规划上,具有延伸意义的就是农业耕地的保护,在对现有耕地的环境进行整治,在有章程有计划的前提下对农业耕地进行保护。在控制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上,提早考虑出整治环境的管理办法,一套井然有序的土地整治规划是有利于我国环境建设的。

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对开展整治项目的研究和管理,对我国土地扩建以及土地环境的现状进行系统化的评价和分析,对方案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和讨论,并确立整治的重要性和法律时效性。

我国因为土地扩建,环境受到严重的考验,面对风沙的侵袭及自然灾害的频发,有效的土地整治规划以及环境保护成为了我国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从科学角度进行问题分析,制定出土地整治措施和环境保护办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方案设计。

2.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内涵

2.1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国际上最早提出土地整治概念的国家是英国,但是因为年代和科学问题,导致当时的土地整治规划的概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法律文件支持,直到后来的法国才在真正意义上颁布了土地整治的法律,从法律层面对于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保护都提出了明确的定义和方案,条理清晰且计划明确。

2002年,我国在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都做了实质性的内容规划,规划完成后由国土资源部进行颁布,大致内容是针对我国生态环境、风沙整治、植被种植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行有规整性的整改,一方面结合土地建设对农垦环境进行了保护,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环境,提升了粮食的产量,另一方面也治理了受到破坏的农业耕地。

2.2土地整治规划的内涵

根据实际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覆被情况以及环境等级,在施行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同时根据区域有效划分,在有效进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国家的环境保护和土地整治工程,并根据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不同,各地区的土地整治方案是有所不同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土地整治规划就是对已经遭到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和规划,这种土地已不再利于自然生态的建设和发展,所以说有效合理的建设和土地整治是整个国家环境建设的大方向。

按照整治的地区不同可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以及乡级,在这种明确性的土地划分阶段中,对于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保护措施来说也有着不同的重点划分,在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保护机制上,国家整治资金对于不同级别整治规划的支撑也有所不同,重点问题重点划分,在施行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同时确保国家资金的合理运用,在制定合理的整改计划的同时,也要保证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保护制度的正常施行。

2.3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概念

环境在人文观念中的含义广泛,概念也有所不同。从人类自然发展的因素来说,环境是影响着人类生活以及心情的可观因素;在广义的历史科学中讲环境是身边所有物质产生变化的因素;在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上是一种心里情景的模拟状态;在建筑学来说,是一种建筑物与外观存在的一种景象因素;而从自然法则来说,环境是对人和自然或者世界万物为载体的总概念。这种概念中所包含的天地、人文、空气、海洋、森林、草原、人类与生物都是自然环境中的一员。而自然环境就表现在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空气质量等方面,当自然资源遭到人力的破坏时,那么自然环境本有的优质条件就会遭到破坏,这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3.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构建

3.1评价标准的确立原则

在现有的评价标准上,面对土地整治和环境保护,在确定标准评价体系中,针对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和互通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现有科学依据的基础上施行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措施,其关键在于对三大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并给出可行的施行方案。针对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措施的施行的影响标准,以及施行环节中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础原则:

3.1.1科学性原则

在特定的内涵规划中,对于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来说是有一定标准的,土地整治规划与环境保护的施行过程中就是标准的体现,这种标准性的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保护机制是在特定的状态下针对自然环境的一种保护手段。

3.1.2系统协调性原则

系统协调性是指特定系统结构间上下流动的探究过程,在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中也是选取标准并相互联系的过程,在考虑土地整治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标准之间的衡量,也是为构建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保护做出的重要协调原则。

3.1.3动态性原则

土地整治规划的施行流程按阶段划分,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这三个阶段,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针对人文自然环境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标准划分,重点是探究土地整治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土地整治规划建设施行的不同阶段搜寻改变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

3.1.4代表性原则

土地整治规划需划分不同的阶段进行整治,在整个土地整治规划中对于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矛盾进行标准选择,整个土地整治规划的环节本就是一个复杂的构架,如何抓住土地整治规划中的标准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3.1.5适宜性原则

在评价标准中涵盖的相关数据必须得到整合,数据来源于国土资源部门的实际调查,并针对相关数据进行不同地区的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的构建和施行。

4.土地整治规划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1环境影响分析

当土地遭到不合理的扩建或者资源过分占用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耕地植被大量减少,树木的严重砍伐导致风沙蔓延,这些都是环境受到破坏的重要因素。从社会环境影响上面,针对土地利用失调极度失调的情况,并结合部分区域的自然生态条件进行合理化环境整合,建立整治区域土地和环境建设开展实质性的保护机制,需要从经济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这三方面的环境关系进行有效分析。

4.2经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对于我国部分区域的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保护建设来说,需要从不同区域进行合理化的资金投入。资金投入后进行规划性的项目实施,在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建设下,推进我国经济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趋势。另外,在部分物资丰富的地区抑制资源开采的用度,适当性的控制农林开垦的活动,而对于过度开垦的农林区域须进行及时的生态修复,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实行,就可以大大减少我国部分地区因为环境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土地沙漠化的风险。

4.3自然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对于自然环境减缓措施要进行流程合理化的安排,就目前我国现有的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来说,主要目地不是为了整改过度扩建破坏后的土地,而是有预测性有针对性的预防土地的再次破坏。对于环境已经遭到破坏的地区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根据实际调查后的数据记录制定合理化的整治方案。而在预防上就需要国土资源部对于我国的土地保护和环境资源保护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措施,防患于未然,在土地扩建前期进行综合性的考量,更要对环境资源进行特殊保护,杜绝过度滥用资源的现象发生。

总体来说,要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整治规划,哪些地方该重点建设耕地,哪些地方该重点建设园林,都需要做好实际考察分析。而对于已经施行的项目要进行重点保护,项目开展的起始、施行以及验收都需要项目人员全程进行跟踪监督。

4.4社会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对于社会环境这个主观含义来说,实际目标则是以人为主,环境整治为辅。只有人才是建设和治理的核心,对于土地整治规划来说,一切方案的施行都需要人进行规划和实现,而人作为主导核心的治理人员应该时刻牢记自身对于环境整治的影响,例如在土地整治活动中,须着重考虑的就是农垦园林,在保障土地资源受到保护和治理的同时也要保障农地的产值收入。在环境上主要优化环境结构,在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的同时也要保证一些自然环境产生灾害的因素是否会对当地人类生存产生威胁,以人为主的核心价值就是一个人类经济发展与土地环境整治的双向融合。

5.结语

本文针对土地整治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深度的调查和研究,在不同程度上针对我国现有的土地和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再从宏观角度针对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

我国在近几年因为经济建设的过分扩建和自然资源的严重开采破坏下,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整治和规划问题重新回归到大众的视野当中。在不同地区的土地和环境遭到破坏时,我国有关部门首先要进行分区域分阶段性的土地整治规划和环境保护工程,有效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及建设的平衡是国家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陈威,潘润秋,张强,王心怡.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莆田市荔城区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29(02):68-72.

[2]马惠,赵国存,邵亚杰,任春太,朱嘉伟.环境质量影响指数法在商丘市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141-148.

[3]邬志龙. 西南边疆山区州级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A]. 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研究[C].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2014:8.

[4]刘吉军,费庆平,姚翠巧,闵素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2):9437-9439.

[5]何春阳. 关于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思考[A]. 中国土地学会.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学会,2010:6.

作者简介:高科 (1991.05--),男,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专业:土地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