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同种抗体的固相化筛查及其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血液中同种抗体的固相化筛查及其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

王世权1王晓萌2(通讯作者)

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病研究所)300061;2.天津市环湖医院300350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中同种抗体的固相化筛查及其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及天津市血液中心在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间进行输血的血液样本,其中包括随机献血的1425例健康者的血液样本以及实施输血的22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对其血浆是否含有相应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其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献血者1425例中筛查出红细胞同种抗体为31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为11例,白细胞抗体为46例;输血患者220例患者在经过输血后筛查出红细胞抗体15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19例,混合型抗体56例,白细胞抗体20例。有73例在输血后产生不良影响,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55例的患者存在抗体问题。结论:在临床输血前和输血后的抗体检测可应用固相化筛查体系,抗体的存在对于输血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而固相化筛查总体的灵敏度比较高,对确保输血安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同种抗体;固相化筛查;临床输血效果;影响

血型抗体在临床中是针对血液中的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和白细胞等细胞血型抗原成分的抗体;一般在人体有过妊娠和输血以及移植的情况则会有一定概率发生[1]。抗体会对输血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临床中疾病的诊断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临床中实施血型的鉴定和抗体的筛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避免溶血反应以及输血性急性肺损伤等情况的发生。对于临床中疾病的诊断以及血液的安全输注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进一步探究分析血液中同种抗体的固相化筛查及其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本次研究中选取在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于天津市血液中心进行献血者共1425例,以及在本院进行输血的患者的血液样本共220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针对其血液样本中血细胞抗体进行检查,分析固相化筛查体系对于输血患者血液中抗体进行筛查的结果和其对输血效果的影响,现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间随机献血样本1425例;另选取临床接受输血后的血液样本共220例;血液样本来自于患者进行输血后的检测留样;全部患者均分布为血液内科类、外科类、心血管类(本院内科综合诊疗中心及部分天津市总医院)等;全部输血标本均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对全部献血者以及输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1425例献血者中男性患者854例,女性571例,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31.58±8.54)岁;220例输血者男性患者126例,女性94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8.41±9.41)岁;本次研究中全部输血对象的生命体征稳定,均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探究与分析。具有可比性。

1.2筛查方法:全部血液样本均进行血型的检测和抗体筛查,使用固相化抗体筛查体系对血液样本进行抗体检测,针对其细胞进行检测;准备相关应用到的仪器与试剂,对其进行抗体筛选。筛查红细胞、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的抗体[2]。

1.3观察指标:(1)观察经过检查筛选后的总体结果。(2)观察抗体阳性对于输血效果的影响。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样本筛查结果:成功建立固相化筛查检测体系,与传统的抗体筛查方法相比和试剂盒的对比中显示白细胞灵敏度更高,并且稳定性也相对较高。1425例献血者中筛查出红细胞抗体31例(2.17%),血小板抗体为11例(0.08%),白细胞抗体为38例(2.67%);220例输血患者筛查出红细胞抗体15例(6.82%),血小板抗体为19例(8.64%),混合型抗体为56例(25.45%),白细胞抗体为21例(9.54%)。

2.2抗体阳性对输血效果的影响:全部220例患者实际发生血液制品输注569次,其中有73例(12.82%)在输血后产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其中有55例(75.34%)的患者存在抗体情况。

3.讨论

在临床中经常应用输血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输血反应,原因多由于A、B、O型血中不规则抗体而导致溶血现象的增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临床中输血最重要的则是血型之间的配合输注,避免不规则抗体,相关研究中显示RBC和血小板还有白细胞均能引起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或者引起输血无效[3];而在目前仅有少数医疗机构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并且针对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不规则抗体筛选仍在少数;而固相化筛查体系则是一种能够大规模推广的对血样中的细胞进行抗体筛查的方法,并且建立了对于四种细胞同时进行抗体筛查的方法[4]。其中对白细胞筛查敏感性相对来说更高,细胞具有稳定性并且有效期比较长;固相化体系的筛选方法比其他的抗体筛选更具有效率,并且在进行血液诊断的过程中能够缩短检查时间,总体的筛选过程以及灵敏度均比传统的检查方法要好,为临床中医师诊断提供治疗的依据。

本次研究中应用固相化体系筛选抗体方法,在临床中输血前血型的鉴定以及抗体的筛查中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不良方应发生情况,对于患者进行输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临床中应予以广泛推广和应用,这就是讨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启修,韩莎莎,杨颖,张嘉敏,闫伟,朱自严.血液中同种抗体的固相化筛查及其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07):748-751.

[2]敖小梅.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J].当代医学,2016,22(25):18-19.

[3]桂峰.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效果分析[J].淮海医药,2018,36(01):29-31.

[4]袁建双.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重要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9):190.