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对妇女血压及脂代谢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长期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对妇女血压及脂代谢的影响

孟伟青

孟伟青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对妇女血压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4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女性患者共156例,长期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的患者52例,为1号片组;长期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的患者53例,为2号片组;同期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健康妇女51例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血脂测定,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l)及载脂蛋白B(ApoB)。同时对三组患者的血压进行测定。结果:1.三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1)1号片组与2号片组患者的TG、HDL-C、ApoAl明显高于对照组,ApoAl升高更明显(P<0.05);(2)服避孕药时间<15年时,1号片组患者的TC、LDL-C明显低于2号片组(P<0.05);(3)1号片组患者的LDL-C/HDL-C也显著低于2号片组(P<0.05);(4)1号片组患者的ApoAl/ApoB高于2号片组(P<0.05);2.血压比较:与对照比较,长期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有升高血压的作用,且1号片组患者的血压大于2号片甲组(P<0.05)。结论:妇女长期服用复方炔诺酮<15年,血清HDL-C升高,TC、LDL-C降低,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长期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15年,TC和LDL-C升高较HDL-C升高更为明显,提示长期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可能对妇女的心血管系统有不利影响。但是二者均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所以建议长期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的妇女定期监测血压,在血压达正常高限的妇女中开展高血压一级预防,降低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

[关键词]长期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心血管系统脂代谢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4.36.62

作者单位:262700,山东寿光市,寿光市中医医院

作者简介:孟伟青(1979—),女,寿光市中医医院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护理。

复方口服避孕药(COC)是短效避孕措施之一,也是短效避孕措施中安全性高、有效性也较高的方法之一。第一个商品名为Enovid-10的COC在1960年[1]经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由于其避孕成功率接近100%[2]而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对心血管的有一定的影响,在COC上市不久就出现了使用COC后妇女出现静脉血栓栓塞、脑卒中、心肌梗塞等事件的报道。因口服避孕药所含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种类、剂量、配位[3]的不同而导致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不一致。降低剂量或是口服不同类型的复合孕激素可能降低对心血管系统的危险性,但具体数据尚不完全清楚。对于COC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的相关资料几乎都来自欧美发达国家[4],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率有别于发达国家,所以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尚不多。而中国妇女服用低剂量口服避孕因其种类和用药时间、剂量的不同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显著不同[5]。本研究探讨长期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对妇女血压及脂代谢的影响,旨在全面评价长期应用此两类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1号片组:长期服用复方炔诺酮片5~25年,目前仍在服用或停止服用半年以内的健康妇女52例。

1.1.22号片组:长期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5~25年,目前仍在服药或停止服用半年以内的健康妇女53例。

1.1.3对照组: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IUD)5~25年,或停止放置半年以内,从未服用过COC或其他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健康妇女51例。

3组研究对象均选取居住于同一地区的居民,年龄、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相似,避孕药服用时间、体重指数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

1.2研究方法:

1.2.1基础调查:选取2000年1月-2014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女性患者共156例,所有患者均服用口服避孕药或放置IUD5~25年,均为健康育龄期妇女。对所有患者进行年龄、避孕方法、长期使用时间的筛查。对上述筛查合格的妇女统一进行避孕史、月经史、生育史、既往疾病史和个人史、家族史等调查。

1.2.2血脂水平测定:受检患者均禁食12小时后,于清晨空腹坐位[7]抽取静脉血6ml。离心吸取血清,-20℃保存[8]。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I(ApoAl)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TG、TC酶试剂盒为英国Randox公司产品;HDL-C酶试剂盒为德国BM公司产品,应用酶学方法[9]测定;ApoAl、ApoB、LP(a)免疫透射比浊试剂盒为上海明华体外诊断试剂公司产品,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poAl、AoB用国际参考材料靶值转移后的参考血清为标准[10];Lp(a)用美国ImmunoAGVienna公司的靶值转移后的参考血清为标准,HITACHI71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poAl、ApoB批内误差<3%。

1.2.3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SI)计算:ASI的计算公式为TC-HDL/HDL。

1.2.4血压测定:患者于静息状态下进行血压测定。测定两次,计算血压平均值。

统计学方法:用Epi-info软件系统建立数据库[11],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3组患者的基本数据均数比较用F检验;1号片组、2号片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均数比较用t检验;1号片组和2号片组的均数比较用t检验。对各组测定均值进行调整前和调整后组间差异分析[11]。

2.结果:

2.13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避孕持续的时间、年人均收入的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l。

2.23组患者的血脂分析比较:

1号片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TG、ApoAl比较,差异亦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2号片组与对照组比较,TG、H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ApoAl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1号片组TG、ApoAl略高于2号片组,而TC、LDL-C略低于2号片组;其中ApoAl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号片组与2号片组HDL-C及ApoB水平相似,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2。

2.33组患者的血清Lp(a)水平比较:

2号片组Lp(a)水平最高,为(122.78±2.29)mg/L;1号片组其次,为(105.75±2.26)mg/L;对照组最低,为(97.80±2.47)mg/L。2号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1号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3组患者各项脂质比值比较:

各组参数比值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5不同避孕时间各项参数分析:

