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管理现状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浅谈中职生管理现状与策略

刘会欣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053000)刘会欣

中职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行为思想、综合素质、心理状态等方面与普高学生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加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和歧视,家长对中专的浅薄和盲目,致使学生心理严重不平衡,产生了许多不同于一般高中生的特殊心态。因此,对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也就不能不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方法,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的学校确实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弊端,没有很好的切合中职学生心理和性格的特点,给管理工作造成障碍。

1中职生管理现状的主要弊端

1.1片面只关注“好生”,导致了学生思想分化。一些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管理中对部分的“问题生”从没有正眼看过,在心中就肯定了这些学生是“无可救药”,尽管有时这些学生也会有进步的表现,但由于老师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不管这些“问题学生”做得再好,最终还是成了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让这些得不到认同的学生越来越感到自卑,进而玩世不恭。

1.2激进式管理,缺乏分析中职学生实际。分析现在中职学生的素质现状可以看出:九零后的孩子大都自我为中心过于突出,无法将个人与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心理素质不稳定、不健康,以一种敌对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不愿意诚恳地接受学校的教育,逆反心理严重,行为反复性大。这一点作为管理者我们都很清楚,但往往没有考虑到与之相适应的现状管理。在管理上多施以激进式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管教中职学生,不但没有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学生越来越激进的心理反感。当这种逆反心理发生作用时,结果往往会无功而返,同时也打击了管理者的积极性。

1.3学生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职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但自尊心又特别的强。我们可能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总认为这些中职学生朽木难雕,没有出息,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学生的自信心,诱发学生心理不平衡的心理因素。对这些问题学生,学校以批评教育为主,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2.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差,作为班主任应当树立“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指导思想,要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可造之才。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我们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而在于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一目标。帮学生找回自信,应该是这一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我们应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我们要办一所好学校,其唯一标准就是这所学校能让每一个学生变好”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眼中的坏学生就会变得可亲、可爱,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例如,学生入校开始,就为学生举办优秀毕业生成才报告会,帮助学生认识新的学校生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调整心态,增强自信,迎接挑战;还可以通过组建体育队、艺术团,举办校园歌手大赛、绘画书法大赛,组织学生会成员、校播音员等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在成功的体验中,拥有健康、自信的心态。

2.2基础课上注入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课注入职业道德教育。管理学生不能凌驾于课堂之外,而是要把对学生的管理和学习相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说服教育,激励鼓动等手段,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3从学生的对面走到学生的中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一对矛盾体,既对立又统一。一味站在管理者的立场上,发号司令应该说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工作比较被动,收效差。反之如果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坦诚相待,比如:农历八月十五和学生一起吃月饼赏月,圣诞节里,为每个学生分上一个脐橙或是苹果,共渡平安夜等等。

2.4校内外结合,报喜为主,报忧适度。家长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最佳的盟友,老师与家长默契合作,互相支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渗透,使教育更为有效。只有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双方才能都对学生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要求班主任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观察世界,善于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把老师看做是真正关心和理解自己的人,而不是一打电话就是告状的老师。我相信积极的鼓励和沟通,使家长也会对班主任更加信任,从而更加积极的配合我们的工作。

2.5帮助毕业生树立新的择业观念和择业方法。毕业生面临着毕业与就业,是人生的关键,是转折点。因此,班主任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职业的需求情况,及时分析掌握近期的就业形势和远期的就业前景,进而引导他们按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特长选择就业或自行创业。

总之,我们要与时俱进,力创宽松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生动活泼地接受技能和知识教育。我们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时,看到有的学生由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生,感觉教育管理工作真是魅力无穷,绝对会有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