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乳腺癌的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

邓建军

湖南省永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湖南永州425100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随之得到大幅度提升,生活方式也发生转变,有大量医学资料表明我国乳腺癌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越发年轻化,因此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十分重要,其中影像学的作用功不可没,不仅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和重视,而且得到患者的高度信任。影像学与其它诊断手法一样,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是影像手段于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乳腺癌;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

一、乳腺X线摄影检查

此种检查方式最早应用时间为1913年,较高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密度是此种检查方式的主要特征和优势,对于细小钙化点非常的敏感,大幅度提升了乳腺癌检测的便捷性,因此得到快速的推广和应用。但是乳腺钼靶X线对于肿块囊实性难以进行区分,再加上具有一定剂量的放射性损害,因此对于哺乳期妇女、孕妇以及未及35岁的妇女不宜采用此种检查方法。

1.屏片乳腺X线摄影

第一台专用于乳腺检查的X光机于1966年问世并且发展至今,此种X光机的图像可对低于、等于、高于纤体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局部结构扭曲、细小沙粒样钙化以及不对称性致密影进行发现,钙化的筛查是此种检查机器的优势。有大量医学文献报道,妇女在40岁以后定期接受此种检查,可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大幅度提升,从而使得病死率降低。但是此种X光机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是无法一次性获取清晰且满意的图像,一定程度增加了患者承受的辐射剂量。

2.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

2000年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研发成功并投入临床使用,图像全部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均以数字的方式进行,不仅使得胶片存放和浪费的情况切实降低,而且可进行远程会诊。此外,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将肿块或者钙化情况更加清晰的进行显示,与传统屏片相比优势十分明显。使得未及40岁、未绝经妇女或致密型乳腺妇女群体的乳腺癌检出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此种检查手段症逐步取代传统屏片检查成为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3.乳腺导管造影

乳腺导管造影首先需要在患者乳腺开设乳孔,然后将适用的对比剂注入其中,从而乳腺主导管和分支显影会清晰显示,此种检查方式主要使用群体是存在溢液及溢乳症状的病人,对于患者乳腺导管内的早期病灶和微小钙化可以清晰显现,医学临床中具有较大价值。

4.对比增强数字乳腺X线摄影

早在2003年就有医学研究者称小样本研究中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可准确显示恶性病变。此种X线摄影检查手段可利用病灶不同强化程度的显现对病灶的性质进行区分,如乳腺肿块为恶性则肿块强化较快,反之如肿块为良性则强化缓慢。此种X线摄影对数字减影进行利用完成不同时间摄取的碘造影图像处理的目的,减影图像可对因致密乳腺掩盖所引发的伪影情况进行有效降低,病灶现实清晰度和准确性大幅度提升,致密型乳腺患者的检测结果更是如此。

5.双能量对比增强数字乳腺X线摄影

双能量对比增强数字乳腺X线摄影,由字面意思可以得知,此种技术基于对比增强数字乳腺X线摄影技术上进行发展,高低量管两种电压曝光方式进行图像的摄取,在经过减影处理之后可对脂肪及正常腺体组织的干扰大幅度降低,从而可以更加突出的现实病变血管和钙化点。

二、超声检查

1.二维超声成像

二维超声检查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在我国乳腺疾病的检查中进行应用。乳腺恶性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以及周围关系均可通过二维超声探头的断面图像进行显示,检测致密型乳腺与囊实性乳腺癌的出检率相比X线摄影更高。但是二维超声检查也存在较大弊端,即对微小钙化显示不明显,检出率相对较低,此外,对于非典型的乳腺癌漏诊率非常高。

2.三维超声成像

利用计算机对二维超声参数进行重建之后成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三维立体图像可对乳腺癌和周围组织中的空间立体关系更加清晰且直观的显现,并且可以对肿瘤体积和内部实际血流状况进行相对精准的定量分析,从而为医师的临床肿瘤性质的判定提供有力依据。

3.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在恶性肿瘤的刺激下新生毛细血管会不断增加,肿瘤内部具有血流程度加大、供血丰富的特征,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对肿瘤内部的实际血流状况进行准确探测,并对乳腺内部肿瘤血管的各项参数进行记录然后进一步分析血流的特征,从而可对肿瘤性质进行鉴定。一般来说,肿瘤大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探测出的血流信息成正比,也就是说患者肿瘤越大利用此种技术可检测出越多的血流信息。但是此种检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仅可对管径在100μm以下的血管进行探测,而且部位、声速、血流夹角、血液流速等都会对探测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说探测生长速度较快且血管相对丰富的良性肿瘤时存在假阳性结果发生的可能。

4.超声造影

乳腺管造影最早应用为1973年,近些年来逐渐在乳腺肿瘤血管的超声研究中被推广和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利用造影剂对血液的背向散射进行提升,从而血液显示的清晰度提升。超声造影可对肿瘤内部血流分布状况进行灵敏、清晰的动态观察,因此超声造影诊断可以乳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非常高。超声造影在对肿瘤血管特征的现实方面优势更加明显,可对肿块的微灌注情况和供血情况进行准确显示。

三、磁共振成像检查

1.乳腺MRI平扫

平扫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对肿块的形态进行观察。MRI检查可相对精准的分辨软组织,可对乳腺皮肤、皮下脂肪间隙、正常腺体和病变组织进行准确区分。通常情况下形态较规整、边缘光滑且密度相对均匀的为良性肿块;形状不够规整、为星芒状、针刺桩或者蟹足状的呈现方式并且具有毛刺,与周围组织没有明显分界的视为恶性肿块。此外,恶性肿块密度不够均匀,毛刺存在向正常组织生长的情况,肿块和乳头之间呈现索条状的高密度阴影。如患者癌症病灶位于乳头附近,可合并乳头内陷,周围乳晕皮肤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厚,部分恶性相对较高的患者会有累及皮肤和胸壁结构的情况。

2.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方法对患者组织和肿瘤血管特性进行评价,可对时间、空间分辨率的需求同时进行满足。通过病灶强化部分形态学方面的差异对乳腺病灶的性质进行区分,还可以利用多种动态参数达成血流灌注、血管生成程度、肿瘤分级、恶性程度直接反应的目的,对肿瘤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多有效信息。乳腺增强后通常有四种类型的表现,分别是渐强型、无强化型、平台型和流出型。无强化型和加强型通常是良性肿块,良性和恶性病变中都可能出现平台型,流出型绝大多数出现在乳腺恶性病变中。肿瘤内部毛细血管内皮通透性更高,并且具有动-静脉之间的分流,因此对比剂可很快流出病变组织,这是绝大多数恶性肿瘤呈现为快速流出型的根本原因。

四、结束语

乳腺癌近些年来的发病率逐渐提升,已经悄然发展为危害妇女群体的首要疾病种类之一,对妇女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降低此种疾病对妇女的致死率。我国乳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历经多年发展,尤其是随着近些年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得到大幅度进步,对于乳腺疾病诊断的精准程度也不断增加,本文简单讲述了乳腺X线摄影检查和超声检查手段的现状和发展,希望可对相关工作者提供些许帮助,从而提升我国乳腺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传清.乳腺癌的钼靶X线影像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0):143-144.

[2]贺建林,曾伟华,李雄.核磁共振、乳腺钼靶对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的对比[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6):61-62.

[3]程艳珍.乳腺癌合并细微钙化钼靶X线与彩超影像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01):58-60.

[4]刘伟娟,黄飞.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05):57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