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探讨陶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两种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探讨陶丹

陶丹麻健丰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就诊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总共50颗患牙选择预成纤维桩;对照组患者40例,总共45颗患牙选择可塑纤维桩。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时间、成功率与失败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成功率与失败率、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50颗患牙成功45颗,5颗失败,成功率为90。00%;对照组45颗患牙成功36颗,9颗失败,成功率80.00%。两组患者成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治疗效果优于可塑纤维桩,比后者更加优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预成纤维桩可塑纤维桩口腔修复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048-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口腔修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患牙发生大面积的损坏时,为了确保修复体的牢固,避免松动脱落,首先进行桩核修复[1]。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提升,金属桩等传统材料逐渐淡出市场,目前应用较多的材料多为纤维桩,与传统的金属桩相比,纤维桩更加美观、与人体相容性高,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并比较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从治疗时间、成功率与失败率、并发症方面评价治疗效果,为预成纤维桩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就诊时间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患者。所有患者牙周状况良好,咬合不能过紧,有口腔修复的指标,均经牙根管治疗。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在22~45岁之间,患牙50颗,其中前牙20颗,前磨牙16颗,磨牙14颗;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14~45岁之间,患牙45颗,其中前牙18颗,前磨牙13颗,磨牙14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临床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在参与本次研究前3~4周内未进行过相应牙齿的治疗;(2)所有参加患者均无严重影响实验效果的疾病(3)排除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妇女。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X线检查,评估患牙的损坏情况,选取适当的牙钻扩大牙根管,所用纤维桩宽度为牙根直径的1/3,长度为牙根长的1/2。观察组患牙选择预成纤维桩,首先进行常规的牙体制备,选择与根管预备钻相匹配的纤维桩,切去多余的长度。将纤维桩插入患者根管内部,在合适地就位后,取出纤维桩,进行根管消毒处理,并吹干根管,同时使用树脂水门汀填充根管,取出树脂水门汀后均匀地涂抹于纤维桩表面,准确为患者就位纤维桩,待树脂水门汀凝固后对根管口进行酸蚀处理,时间约为20s,洗净吹干后,将患者的根管与纤维桩进行粘结处理,时间约为40s,用强树脂材料制作成桩核的状态,凝固时间40s,最后进行桩核修型处理。对照组患者选择可塑纤维桩,选用长度适当的根管,并截取可塑纤维,使其比根管长约5mm,之后将可塑纤维置于根道内,适当调整位置,固化并光照已修复部位,维持光照时间为20s。待纤维桩成形(冠部形状)后,将其取出、固化并光照,维持光照时间为40s,对纤维桩表面、根面进行妥善处理,常规手法涂抹粘结剂,对纤维桩进行固定、固化和光照(约40s)。待桩核固化后,进行桩核修型。最后进行牙体预备,制取印模,灌注石膏,制成修复体,行口腔试戴,若患者反映良好,则可粘接,完成修复治疗。

1.4疗效评价观察的指标包括:①治疗时间;②成功率;④失败率;⑤并发症。根据牙齿修复标准,必须满足以下全部指标则为修复成功,否则为失败[3]。①X线检查患牙牙根尖区无渗出液阴影,牙根无折裂,病变区未出现破坏性进展;②牙龈无红肿、颜色正常;③修复体无松动、脱落;④咀嚼功能正常;⑤边缘结合紧密未出现继发龋齿[4]。

1.5统计学方法研究获取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治疗时间,采用(`x±s)表示,为计量资料,并用t进行检验;成功率,失败率采用(n,%)表示,为计数资料,并用X2进行检验;组间比较时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对比使用预成纤维桩的患者治疗时间(20.6±10.8min)比使用可塑纤维桩的患者(60.4±5.0min)明显缩短,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牙齿缺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牙体发生不同程度的质地或解剖上的损坏,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毗邻关系改变。牙齿缺损的常见原因有龋齿、外伤、生理退化等[5]。牙齿损坏将会影响正常的咀嚼功能、发音、下颌关节病变,当影响面部外形后,则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心理负担[6]。

当患牙发生大面积的损坏时,为了确保修复体的牢固,避免松动脱落,首先进行桩核修复[8]。临床上传统使用的金属桩制作复杂,时间耗费严重,而且价格昂贵,与人体的相容性不佳,还需要两次复诊,对于许多事务繁忙的患者来说,过多的时间付出也不是不愿意接受的。为了解决上述难题,通过医学界的不断探索创新,纤维桩应运而生。由于其特殊的材质,使得纤维桩在制作上节约了许多成本,更加美观,非金属性使得它与人体组织的相容性大大提升,因此受牙科医师和患者的亲睐,纤维桩逐渐替代金属桩成为必然趋势。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纤维桩有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本研究旨在观察与分析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通过比较发现,使用预成纤维桩的患者在治疗时间、并发症、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可塑纤维桩患者。观察组患者50颗患牙成功45颗,5颗失败,成功率为90。00%;使用可塑纤维桩的对照组患者45颗患牙成功36颗,9颗失败,成功率80.00%。两组患者成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疗效优于可塑性纤维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4.参考文献:

[1]周珺.不同口腔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42-44.

[2]赵跃峰,杨文香,姜海英等.可塑纤维桩与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0):1443-1444.

[3]谢桂英.两种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17):52-54.

[4]廖伟,周年苟,扈祚文等.不同口腔修复材料生物相容性及3种材料充填恒磨牙邻面龋的临床验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8):1467-1470.

[5]钱建亚.口腔修复患者97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2):4631-4632.

[6]钟俊华.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11):1706-1707.

[7]于婷.816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4):110-111.

[8]吴媛媛.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21):3227-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