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探析

秦荣荣

滕州市国有木石林场 山东枣庄 277519

摘要: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的影响因素,选择合理措施,有序开展培育活动,因地制宜选择优质的树种,落实病虫害防治措施,提升林业工程苗木培育质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对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与造林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

1引言

林业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和人们对绿化的需求,需要加大对苗木的培育,提升它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本文将围绕林业工程中关于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的相关技术和内容展开探讨,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2苗木培育技术要点

2.1科学选择育苗地

对于移植苗木而言,育苗地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在育苗地选择时,需以适宜苗木生长作为根本原则,所选择区域应有满足苗木生长的相关条件,如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充分等。适合苗木生长的位置,应选择在地下水位合适的范围内,在满足水分条件的基础上,如所选择育苗地的土壤无法达到预期水平,此时则可以采取人工施肥的方式来改善土壤,为苗木成长提供相应养分。在布置苗木培育设施时,应做好配套设施的安排工作,如给排水灌溉系统、温室、道路等方面的安排。考虑到苗木种类与规格差异较大且数量较多,所以不同苗木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为此,在进行育苗地选择时,还需要综合考虑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苗木类型、苗木规格。

2.2对育苗地土壤进行整理

满足各种条件的育苗地通常难以寻得,一般都在普通达标土壤上进行育苗。通常,幼苗生长的特定区域的土壤条件可能不符合要求,有的土壤碱性重,有的土壤粘土成分较多等,合理增加有机肥用量,分析土壤质量,并选择与之配合的修复方法。在土壤中加入混搅的泥炭土可以用来改善沙质土壤;而与沙混合能使偏粘性土壤得到中和;所以土壤偏酸性时,利用酸碱中和的定律,大胆的向土壤中添加草和石灰等碱性物质来改善土壤;同理当土壤偏碱性,则可以将大量的经过消毒和腐熟的松林土或者草炭土等微酸性土质混合到土壤中,同时还可提高蓄水以及蓄肥能力。此外,土壤消毒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土壤传播疾病会严重影响种子萌发和生长,降低幼苗的抵抗力。因此,需要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硫酸亚铁等化学物品可用于从土壤中去除病原菌。如果存在地下害虫,可以利用耕地与播种的时机使用杀虫剂,除去地底害虫,为幼苗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2.3苗木种子的处理

我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近几年来大力开展造林工程建设。只有实现苗木的高成活率和保存率,才能真正起到保护环境的效果。林业工程的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取决于苗木种子的选择和处理。林业工程工作人员在进行苗木种子的选择时,主要根据苗木种子外形和其抗病虫害的能力来进行选择,大概率会选择当地的优良母树种,这是最基础最安全最简洁的选择方式,因为母树种贴合当地环境,是提高种子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要从种子外形、母树性状等方面强化苗木种子选择手段,保障苗木的质量。在苗木种子播种之前必须进行技术上的催芽处理,工作人员主要对苗木种子进行淘洗和消毒处理,再创设一个合宜的催芽环境,确保苗木种子在合适的水分和温度情况下顺利发芽。另外要对种子的萌发率进行检测,避免出现由于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导致种子难以萌发或不能萌发的问题,以此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2.4苗木种子的播种

目前的林业造林最常用的方法是播种法,优点是简单易行,类似于种植普通的农作物,但其后续工作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如植树时,虽然只要将树种撒到土里,但在其幼苗时期十分脆弱,不易存活,这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把控树苗的生长环境,保障其健康生长。植苗法。植苗法的效果十分依赖于施工土壤的情况,在对土质进行分析考察以后,处理好施工土地,挖出深浅适宜的土坑,然后直接将苗木的根部埋入土坑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把控土坑的深浅,土坑过深,会掩埋一些树苗的枝干,这会导致其枝叶的呼吸作用受到阻碍,影响其健康生长。但如果土坑过浅,又会使得树苗的根部暴露在空气里,吸收不到土壤养分,并引起水土流失。分殖法。分殖法,即对带有根部的树苗,或将树苗的其他器官,例如枝干等当成种苗,进行培育。这一方法拥有许多优点,如生产成本极低、树苗种植率高易存活、树苗生长速度较快、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树苗的生长时间较短等。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树苗体内含营养成分较高的器官的数量有限,使得培育范围受限。此外,对模板的质量要求较高,这增加了培育的成本。

3移植造林技术

3.1移植造林的时间选择

合理的移植造林是决定高效率和高价值的组成之一,移植造林要选择适当的时间,我国国土面积大,南方与北方气候差异较大,所以移植造林时需要因地制宜。在南方,尤其是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地区气温常年较高,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苗木移植,但是2-4月份温度上升速度较快,且雨水量充足,这个时期更适合移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常年可以移植,但是在一天之中,时间也是要考虑的因素,早上和晚上是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候,这个时候水分流失少,适宜移植苗木;在北方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尤其东北地区有长达数月的冻土期,土壤达到可移植的温度、湿度条件,要到大概5月份前后,较早的可以在3月份进行。选择适当的时间移植,可以提高苗木的移植后成活率,提升造林效率。

3.2造林的两大措施

造林,是指在采伐林业资源之后,重新种植幼苗。造林通常有2大措施,植树造林,即是在造林时,及时选用根系条件优良、适应当地地理条件的幼苗代替被开采的树木。采取植树造林的方法,能够给予幼苗稳定的成长条件。在选取幼苗时,一般以原生苗为主,也可因地制宜地选用繁殖幼苗和移植的幼苗,若当地地理条件优秀,还可以选择野生幼苗进行造林。造林之后,工作人员要现场观察幼苗的成长情况,观察幼苗能否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种植幼苗,杜绝出现幼苗在移植、运输、造林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幼苗生存问题,如土壤水分的流失、幼苗成活率低等问题。采取播种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指树木在采伐过后,及时将种子播种在土壤中种植,并根据造林指南及时观察其生长情况和害虫问题。经过阶段测试,如果出现种子的颗粒较大导致成活率较高的状况时,就可以选择播种造林的方法进行造林。播种造林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土壤湿度较好,地理条件较好的林业中,经过调查,在人口较为稀疏的区域种植效果最佳。造林时,应妥善处理好种子,确保每颗种子的活性,并且对种子进行浸泡消毒的处理,这样有利于提高树种的抗旱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林业的作用日益重要。加强现代林业工程的生产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式,可以把我国的各种的森林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我国应用大力开展造林工作,通过增加森林面积保护生态环境。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是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提高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能够直接促进绿化建设的发展进步,对我国整个绿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邢玉洁,郭新盈.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技术探讨[J].现代园艺,2019,06:25.

[2]李玉如.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19,11:147.

[3]谢少华.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的技术要点及优化举措[J].产业创新研究,2018,08: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