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机械设备检修维护的做法和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简述机械设备检修维护的做法和意义

胡 波

莱钢集团矿山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711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大型建设设备,机械设备是项目工程建设的基础,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根据施工需求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操作,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管理条例和相关要求,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查检测,为生产活动提供有效保障。本文主要阐述机械设备管理中机械检修维护的常见做法,并分析机械设备管理中机械检修维护的意义。

关键词:机械设备;日常性检查;定期检修;维护保养

整改工业进程中,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并且越来越快,各行各业都得以应用,在使用机械过程中不断对机械进行优化和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械化的发展。所以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机械技术尖端人才和大型化、复杂化的机械设备,并在整个行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能够很大程度上推动行业的发展,所以行业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机械设备的检修与维护,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出机械设备的价值,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机械设备检修维护的常见做法

(一)对故障机械设备的检查与维修

机械设备具有结构复杂、检修困难、价值大等特点,机械设备类型多种多样,各类机械设备千差万别,很多机械设备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设备的使用、检修、保养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人才来完成,因此要求,机械设备的具体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科学性、预见性、周期性、系统性,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序和规律。在使用机械设备或者是购买机械设备前,就应该针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做好及时部署工作,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机械管理人员和专业团队负责,未从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工作人员需进行技能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从而实现有效的维护与管理。丰富的机械管理人员或者专业团队,在遇到设备故障时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针对故障设备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方案并进行有效的检修,快速解决机械设备故障问题,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保障各项工作都能有序进行,减少因机械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此外,还应选择一些工作能力较强的检修人员参与其中提高检修工作效率。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进行针对性有效的培训,让所有人员掌握技能,也可以借助一些技术能力强和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力量,为机械设备故障检修提供全面的保障。

(二)确保机械设备零部件的兼容且统一

机械设备故障种类繁多,故障处理的难易程度有非常大的差异,大部分机械故障处理方法比较简易,少部分的机械故障处理方法却异常复杂。机械设备本身具有复杂性特点,在机械设备维护时,有的时候需求对某一零件或部件进行更换,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有效运作,那么更换的元件必须要严格挑选,规格需与原件相同,质量不低于原件,这样才能保证检修的效果。所以在机械设备故障中,针对需要更换零部件的问题,一定要满足使用同型号、原装零件。但是在实际维护过程中却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原装的零部件无法更换,更换后机械设备故障仍然存在,尤其是对一些服役期较长的机械设备,原装的零部件很难购买,所以更换原装元件就特别困难,还可能增加相应运行成本。所以在购买新设备时,可购买相关的配套零部件,也可以与厂商约定,保证在设备使用期间所有的元件能供应,这样可在发生故障时,直接更换零部件。特殊情况下,可以慎重选择具有互换性的不同型号、不同材质、不同质量的零部件,如有必要,还可以对原有机械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淘汰无法获取的零部件。

(三)机械设备的定期排查和检验

机械设备机械故障有效维修工作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减少设备运转中的隐患,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机械设备实际运行中,要采取科学、定期、有效的检查检测工作。机械设备本身具有复杂性特点,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很可能存在较多的隐藏性问题,例如:齿轮磨损、轴承磨损、润滑油变质、密封件老化、配合间隙变换、连接螺栓松动等等,很多零部件的所承受的载荷未到达极限载荷,不会发生失效破坏,但是承受连续的载荷下长期运转,会发生疲劳破坏,最常见于齿轮类和轴承类的零部件。很多隐蔽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一些潜在的故障随时都可能发生,从而影响到整个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部分零部件具有特定的寿命,当达到寿命时需要及时进行更换。所以在机械设备检修维护过程中,必须要对针对所有的机械设备,制定日常性检查、维护、保养内容,包括危险排查、结构检测和设备功能验证,通过长期的日常性检查、检测可了解机械设备的整体情况,并针对机械设备制定一系列的检测、维护和检修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更换部分零部件,有效规避机械设备故障发生。

二、机械检修维护的意义分析

(一)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在日常生产中,机械设备的有效作业时间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性数据,设备运转有效率和设备故障停机率是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参考指标。如何降低设备故障,增加设备运转时间,是企业的重要课题。设备少发生故障以及发生故障后能够及时恢复的工作至关重要。相反,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经常性发生故障或者发生故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检修,就会导致生产工作处于停止状态,从而最终导致生产目标无法在预期内完成,并影响到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就会导致月度、季度的工作效率下降。所以,针对生产效率来说,机械设备的检修与维护特别重要,必须要高度重视。

(二)保障安全生产

机械设备有效检修和维护能够保障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机械设备一旦发生故障,通常会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一定程度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确保日常维修、保养的有效性,能否保证机械设备所有功能正常,运转平稳,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概率,减少停机故障,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经济损失。相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忽视了机械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工作,就可能导致设备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无法及时消除,会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企业必须要认识到机械设备定期检修与维护的重要性,实现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充分、全面的检修与维护,从而保证机械设备能够安全运行,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节约生产成本

对机械设备检修与维护制定目标,并定期进行检修与维护,这样能够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问题,日常的修护、检修工作,例如:设备内腔清洗、添加润滑剂、更换零部件,这些维护、检修工作虽然看似平常,并且消耗一定成本,但对保证连续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如果因维护、检修不及时,造成机械设备损坏会影响生产,会增加单位生产成本,也会增加维修成本。因此科学、合理的日常性维护、检修工作是十分必要,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不仅会影响到工作效率,还会增加额外的成本,例如:供货不及时导致的经济赔偿、设备维修引起的技术服务费等,所以必须要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从而实现节约生产成本的目标。

结语

机械设备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的联系,更是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想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生产、节约生产成本,必须要重视机械检修与维护工作,并科学策划、组织,将检查、维护、检修等管理工作纳入到机械设备日常管理中,并制定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到位,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