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在肝癌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在肝癌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毕俊英刘良进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武汉,430033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在肝癌中的运用效果及对bFGF、VEGF的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肝癌病患14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对照组则进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FGF、VEGF值等指标。结果:两组内各指标治疗前1天与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1周血清肌酐、尿素氮及甲胎蛋白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周血清肌酐、尿素氮及甲胎蛋白值分别与本组内治疗前各指标值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癌

随着医疗技术特别是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介入治疗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1]。本次研究通过探讨研究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在肝癌中的运用效果,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肝癌病患148例。病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的诊断都符合肝癌相关的诊断标准,并且经过CT、B超、甲胎蛋白检测等辅助手段确诊;②所有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③本次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会的批准。排除标准:①肾功能存在严重损害的患者;②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③存在出血、感染的患者;④存在肝脑性疾病的患者;⑤对介入治疗存在禁忌症的患者;⑥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随机数字对应为奇数者为观察组,随机数字对应为偶数者为对照组,每组各74例。其中观察组男49例,女25例,年龄为44~76岁,平均年龄为(62.9±4.3)岁;肝癌位置:36例位于肝右叶,25例位于肝左叶,13例肝左右叶都有;文化程度:9例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13例为高中文化程度,19例为初中文化程度,33例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child-pigh分级:58例为A级患者,16例为B级患者;对照组组男52例,女22例,年龄为46~77岁,平均年龄为(61.9±4.5)岁;肝癌位置:26例位于肝右叶,34例位于肝左叶,14例肝左右叶都有;文化程度:8例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12例为高中文化程度,20例为初中文化程度,34例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child-pigh分级:49例为A级患者,25例为B级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肝癌位置、child-pigh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患者采取局麻方式进行麻醉后,经右股动脉采取Seldinger法进行穿刺插管,并通过短导丝将导管鞘放置入,再在X线的透视下插管。选择性地把导管插进肿瘤供血动脉以后做动脉的造影,以对供血动脉以及肿瘤血管分布情况进行了解,选择化疗栓塞药物和药物剂量时依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之后经导管注入栓塞药物或者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可选择丝裂霉素(10-20mg)、顺铂(50-80mg)、阿霉素(40-50mg)、5-Fu(500-1000mg)。栓塞剂选用超液态碘化油(剂量为3-30ml),必要的情况下可联合使用少量的PVA颗粒或者明胶海绵。将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均匀、缓慢地流进肿瘤供养细胞,直到灌注化疗完成或者肿瘤血管完全填充。对照组则进行非介入治疗,使用乙酸或无水乙醇进行注射治疗。

1.3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时参考WHO的疗效评定标准:(1)完全缓解:肿瘤病灶出现坏死或消失,并且其维持的时间大于1个月;(2)部分缓解:肿瘤病灶坏死的程度或者面积减少超过50.0%;(3)好转:肿瘤病灶坏死的程度或者面积减少大于25.0%但小于50.0%;(4)稳定:肿瘤病灶坏死的程度或者面积减少(增大)小于25.0%;(5)进展:肿瘤的体积增大超过25.0%或者有新的病灶出现。总有效率为全部缓解率、部分好转率及好转率的总和。

1.4评价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1周血清bFGF与VEGF值,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甲胎蛋白值;观察比较两组病患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有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血清bFGF与VEGF值:观察组治疗前1天bFGF与VEGF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bFGF与VEGF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各指标治疗前1天与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病患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不影响治疗与研究。

3.讨论

肝癌发病较为隐匿,其发病早期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才慢慢表现出来。肝癌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这也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切除却只对早期肝癌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中晚期患者由于肿瘤发现较晚、转移灶和肝硬化存在等原因而错过手术切除的最优机会,因此手术切除率比较低[2]。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及改进,介入治疗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肝癌治疗的临床实践中,血管及非血管介入治疗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又提高了其生存质量,其安全有效、创伤小、疼痛轻,对于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或者不愿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来说是最优的选择[3]。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迄今为止为临床所有治疗中晚期肝癌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肝癌局部治疗中应用,已成为现今治疗肝癌,尤其是术后复发及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肝癌病患时首选的介入治疗手段。综上所述,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在改善病患临床症状、提升病患肝功能等方面临床疗效较佳,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以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家进,吴建兵.原发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2):118-119.

[2]李成军,鲁守堂.再次手术切除辅以门静脉化疗治疗肝癌术后复发[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1):136-138,139.

[3]王艳芹.肝癌血管内和非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4,(33):151-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