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双出口患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模式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右室双出口患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模式选择

张小娜曹婧张绍杰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对右心室出口患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模式选择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实施右心室出口手术的4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7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出口患儿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极大的提高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保证了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右心室出口;并发症;观察;护理模式

右心室双流出道在临床中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复杂的、心室-动脉连接关系异常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1-2]。由于畸形的多样化导致手术方案比较复杂,从而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加大了手术后的护理难度,有数据显示死亡率高达27%~39%[3]。此次研究针对右室双出口患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展开讨论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对象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实施右心室出口手术的4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20例,男患儿11例,女患儿9例,年龄0.3~10岁,平均(5.2±1.2)岁;观察组患儿20例,男患儿12例,女患儿8例,年龄0.4~11岁,平均(5.7±1.5)岁,两组间患者各项一般资料的对比提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该组患儿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主要从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高压与右室双出口合并流出道狭窄的术后展开护理。(1)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护理:①镇静:术后早期实施有效的镇静可以降低患儿的应激性,防止患儿出现躁动,避免增加耗氧量及肺动脉压力升高;②呼吸机: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查血气,根据血气的结果适当的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二氧化碳分压为30~35mmHg;PH为7.50~7.55,血氧张力为100mmHg。呼气末正压通气为4cmH2O,以此增加肺泡的容量,避免出现肺不张的情况;③呼吸道:在手术结束后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吸痰处理,在进行吸痰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时刻观察患儿有没有出现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现象,一旦患儿出现肺动脉压力升高应马上停止吸痰,针对吸痰反应比较强烈的患儿在实施吸痰前给予肌松剂,避免因吸痰诱发缺氧的情况;④左心功能的维护:在手术前由于患儿左心室的发育比较差,容积较小,因此左心功能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左房压数值给予适当的补液,左房压维持在5~10mmHg之间,同时限制单位时间液体入量,适当的补充胶体,加强利尿且控制血压,促使动脉平均压维持在50~60mmHg;⑤营养支持:在手术后48~72小时给予静脉高营养,另外营养液不能与血制品在同一静脉通道输入。(2)右室双出口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术后护理:①在吸痰时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痰液的颜色,当出现血痰或粉痰时可以适当的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呼吸末正压从4cmH2O渐渐增加到84cmH2O,在增加的过程中应渐渐增加,不要一次性增加以免出现肺泡破裂引起气胸。随时监测呼吸机参数的变化,一旦通气量、潮气量出现下降、气道压力升高的现象时,护理人员应检查呼吸机的情况,当呼吸机出现故障时应马上更换听诊双肺呼吸音,2~4小时检查一次血气,同时根据检查的结果适当的调整呼吸机参数;②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的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同时控制液体的输入量,适当的补充胶体液,加强利尿,24小时液体入量应为负平衡。患儿在手术前侧支循环比较丰富,以至于胸腔引流液比较多,当引流液超过2~4ml/kg,、颜色为鲜红或暗红颜色且粘稠并具有一定的温度时,护理人员应马上给予止血药或二次开胸止血。

1.3观察指标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技术、专业度。共20题,每题1分,非常满意:18分以上;满意:14~17分;不满意:13分以下。

1.4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借助于SPSS19.0进行总汇处理,用率(%)来代表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7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右室双出口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0.48~1.67%,发生右室双出口的因素主要是在胚胎发育时圆锥动脉干旋转不完全,导致与左、右心室对位连接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4]。通过优质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在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也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右心室出口患儿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极大的提高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保证了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遇昕,陈春杰,李杰等.右室双出口(DORV)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0(20):262-262.

[2]赵青.45例右室双出口术后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1):241-242.

[3]蔡伟萍,李寒,支晨等.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的护理[J].北京医学,2014,14(6):503-503.

[4]陈健,何凤龙.175例低体重患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J].心理医生,2016,22(29):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