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郭 永

山东儒宁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 济宁 272100

摘要:在工业自动化中,电气自动化水平对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下,使得各类先进的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例如智能控制技术,远程控制技术等等。PLC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职能控制技术,将其科学的应用在电气自动化中,能直接提升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自动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463文献标识码:A

1 PLC技术的应用价值

1.1操作性高

PLC技术的操作性较高,且能够支持语言互译类的程度管理,还能够保证用户在使用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在掌握语言结构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升程序的应用效果。同时PLC技术还具有自动翻译的功能,能够保障用户后期的使用。由于PLC具有互译的优点,在进行技术编程时,需要集中简化系统的整体性结构,降低程序处理难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PLC技术在使用中,可以结合统一的国际标准通信,为具有差异化的厂家在PLC技术更换中提供保障,提升了处理效率和实践水平。在调试操作水平的同时,也为PLC通信的全面开放奠定了基础。

1.2控制功能

PLC技术运用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中所具有的优点十分显著,主要是由于许多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可以发挥各自的控制功能,以较强的控制作用以及便利性而有效对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在实践运用过程中,PLC技术就可以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抗干扰能力和便于维修,在完成繁杂控制性任务中则可以通过便利的编程语言、一目了然完成电气工程的控制要求。除此之外,PLC技术发展过程也逐渐优化产品设备的功能。例如具备标准化的格式,此时,用户就可以通过对应的要求加强对各类控制系统的控制,例如在抗干扰方面,传统的控制方式就是通过继电器控制的系统而达到所有效对各类不同的继电器进行控制的目的,但是软件所有替代性功能比较弱,而且在系统运行中还会出现许多故障。因此,PLC技术中的控制功能在逐渐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整个系统抗干扰能力,这就充分保障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的控制方面具有良好可靠性。通过运用PLC中的较强抗干扰力,该技术还具有强大的检测能力以及自我诊断的能力,即针对PLC系统中的其他装置发展故障的情况,则可以通过PLC而实施自我检测,能够展示故障所出现的源头,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找到对应的故障,进而有效排出故障。

2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的相关体现

2.1在控制开关量逻辑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通常情况下电气工程中的逻辑开关都较为复杂,要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逻辑开关的精准控制尤为重要。利用PLC技术较高的可靠性与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实现对逻辑开关的精准控制。具体说来就是在存储系统中输入编写的命令,并对控制对象与控制命令分别赋值,设定合理的变量,利用固定顺序对控制开关进行赋值,如果控制开关的赋值与当前的变量值一致,开关则能自动闭合。根据实际设计的具体要求,对开关闭合的路径与时间进行控制,从而保障控制开关逻辑顺序的精准性,促进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有序运转。

2.2在数据处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将PLC技术应用在数据处理中,具体应用范围尤为广泛。例如应用在数据传输指令中,数据位置指令中,数据比较指令中以及数据转换指令中等等。数据的有效处理能直接反应电气自动化的控制水平。所以,利用PLC技术,能构建更加科学的逻辑运算模式,使得数据类型的转换更换完善,保障电气自动化数据处理精准性的有力提升。

2.3在集中性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电气自动化控制体系是由多台控制机中众多控制单元充分融合而形成的。为此,只有确保多台控制单元的控制操作数据的一致性,才能有效避免控制乱码的产生,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转。利用PLC技术的构建工作简单便捷,维护难度低等特点,使原有的接线逻辑成功被PLC的存储逻辑所取代,从而降低外部实际接线数量,直接将实际建造周期进行了合理的缩短,同时使得后期维护成本得到科学的控制。此外,PLC技术还具有体积小,能耗低等优点,利用PLC技术的综合控制系统,并通过建立生产顺序或者时间顺序,充分结合设计编写的系统程序,能达到对系统开关的科学控制,并且还能将传统电气控制模式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提升电气自动化的运行效率。

2.4远程通讯控制中应用PLC技术

在分析PLC技术的体制后,对机械化的水平和结果进行全面管理,在控制系统中,保证技术模型的最优化,完善技术处理。在机械工程应用中,PLC技术可以对工作指令中出现的逻辑性错误进行检查,从而纠正,在根本上保证常规程序的运行。在PLC技术应用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各项程序步骤进行控制和监督,完善技术中可能出现误差情况,应用PLC技术改正机械工程中的逻辑紊乱问题,并且通知用户进行反复纠正,避免出现隐患问题。在PLC技术在进行远程信息控制的过程中,要保证互联网与信息传输的界面共同维持信息模块的正确性,这样PLC技术才能够控制稳定的远程通讯。

3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

3.1电气自动化的设备设计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复杂程度较高,而且涉及众多的领域和学科。例如,对于电子自动化设备的操控人员而言,要求其具备专业的电气自动化设备专业知识,拥有相应的综合素养,以此发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整个工业生产中所具备的优势。此外,电气自动化操控系统之下,为保证工业生产的安全有效,避免安全事故以及设备故障出现问题,一定要合理控制,严密监控。操作人员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操作时,将人工智能具备的优势加以充分的发挥,建立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变成技术等纳入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中,以此实现对计算机的智能化控制,有效地解决了自动化设备操作中需要过多劳动力的问题,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

3.2电气控制的过程设计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有助于企事业单位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而且为现代企事业单位向着长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稳步前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我国电气诊断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模糊控制。模糊控制理论顾名思义,就是将模糊推理和语言变量合理的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充分发挥模糊控制器的作用,实现提高控制管理效率的目的。(2)建立在专家控制系统上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实现了控制理论与技术紧密融合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控制效果的稳步提高。由于专家控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具有灵活性较高的特点,而且降低了工作人员操作的难度。所以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发挥专家控制系统适应能力较强的优势,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结束语

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合理应用能直接促进电气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推动工业化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为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PLC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升PLC技术的性能,扩大其实际使用范围,才能由此为工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刚,林涛,王金鹏.电气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6,18(24):114.

[2]袁航松.PLC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6(12):265.

[3]董文革.PLC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5(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