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对雷诺症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当归四逆汤对雷诺症的临床研究

张玉兰

(青海省中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当归四逆汤对雷诺症的临床研究。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4例雷诺症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方案,其中对照组患者42例,采取青霉胺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甲壁微循环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甲壁微循环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雷诺症患者采取中药进行临床干预的价值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实践推广。

【关键词】雷诺症;当归四逆汤

雷诺病,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是一种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以阵发性四肢肢端间歇性苍白、紫红和潮红为主要临床特征,以手指指端多见,且呈对称性。于寒冷季节或情绪激动、紧张或过度疲劳后发作频繁,病情加重[1]。对于引起本病的致病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内分泌功能、中枢神经功能失调、遗传因素等有关,现代西医学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究中药对雷诺症的临床研究,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数资料

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4例雷诺症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医护人员在所有患者入院后详细向其讲解了本次实验的目的、意义等,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符合雷诺症的判定标准,所有患者遇冷时或精神紧张时疾病发作,双手伴有对称性受累情况;同时将孕妇、哺乳期、严重脏器疾病、过敏体质、多种药物过敏患者排除。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纳入后被要求保持既有的生活习惯,对于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的患者药物维持不变;对于药物的名称、治疗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处方药物与非处方药物、维生素、保健品等。

对照组:青霉胺每次服用0.125/次,每日1次;

实验组:采取中药治疗方案,当归四逆汤、青霉胺等药物,其中当归四逆汤煎汤每次服用150ml,每日2次,青霉胺每次服用0.125/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采取我院自制的调查量表依据痹病中医防治指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越显著[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甲壁微循环情况,测定方法为下午4时采用微循环检测仪对两组患者左手的无名指甲壁微循环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涉及的相关统计学资料纳入SPSS19.0的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后的甲壁微循环情况用均数±标准差(`c±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c±S,分)

3讨论

大量研究显示,雷诺症的机理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受体异常导致血管舒缩出现异常情况,内皮调节异常、内皮损伤等引发局部肢端血管功能异常情况,血液粘滞度增加、细胞活化造成血液流动异常情况,在上述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血管平滑肌对舒血管因子敏感性降低、血细胞激活与粘滞度增高,以及机械外力引起的血管内流体切应力的增高等因素,导致局部肢端血管功能失调,在寒冷或情绪波动的协同作用下可导致以肢端动脉痉挛性发作为主的雷诺症[4]。

由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认识,故其目前治疗缺乏靶向性治疗,祖国传统医学在雷诺症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医无此专有病名,一般归属于“四肢逆冷”、“血痹”等范畴。在一些经典中医书籍中可见到与本病相类似的记载,如《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曰:“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首次提到外风、血瘀为本病之病因病机。嗣后《伤寒论》提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开治疗本病之先河。《诸病源候论》进而指出:“经脉所引皆起于手足,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对病因病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代中医最早报道治疗雷诺病的临床文章,发表于1963年,运用温阳祛寒法治疗2例获愈。现代医家在整理、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本病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如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其诱发因素多为寒冷刺激,其根源皆因素体阳气虚弱,所累及脏腑主要为心、肝、脾、肾四脏。治疗法则也从温经散寒法扩充为益气活血、养血通脉、活血化瘀、温通肾阳等诸法。通过对本病运用中医辨证并结合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检查,发现安静状态时心指数、指血管容积波幅、皮肤电位均低于正常,而辨证分析为寒凝血滞者,则有气虚证候,提示对本证的辨证施治中应重视补气。本病患者甲皱微循环观察也显示毛细血管显著减少,异常管袢数增多,血流速度变慢,有的血流瘀滞,甚至凝集不流,证实了血瘀证候的客观性。中医治疗雷诺病的中药相对较为集中,基本符合以温阳散寒,补气益血,活血化瘀之法则,其中应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当归、桂枝和甘草。此三味药均为温经散寒主方“当归四逆汤”中之主药。当归辛温,专主血分之病,有“血中圣药”之誉,集补血、活血于一身,补中有动,行中有守。自汉代张仲景首创当归四逆汤以来,一直为治四肢厥冷之主药。且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含多种维生素及挥发油,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桂枝甘温,走经络,行血分,为温经通脉,调和营卫之主药,寒郁于脉络,非桂枝而不能通,故亦为治疗本病之主药。其次为补气升阳之黄芪,散寒通阳之附片,活血化瘀之丹参、红花等药在临床上亦多运用,此与雷诺病以“虚、寒、瘀”为主的病理机制颇为合拍。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药进行临床干预,而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方案。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甲壁微循环情况差异显著,P<0.05。

由此可知,对雷诺症患者采取中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甲壁微循环情况,值得推荐采纳。

参考文献:

[1]丁月,张辉,屠文震等.抗U1RNP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临床意义[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42(6):702-708,715.

[2]卞华,吕芹,韩立等.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化症模型小鼠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56(4):327-331.

[3]郭大斌,赫军,孙球等.柳豆叶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系统性硬化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3):310-311.

[4]任文肖,李晓云,王晓军等.针刺疗法对系统性硬化症雷诺现象的临床研究[C].//全国第十一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2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