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新发传染病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PDCA循环法在新发传染病管理中的应用

徐美花韩平霞陈虹妃

(中国人民解放军187中心医院传染科海南海口571159)

【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新发传染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一2016年2月我科118例新发传染病感染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满意度护理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得到了有效提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及养成健康习惯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将PDCA循环原理应用于新发传染病管理,可有效提高传染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同时向新发传染病患者提供科学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科学护理管理方法。

【关键词】PDCA;感染控制;新发传染病

质量管理工作循环即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故又称“戴明环”,分为4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1]。

从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到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感染、广州登革热、2016年寨卡病毒流行,给社会造成极大恐慌同时,也使临床医师经受巨大考验[2]。新发传染病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而且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2003年“非典”给我国医疗事业深刻的教训,同时也给与了重要启示:就是新发传染病相比起其它传染性疾病,对国家、民族损害更为严重[3]。因此传染科必须建立良好感染控制体系,用制度、职责来约束护士行为,使传染病科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防护意识及护理质量得到提高。2014年以来在护理部指导下将PDCA循环法运用于新发传染病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14年12~2016年2月选取118例新发传染病感染者(登革热、禽流感以及甲型H1N1流感),其中男性50例,女性68例,男女之比为3:4;年龄最小为2岁,最大74岁;住院时间2—44d,平均住院时间(25.7±7.9)d;最后确诊55例,疑似患者63例,118例患者中106例有发热症状,体温38.3—40.6。C;呼吸急促72例,咳嗽28例,呕吐18例,腹泻l8例;重症患者12例。本组各病例诊断均符合卫生部所颁发的确诊或是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程度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现有护理人员23人。

2PDCA循环管理法

2.1计划阶段(Plan)

2.1.1布局设施合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传染科是患者进行治疗场所,应光线充足、布局合理、通风良好、保持安静,有调温和空气消毒装备。室内设有流水洗手设施防止污染,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划分明确。设有隔离室,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安置,避免交叉感染。

2.1.2传染科成立感染控制小组。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3名业务骨干组成“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实行统一管理。

2.1.3健全传染科感染控制机制。为了保证传染科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制订和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各级医务人员职责》等感染制度与职责,同时装订成册,组织培训学习,感染管理小组定时抽查,了解医护人员掌握熟悉程度。

2.1.4加强对新发传染患者管理,并完善登记制度,对初次感染患者进行填写传染科报告卡。新发传染病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杜绝传染病造成交叉感染的发生。

2.1.5工作人员及手卫生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颁发的有关《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控制科联合护理部确定了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洗手正确率和洗手依从性的具体目标与工作计划。

2.2.执行阶段(Do)

2.2.1由院护理部以及科室护士长成立质控小组,并在科室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商讨解决方案,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使人人都明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并改进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4]。每天科室对当天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自查,质控小组定期进行检查,尽可能地发现各个科室护理中存在弱点,对于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重点记录。以会议方式对每次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对于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存在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案,进入下一个PDCA质量循环[5]。

2.2.2本院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制定了新发传染病应急预案,并对整个救治流程进行多次演练,对全院职工进行培训考核。设立专门传染病病区,病区分确诊区、疑似病区,疑似患者设单间,确诊患者可几个人同住,床间距>1m。

2.2.3加强标准性预防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接触可能传染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及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标准性预防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可以大大降低交叉感染和感染率。

2.2.4健康教育方法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96%以上患者对自己病情十分担忧和恐惧、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疑似患者担心在住院期间会被已经确诊病例感染,担心在出院之后会影响到家人与朋友。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了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6-7],包括真诚地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医院完整治疗体系以及医院隔离区域消毒隔离情况,向患者提供关于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方面书籍,让每位患者了解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治疗、预防方法;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卫生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动员全社会给予患者物质及精神上支持与帮助。

2.3检查阶段(Check)

依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正确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操作流程作为手卫生评估标准,由院感控制科及经过专门培训的科室院感质控小组成员,根据统一设计表格、方法、要求,每周随机抽取病区各科室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洗手正确性及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科室护士长每月根据手卫生操作流程,对科室护士进行考核、检查,并记人《科室院感管理手册》中。

2.4处理阶段(Action)

对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剖析,制定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将其作为下一次PDCA循环制定计划的依据,经过新的管理予以解决,由此不断推进新发传染病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2.5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及养成健康习惯的比例)进行观察比较。

2.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结果

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正确执行次数/手卫生指征总数×100%)得到了有效提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及养成健康习惯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2。

4讨论

新发传染病因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性而使人们无法及时做出决策、采取特异性预防和控制措施,造成高病死率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世界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针对其无法预测性,必须加强对新发传染病控制,才能够降低病死率、减少经济损失。

医务工作者自我保护意识形成,是保证工作开展的前提。从非典时多名医生身亡到埃博拉病毒致医务人员感染,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医务工作者暴露于各种可能的感染危险中,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医务人员都应学会自我保护。由于1/3的医院感染能够通过手卫生预防;手卫生实施不仅避免了患者的交叉感染,也使医务人员得到有效自我防护。

PDCA每一个循环的结束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而不是完结[9],不断地引导护理管理者利用具有的理论,制定和完善护理工作的计划,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从而提高每一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整体素质,最终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目的。

本研究发现,实施PDCA循环后,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丛性,得到了有效提高;而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及养成健康习惯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因此,通过PDCA质量循环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实现传染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向新发传染病患者提供科学优质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艳梅,李晓多.杨阳.PDCA循环管理法在ICU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0,12:192~193.

[2]LeiboviciL,YahavD,PaulM.Systematicreviewsandmeta-analysesininfectiousdiseases:topicsthatmeritspecialattention[J].CliuMicrobiolInfect,2014,20(2):101~104.

[3]邓常青,李培超.新发传染病的生态伦理探析[J].井iTJLU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36-40.

[4]任艳红,马蕊,刘玲,等.超高龄心脏介入术后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药,2013,8(10):151l~1512.

[5]王君慧,严伟,汪晖,等.照护群集管理项目表用于开胸术后气管插管围拔管期的护理教学[J].护理研究,2012,26(34):3243~3244.

[6]刘隆平,张晓均,张余.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

540~541.

[7]金伟斌,卢建华,吴建国.基于健康管理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社区防控策略『J].医学与社会,2011,24(2):49-51.

[8]邵志伟,周瑞红,周燕,等.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管理在预防临床给药差错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