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式教育”为我们带来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极限式教育”为我们带来的启示

郭松松

山东省商河县怀仁镇李堂小学(251600)郭松松

谈及教育孩子,前有“狼爸”、“虎妈”,今天又有个“鹰爸”。近日,一段4岁幼童在-13益的暴雪中跑步的视频广为流传,对这种极限教育方式,可谓是议论纷纷,小男孩也成为人们眼中的“裸跑弟”。纵观种种“极限”式教育,其实是利弊共存的过程。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位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期盼。“狼爸”、“虎妈”、“鹰爸”等“极限”式教育的可取之处在于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增强孩子接受知识的动力,把孩子贪玩的天性扭转到刻苦求学的态势。诚然,有喜必有悲。“极限”式教育的可悲之处就是对人性的扭曲,丧失了孩子的童真,造成童年阴影。说到此,我们常讲的“仁义礼智信”哪去了?我们一直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哪去了?

利用“恐吓”+“威胁”的“极限”式教育的家长,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因为自家的孩子教不好,必须用强制性的方法迫使孩子学习,这就像古代的天子用强制性的方法逼迫臣民屈服于自己。其实,只要家长与孩子沟通好,学习本该是件很开心的事,不存在任何的压迫。

以上所述的种种“极限”式教育,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据历史资料记载,在古代很多家庭都是严父慈母,古人认为“棍棒下出孝子”,因此对待孩子往往是非常严格。清代张履祥说:“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其严者岂必事事皆当,宽者岂必事事皆非?然贤不肖之分恒于此。严者督责,笞挞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气,收束其身心。诸凡举动,知所顾忌而不敢肆。宽者姑息放纵,长傲恣情,百端过恶皆从此生也。”

打孩子要从舜说起,舜的父亲就很严格。舜犯了小错,他爹就用拐杖打他,舜就乖乖忍着。而一旦动了大家伙,舜就赶紧逃开了。古语有云:“凡怒子弟,小则骂,大则笞。”然而,从很多事例来看,打得太过头了,孩子就容易心理扭曲。于是,又产生了另一种说法,拿鞭子打得那是畜生,不是儿子。

清代史典说:“父母教子,当于稍有知识时,见生动之物,即昆虫草木,必教勿伤,以养其仁;尊长亲朋,必教恭敬,以养其礼;然诺不爽,言笑不苟,以养其信。稍有不合,即正言厉色以喻之,不必暴戾鞭扑,以伤其思。”当家里有了个虎狼老爸时,为了防止另一个胤秖出现,家里还得有个比较温柔的妈。《温氏母训》中就讲:“儿子是天生的,非打成的。古云,棒头出肖子。不知是铜打就铜器,是铁打就铁器,若把驴头打作马面,有是理否?”

古代那位放牛画荷花的王冕心理很强大,王冕小时候很爱读书,他幼年丧父,家里没钱,就给人家放牛,可放着放着就忘了牛,悄悄溜到学舍听别人念书。等牛的主人回到家时,才突然发现牛儿们还在那山坡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知哪里去了。牛的主人很生气,揪过王冕来一顿打,可打完了王冕还是继续丢牛。王冕有个好母亲,她不忍心强迫儿子,给了儿子很大的自由,既不要求他发奋读书、也不要求他赶紧赚钱。于是王冕每晚去寺庙里坐在佛膝上,照着长明灯来看书,终于成了一代大儒。

几岁的小孩贪玩厌学,对其打打骂骂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似乎是家长们的常态。但是随着他们的成长,到了叛逆期,这种方法还能用吗?孩子都是敏感的,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会记忆犹新,都会耿耿于怀。童年时期的种种不愉快,都会在日后留下影子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不愉快的童年会影响他的一生。也许,仅仅童年的一件事就会造成孩子心中一生的痛。孩子需要什么,你们懂吗?家长们只顾着实现自己的目标,大肆对孩子进行人性的摧残。聪明的古人很讲究平衡,不论是太极图案还是家庭关系,除了极端家庭,一般父母总会有一个扮演着鹰爹、一个扮演着兔妈,这就是动态平衡。严父慈母或者严母慈父,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

其实,古代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每个家庭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但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不同、孩子的个性不同,适合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家庭、另一个孩子。所以,不要轻易地把某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变为一种模式。另外,也不能一个简单的概念就包含父母对孩子的所有教育方式、内容。比如“狼爸”,如果认真分析其家教方式,可以发现,他家教的成功,并不是由于对孩子“三天一顿打”,而是长期和孩子的共同交流、生活,关心孩子的成长。这正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部分,即亲子交流是最好的教育,不亲而教等于无效。

“鹰爸”的精神可学习,“虎妈”坚决不能做。留给我们思考的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体的教育问题,更是对教育方式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需求将变得多元,在学校教育难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将扮演十分重要的个性化教育角色。在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去寻求快速成功的模式,这只能让家庭教育在急功近利中被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