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对比分析蔡振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对比分析蔡振湘

蔡振湘

蔡振湘

湖南省株洲市三医院普外科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8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实验组(44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指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结果:临床指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前者临床指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后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效果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好发于40岁以后,男女比例为2:1。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易侵蚀,从而增加治疗难度及患者痛苦,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特点,不利于患者尽快康复。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将其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中,效果显著,对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好转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自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88例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1],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实验组(44例)。对照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3±10.2)岁,其中直肠癌手术12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8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4例;实验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0.3±11.0)岁,其中直肠癌手术11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9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4例。将两组患者年龄、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纳入标准:无肝、肺等远处转移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术前接受过辅助放化疗者:出现吻合口瘘者;需急诊手术者:术后复发二次手术者[2]。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体征检查,确诊病情后,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实施静脉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切口于下腹正中处,对内脏器官的变化程度及病灶位置进行探测,切除肿瘤,对直肠应用碘伏清洗,杀灭脱落癌细胞,手术结合,缝合切口[3]。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先进行肠道清洁,采取头低臀高位置,实施复合及气管插管麻醉,对全身进行麻醉,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将压力保持在10-12mmHg,应用四孔法实施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观察腹腔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察看是否出现转移,切除肿瘤,并对其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冲洗腹腔,置入引流管,察看是否出现出血现象,然后关闭腹腔[4]。

1.3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胀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梗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本文数据,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临床指标

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胀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术后肠梗阻发生率

实验组出现术后肠梗阻患者1例,发生率2.3%(1/44);对照组出现术后肠梗阻患者6例,发生率13.6%(6/44),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O.05,=3.880。

3.讨论

结直肠癌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病因尚没有明确定义。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变化,易造成肠道慢性炎症,随着长时间发展,会逐渐发展成为结直肠癌。此病症在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肿瘤分泌物会增多,患者会出现便血、便秘等症状,对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困扰[5]。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有效清除肿瘤病灶。传统开腹手术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后肠梗阻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治疗中强调:外科间隙入路游离;解剖锐性分离:保证术后各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功能完好;出血量少或无出血等。通过腹腔镜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吻合口瘘或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几率。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开腹手术切口较大,虽手术视野较清晰,但其对腹腔内其它脏器产生影响,从而延长了术后恢复时间。故本次研究显示,临床治疗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O.05。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对肠道刺激较小,可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量,从而降低肠管水肿现象的出现,且对肠管蠕动、平滑肌收缩功能影响不大,从而减少了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离床活动时间,进一步降低了肠梗阻发生几率。故本次研究显示,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实验组2.3%、对照组13.6%,P<O.05。此外,腹腔镜手术还可有效减少因骨盆狭窄而导致的手术操作困难等问题,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其还可减少肠管在空气中暴露时间,极大了减少了腹腔内炎性反应。结合上述措施,腹腔镜手术可进一步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康复[6]。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效果显著,对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几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彩锋,杨国华,黄若磊,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3):77-79.

[2]花红碧,曹晓刚,许世康.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135-137.

[3]王健,刘静,李成刚,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分析[J].医学与哲学(B).2016,37(11):24-26.

[4]朱渝军,陈刚,胡佳,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103-106.

[5]张志磊.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对比研究[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2):125-127.

[6]刘国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43(8):94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