2.5.11号片组:服药时间<15年时,ApoAl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C、LDL-C均值分别显著低于2号片组(P<O.05,P<O.01)。服药时间≥15年时,TG、TC、HDL-C、Ap0Al和ApoB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

2.5.22号片组:服药时间<15年时,TC、LDL-C均值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1号片组(P<0.05,P<0.01)。服药时间≥15年时,TG、ApoAl和L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考虑到年龄对避孕药具使用时间的影响,对上述测定指标的最小二乘均值进行年龄调整[12],调整后均值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处理结果与调整前一致。)

2.6血压比较:与对照比较,长期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有升高血压的作用,且1号片组患者的血压大于2号片组(P<0.05)。

表1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讨论:

雌孕激素对血脂的作用不尽相同,通常为雌激素升高TG,TC和HDL-C,而孕激素有雄性激素样的作用,可使HDL-C下降并使LDL-C上升。当口服避孕药中含有的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超过避孕药中孕激素的不利影响,则避孕药不会促发血脂蛋白异常改变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且最近的研究已证明,血清Lp(a)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3]。近年来的研究提示Lp(a)水平增高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4]。复方避孕药片主要为雌激素和孕激素组成,其对脂代谢等的影响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含量不同而有所差异。我国从70年代起推广应用国产低剂量复方避孕药,有关口服避孕药对脂代谢的影响多数为短期用药的对比性研究,长期服用低剂量避孕药后妇女的脂质代谢变化的系统报告较少[16]。

早期的研究表明,复方避孕药能引起可逆性的血压升高,但尚不清楚升高血压的作用是由雌激素引起,还是孕激素引起。然而最近的研究资料表明,血压升高主要与雌激素有关[12]。WHO新近的研究也表明,含低剂量雌激素的复方避孕药片仍然使服用妇女的血压升高,而服用单孕激素避孕药的妇女中未发现其对妇女的血压有影响。尽管很多研究报告复方避孕药使用者血压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使用的最初6个月[13],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使用复方避孕药者血压始终呈升高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服用复方炔诺酮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妇女心血管中血清各项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期服用避孕药对妇女脂质代谢有远期多重影响,同时对妇女血压也有一定影响。

本文通过对符合标准的妇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1)1号片组与2号片组患者的TG、HDL-C、ApoAl明显高于对照组,ApoAl升高更明显(P<0.05);(2)服避孕药时间<15年时,1号片组患者的TC、LDL-C明显低于2号片组(P<0.05);(3)1号片组患者的LDL-C/HDL-C也显著低于2号片组(P<0.05);(4)1号片组患者的ApoAl/ApoB高于2号片组(P<0.05);2.血压比较:与对照比较,长期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有升高血压的作用,且1号片组患者的血压大于2号片组(P<0.05)。

妇女长期服用复方炔诺酮<15年,血清HDL-C升高,TC、LDL-C降低,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长期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15年,TC和LDL-C升高较HDL-C升高更为明显,提示长期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可能对妇女的心血管系统有不利影响。但是二者均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所以建议长期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的妇女定期监测血压,在血压达正常高限的妇女中开展高血压一级预防,降低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WiegratzI,HoffmannCJ,GrossW,eta1.EffectoftwooralContraceptivescontainingethinylestradiolandgestodeneornorgestimateondifferentlipidandlipoproteinparameters.Contraception,1998,58:83-91.

[2]高惠璇,主编.SAS系统SAS/STAT软件使用手册.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3l9-321.

[3]赵水平,王钟林,陆宗良.临床血脂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4-66.

[4]PorkkkaKV,ErkoolaR,TaimelaS,eta1.Influence0foralcontraceptiveuseonlipoprotein(a)and0thercoronaryheartdiseaseriskfactors.AnnMed.1995.27:193-198.

[5]WHO.避孕药具的安全性[R].人类生殖研究双年度报告,1988一1989,日内瓦,WHO1990:32-35.

[6]李瑛,顾晓萍,杨明明.口服避孕药与妇女高血脂和高血压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16(5):285-288.

[7]赵水平,工钟林,陆宗良,临床血脂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4-36.

[8]周北凡,吴锡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J].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65一72.

[9]周相风.文登市494名口服避孕药农村育龄妇女健康状况调查[J].生殖医学杂志2008,17(1):68-69.

[10]孙丹利,陆志玲,胡承裕,等.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妇女的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9(5):290-293.

[11]陈诚,李瑛,陈峰.口服避孕药和妇女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7(19):13-16.

[12]陈林,向琳.口服避孕药对女性健康的影响[J].家庭医药(医药论坛),2010,2(7):515-516.

[13]李瑛,岳惠,孙志明,等,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与妇女高血压关系的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97(12):536-540.

[14]陈静琴,丁福荣,陈华,等,长期口服避孕药妇女血脂变化的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116(10):618-619.

[15]吴玉磷,陈瑛,孙志明,等,长期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对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1,9(4):219-220.

[16]BerensonABRatrcnan从WilkinsonG.Effectof叫ectableandoral

contraceptivesonsenunlipidsObstetGynecol2009114(4):78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