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拇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护理路径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在拇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护理路径的体会

吴琴

台州骨伤医院浙江台州手创伤科浙江台州317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拇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n=86例拇外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进行具有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并对患者的满意率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7.54±1.75)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2.63±4.30)天(P<0.05)。研究组的住院费用(3120.25±193.69)元显著低于对照组(4023.32±201.25)元(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P<0.05)。结论在拇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地治疗费用,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拇外翻;护理路径;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167-01

拇外翻是由于遗传因素或者穿鞋不舒适导致的足部结构畸形,中老年妇女是此疾病的多发人群[1]。拇外翻患者经手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2],因此,对拇外翻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一直以来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nursingpathway,CNP)作为护理工作的质量标准已经逐渐应用到临床[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拇外翻手术患者在健康教育中运用护理路径,效果良好,回顾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3月收入86例拇外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3)。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37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0.34±5.96)岁,其中23例患者为双侧拇外翻,20例患者为单侧拇外翻。研究组:男性5例,女性38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49.62±6.13)岁,其中21例患者为双侧拇外翻,22例患者为单侧拇外翻。所有入选对象为首次接受拇外翻手术患者,无既往精神病史,无交流障碍,意识清醒,无感染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分布、病情程度等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即对患者进行无时间限制的健康教育活动。

研究组患者进行具有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实行责任制护士制度,即自患者入院后就有一名专业护士进行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在特定的时间对患者采取合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的健康教育如下:(1)入院当天。由于患者刚进入医院,对医院并不了解。责任护士需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概况信息、科室分布,并对主治医师和住院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增强患者信任感,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规章进行相关讲解,并填写入院评估表。(2)入院后第1天。根据主治医师医嘱,患者需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在此过程中,责任护士需对患者说明检查项目的意义,排除患者疑虑,并对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重点说明。(3)手术前1天。责任护士有义务向主治医师汇报患者情况,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手术方案。责任护士在全面熟知手术过程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耐心认真的解答患者的疑问,疏导患者心理压力,最大限度的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详细交代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手术当天。为防止手术过程中发生感染,责任护士需在手术前1小时进行抗生素静脉注射,再次向患者说明手术注意事项后进行手术。(5)手术后1天。为防止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责任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指症和血液流动情况等,并合理调配患者的饮食,进行简单的除足拇趾外的运动。此外,还需使用抗生素抗感染。(6)术后2-5天。责任护士系统规律的指导患者患侧足拇趾的功能训练,并注意休息,同时进行抗炎治疗。(7)出院前1天。责任护士需向患者详细的交待出院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复查时间,并交代患者家属配合患者进行足拇趾功能康复训练。(8)出院后。根据患者电子档案,责任护士需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对患者的疑虑耐心的解答。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并对患者的满意率进行调查,满分100分,具体标准为分数≥85分为非常满意,70分≤分数<85分为基本满意,分数<7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7.54±1.75)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2.63±4.30)天(P<0.05)。研究组的住院费用(3120.25±193.69)元显著低于对照组(4023.32±201.25)元(P<0.05)。详见表1。

3.讨论

拇外翻是常见的足部畸形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提升,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拇外翻的发病率高达35.7%[4]。拇外翻临床表现为拇趾向外过度倾斜,严重者可引起拇囊炎产生疼痛感,影响患者正常行走和穿鞋。拇外翻具有遗传性,研究显示,具有家族拇外翻遗传史的人群加之后天穿鞋不合适拇外翻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5]。由于拇外翻治疗方法较为单纯,如何有效的利用医疗资源、最大化发挥资源作用,是当今临床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临床护理路径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它兼具优质护理和具体的管理方案。临床护理途径核心指导思想为已患者为中心,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入院后的每个阶段都接受到细致的护理工作,通过让患者熟悉了解整个治疗过程,将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增加患者依从性,大大提高了护理的效率,对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本研究尝试对拇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加入护理途径,分析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我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3月收入86例拇外翻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进行具有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7.54±1.75)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2.63±4.30)天(P<0.05)。研究组的住院费用(3120.25±193.69)元显著低于对照组(4023.32±201.25)元(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运用护理途径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拟定了相应的健康教育路径,责任护士通过护理途径指示,在特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该阶段的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深入全面的了解该阶段的医务工作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息得到充分传递,消除了患者内心的迷茫,增加了信任感,使得患者易于接受。同时,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反馈,责任护士随时改进。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P<0.05)。其原因主要在于,与普通健康教育相比,运用护理途径的健康教育一切以患者的角度出发,责任护士与患者在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信任,主管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动态,安抚患者,鼓励患者,患者自身提高了护理意识,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综上所述,在拇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护理途径能够明显的提高护理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患者住院天数的同时,还可增加患者满意度,使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孙金刚.探讨采用改良的Mcbride手术方法治疗拇外翻畸形临床应用的疗效[J].中国农村卫生,2016,C2,10.

[2]梁鲁建.小切口微创拇外翻截骨矫形患者术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2(14):159.

[3]邓香君,尤小娜,徐莲香,等.构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440.

[4]闫行超,刘彬,刘鉴峰,等.keller手术治疗老年人拇趾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8):2136.

[5]杨评山,陈学武,潘光杰.足拇外翻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29-31.

[6]武卫华,郭桂英,储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